APP下载

如何培养低段学生的朗读能力

2012-04-29占培平

成才之路 2012年20期
关键词:范读自然段创设

占培平

语文教学重在读。古人曾经讲过:“园内朗朗读书声,必能通其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还没有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朗读起来总是一个调,普遍唱读,让人听起来特别难受,而且容易读断句,对于不同标点符号也不会读出不同的语气,更谈不上用心去体会文章写得美在何处。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老师要注意身边的一切可利用资源,重视孩子的一言一语,只有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孩子才能对朗读真正感兴趣,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重视孩子的语音问题

在学生学习拼音时,就要及时纠正他们的问题。要知道,正确的普通话是朗读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基础。学好了拼音,就等于给孩子朗读架好了一座桥,无形中给了孩子朗读的信心和勇气。同时也要及时告知家长,请家长在家里也要及时纠正孩子的音准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对语音会更加注意,为以后的朗读打下了结实的基础。

2. 创设情景激趣。

在朗读课中采用挂图、幻灯、多媒体课件、录音、录像、编排课本剧等手段,给学生创设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容易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我在教学《假如》这一课时,没有急着让学生自读课文,而是在读之前,出示了一张马良的神笔挂图,并配上一段轻音乐,然后,我又来了一段旁白:“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会给窗前的小树,穿上……”我的话刚说到这儿,已经有好多同学开始读课文了。由此可见,创设一定的情景,对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是很有帮助的。

3. 说话训练

利用课前五分钟,让孩子上台讲故事、表演等等,进行说话训练。其实,孩子不管展示什么,都需要勇气和胆量。因此,课前给孩子进行有准备的展示是培养自信的有效途径,也是每节课良好的开端。说话训练需要长期坚持,我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现在孩子说话的神情,朗读的表情比以前自信多了。

4. 精彩范读引路

记得我在现在所带的这个班上第一节课时,正好上《识字一》这一课,一开始,我就先把课文入情入境的范读了一遍,当学生认真听了我的范读后,有好几个学生都说:“老师读的真好!”于是我便对学生们说:“你们想和老师读的一样好吗?”学生们都说:“想。”接着,学生们便模仿着我的声调和语气读了起来。

5. 注重学生的评价

在朗读过程中光让学生读,而没有一个正确的评价谈不上是一个完美的结局。每个学生都喜欢表现自己,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许。在朗读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朗读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评价的能力。要用欣赏的眼光去评价别人,及时抓住别人的闪光点进行评价。

6. 朗读训练时段

(1)朗读初期。以读准字音、读词为主,汉语里大部分的词语都是偏正式的,教会学生掌握前重后轻,前长后短的方法,强调轻声词语。重视范读,让学生跟读,个别纠正。老师强调一定要大声读,并且以身作则。以句子为主,以范读为主,学会用轻重、快慢朗读来表达对句子的理解,教会学生换气和停顿,可以用诗歌来练习,逐步转入课文中的句子。结合《弟子规》明确朗读要求:要求眼到、口到、心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

(2) 朗读中期。以段为主,初步学会不同标点符号的停顿,要求学生在做到前“三不”再要求不回读、不读破句。

(3)朗读成熟期。要求达到三步曲:正确、流利、有感情。

二、训练辅助方法

1.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一位教育家说过:“兴趣意味着自我活动。”要让学生乐于读,自愿读,把课外阅读作为自己学习、生活的需要,才能使其成为提高课内阅读的有效途径。从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入手,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为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应遵循儿童发展的心理和读书规律,注重读书方法的指导,达到“课内悟方法,课外求发展”的效果。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使学生创造性地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同时在对话的过程中,师生的精神获得共同的成长。以课堂为展示平台,以学生的读书活动为载体,师生共同创设“书中有乐,读中有乐”的氛围,在阅读中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在朗读中快乐地成长。

2. 配乐辅助法

让学生给课文配上音乐,首先让学生抓住课文的总基调,再让学生根据课文的不同内容进行配乐。比如,我在教《我是什么》这篇课文时,学生们读完后,选择了《秋日私雨》的音乐,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是全文最美的一个自然段,每句话的朗读感觉差异很大,因此,这一自然段我没有进行课文分析,就是让学生自己找音乐配,结果,他们找到了非常合适的音乐,学生都自我陶醉在课文里了。

3. 注意差异性

学生的朗读水平一直存在差异性,在课堂展示上,给每一个孩子提供一个展示平台,设计合理的展示方案,让每一个孩子都在自信中成长,都有进步。我在很多阅读课上,总要设计一个版块——给自己提一个什么样的要求读课文,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在展示的时候,有个别展示的,也有同桌一起展示的,更有一些要求一样的一起读,展示时有边读边做动作的,有摇头晃脑的等等,每一个孩子都愿意读。这里要注意引导孩子找到适合自己读的要求,要求不要提得过高。

4. 主动参与适当点拨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创造。经过前四个阶段的训练与指导,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这时要充分给学生自主权,激活参与,让学生在自主朗读中进一步掌握朗读的技巧,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最好的发展,最后实现不是读会而是会读的目标。

然而,使每一位学生都真正做到朗读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春播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只要你有耐心,有恒心,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还是不难实现的。

(乐清市外国语学校)

猜你喜欢

范读自然段创设
培养语感,范读不可忽略
小学语文课堂范读时机的把握及策略分析
浅谈教师范读的“放”与“收”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美丽的秋天
画画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我该不该向老师提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