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易县图变

2012-04-29郝杰

中国经济信息 2012年20期
关键词:易县石家狼牙山

郝杰

面对机遇与挑战,革命老区的特殊背景和特色经济,促使易县成为京南生态旅游文化名城。

2011年2月2日(农历大年三十),这一天对于易县人民来说,值得纪念。胡锦涛总书记来到易县视察慰问,并做出了重要批示。同时还到访了位于狼牙山脚下的石家统村看望老党员,与村民一同欢度春节。这一天,对于易县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机遇,是加速发展步伐的重要时刻。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易水河畔,回荡着的千古绝唱,让每一个踏上这片土地的人,都感受着历史的沧桑与厚重。

易县,这个距离北京120公里,总面积2534平方公里,总人口达到57万人的“小地方”,却积聚着8000多年的历史沉淀,是革命老区,也是旅游大县。但历史并没有给这片土地留下太多的财富,作为保定市最大的山区县,易县农村人口就达到了49.95万,现有贫困人口12.8万人。在“全省扶贫开发暨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建设工作会议”之后,毋庸置疑,这里被列入此次扶贫攻坚的示范区。

特色产业开发

在紫荆关镇有13个贫困村,贫困人口达到10080人。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却给了当地发展香菇产业的绝好机会。2002年,该镇从承德平泉引进低温香菇种植技术,当地居民积累了种植经验,发展愿望也更加强烈。到了2011年,香菇种植达到了125万棒,经济效益达到了700多万元人民币。

如今,在紫荆关镇已经有10个村,280多个贫困户都在从事香菇种植,产业初具规模。而香菇生产龙头企业的落户,也形成了“公司+基地+贫困户”的产业化雏形。低温型香菇种植已经成为了该镇脱贫致富的特色产业。

“7.21”特大暴雨过后,县政府对紫荆关镇片区的香菇产业计划投资2000万元,全面改善基础设施,扩大种植规模,并规划到2012年底香菇种植规模达到1000万棒,2013年达到3000万棒,经济效益达到2.5亿元。走出“从扶贫切入,从产业走出”的扶贫致富的新路。

林果业、畜牧业、矿产建材业、生态文化旅游业是易县经济的四大主导产业。山北乡党委书记张红霞告诉记者,山北乡21个村,大部分都靠林果业增收,有很多种植柿子、苹果、桃子的专业村。中部主要依靠矿产石材,石板加工为主业增收。东部则是以养殖增收。“狼牙山景区基本都属于山北乡,包括石家统村。依靠这些特色产业,富了我们这一方的百姓。”张红霞说。

在易县的特色经济中,易水砚是一大亮点。这里出产的“易水砚”是全国八大名砚之一,全县生产销售易水砚的企业有600多家,年产值达到6亿多元。

易县是一个旅游大县,千年的历史给它留下了太多的“标志”。有以燕下都、古长城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有以洪崖山为代表的宗教文化,有以世界文化遗产、国家4A级景区清西陵为代表的皇家文化,更有以同样为国家4A级景区的狼牙山为代表的革命文化。历史的色彩让这片默默无闻的土地散发着神秘的气息,令人心驰神往。如此众多的景点,每一个背后都是一段为人熟知的历史故事。

2011年,易县接待游客25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6.34亿元。由于景点分布较散,即构建“一城四区”,实施旅游资源的整合,把零散的旅游资源整合成片状来谋划开发,突出整体效益。“一城”即旅游中等城市;“四区”指的便是狼牙山红色观光旅游区、易水湖生态休闲旅游区、清西陵皇家文化旅游区、洪崖山健身祈福旅游区。

发展特色产业是扶贫攻坚中的关键一步。清西陵现代生态农业片区,重点发展林果药材产业,良岗蜜蜂产业片区发展蜜蜂特色养殖业,易水湖生态旅游产业片区,综合易水湖开发,发展农家游产业。这些产业正在有效带动着周边14.65万贫困人口的致富之路。

幸福的愿景

短短两年的时间,易县仿佛经历了一场洗礼,出落得越发精致。幸福的感觉渐渐深刻,化成微笑绽放在每一个在这里生活的人脸上。

记者来到位于狼牙山脚下的石家统村。车行在洁净平稳的山路上,道路两旁种满的柿子树,让人感觉到了即将丰收的喜悦。一座座崭新的房屋,坐落在山脚下。总投资8626万元的石家统生态文明旅游村建设现已全部完成,在世人眼中,是一幅美好生活的画面。

孟文华是一家叫做鑫源农家院的女主人。她和女儿孟鑫晔一同打理着这个面积不大,但是却干净温馨的农家小院。由于在狼牙山脚下,所以这里也成了游客们经常光顾的地方。“只要去狼牙山的游客都一定会经过我们这里。”孟鑫晔告诉记者。这里主要以农家饭为主,有城市里的人们吃不到的野菜,柴鸡蛋等绿色无污染食品。还有价格不到一百元的农家小屋可以供游客住宿,让游客能真正体会到不一样的田园生活。

“这几年村子的变化很大,自从胡总书记来慰问之后,给了我们老区人民很大的关心支持。以前村里的人们都靠果树养殖来增收,但现在不同了,我们可以搞一些副业,比如像这样的农家院,收入也比以前增加了不少。”从孟文华脸上流露出的满足,仿佛可以看到更美好的生活蓝图。

离开农家院,呼吸一口山里的新鲜空气,“小桥流水人家”便是石家统村的真实写照了。

2011年,易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038元,增长了1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37元,增长了9.7%。每一次进步都可以让这里的人们感受着与日俱增的幸福。

“你瞧瞧景多美,你看看人们精神多好,老百姓都觉得这儿美、这儿好。易县这两年变化多大呀!”每天上午,到荆轲公园散步时,和一拨儿老伙计散心闲谈的县城建局退休干部刘德才有说不完的话。

“老百姓通过国家减免农业税,增加补贴,这些惠农政策的出台,让人们真切见到了实惠。原来因为山区偏僻,没有就业机会,人均收入才二三十元。后来经过开发荒山、种植,慢慢地人们的生活开始富裕了。”张红霞对记者感叹着这几年来,作为一个易县人民感受到的巨大变化,情绪有些激动。

“我们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人民幸福,因而民生是个天大的事情,我们做的、干的都要围绕民生去做,让老百姓真切体会到幸福!”在杨义宝书记任职以来,“民生”两字在他心中有千斤重、万斤重。

“千年古县、绿色易州、中等城市”是易县对自身的发展定位,而工作重点则会放在“旅游整合、工业聚集、城建造区、农业增效”四个大的方面,努力把易县建设成为京南的生态旅游文化名城。

这个拥有厚重历史气息的革命老区,养育了一方勤劳质朴的人民。纵然在大山脚下,默默无闻,但却靠着一股信念,一步一步走出大山,向世人展示着英雄人民的风采。改变的只有一直在进步,而唯一不变的却还是老区人民心中那一份最纯粹的信念与希望。

猜你喜欢

易县石家狼牙山
美丽河北之狼牙山
河北省易县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研究
易县“十二项”扶贫攻坚模式成效分析
河北省山区乡村旅游扶贫现状及问题分析
好是怡情处,西楼长景真——中晚唐赏石家张祜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 Secret that Cannot be Told
石家泉水彩作品
巍巍狼牙山传承红色颂
对农户小额信贷融资途径的探究——以河北易县扶贫经济合作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