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业女员工教育工作初探

2012-04-29赵平莉

经济研究导刊 2012年22期
关键词:金融业途径

赵平莉

摘要:加强金融业女员工教育工作是释放金融业的人力资源潜力、推进金融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由于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缺乏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缺乏全方位的教育体系设计、缺乏有效的教育渠道,女员工教育工作效果有待提升。提出金融机构应围绕“以人为本”这一核心思想,通过四种途径提升女员工教育工作的成效:一是要改造两种环境(软环境和硬环境);二是要突出两个特色(性别特色和行业特色);三是要全方位设计教育体系;四是要多样化并举丰富教育方式。

关键词:金融业;女员工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F83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2-0121-03

中国的金融业能否获得更大发展,关键因素之一在于社会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的要素——人力资源如何被金融机构合理组织和开发利用。教育是实现人力资源价值最大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据初步估计,女员工人数已基本占到金融行业职工总人数的一半。在这种形势下,不断加强金融业女员工教育工作,就成为了释放金融业的人力资源潜力、推进金融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力图探讨金融业女员工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提升的途径。

一、加强金融业女员工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1.金融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近年来,金融业发展迅猛,科技手段在金融业中被日益广泛地运用,加之金融业务本身专业性强,风险性大,难以掌握和运用,因而,该行业对其从业人员的道德品质、专业能力、综合素质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并且这种要求不会因为性别的缘故有所降低。在女员工占到职工总人数半壁江山的情况下,如果女员工的综合素质与金融业的发展不相适应,那么,金融业前进的步伐必然会受到阻碍。

2.女员工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著名心理学家阿伯拉罕姆·马斯洛(Abraham Maslow)认为,人的需要和自我实现从低到高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等五个层次,人们总是希望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力,不但解决生存问题,而且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对于女员工而言,要想在充满风险和竞争的金融业站稳脚跟,没有过硬的思想品质、突出的专业能力和较好的综合素质,就难以在日常工作中获得肯定,更难以在更高层次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金融业女员工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当前,金融业女员工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为“四个缺乏”:

1.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从思想观念上看,由于历史的和客观的原因,多年来,金融业一直对女员工的教育工作重视不够,有的金融机构甚至对女员工接受较高层次教育存在不同程度的偏见,结果挫伤了女员工接受教育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资金投入上看,金融业尚未建立专门针对女员工教育的培训体系,尚未推出专门针对女员工的智力投资,导致对女员工的培训教育手段滞后于女员工追求自我发展的需要,也滞后于金融业迅猛发展的需要。

2.缺乏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一方面,重行政手段,轻感情交流,往往采用行政方式保证女员工教育工作的推行,而忽视了同女员工的感情交流,未能及时捕捉到女员工对参加教育活动的种种具体想法和实际需求。另一方面,重物质奖励,轻精神需要。女员工较之于男员工,在精神方面有更为细腻的需求,如果单凭“用通报处罚激发觉悟”、“用物质奖励刺激积极性”等做法来推进教育工作,将难以有效调动她们的积极性、激发她们的创造性,最终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女员工教育工作的效果。

3.缺乏全方位的教育体系设计。一是重智育,轻德育和体育。在各项教育活动中,往往只强调提高女员工的业务技能,而忽视了从思想品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各个方面对女员工进行全面的教育。二是重形式,轻效果。在教育方式上,较多地采用岗位练兵、资格考试、专题讲座等较为单一和强制性的方式;在教育渠道上,较多的采用个人自学等缺乏互动的办法;在时间安排上,较多地占用休息时间而不舍得占用工作时间,导致女员工参加培训时精力不足、心神分散,最终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4.缺乏有效的教育渠道。当前的教育渠道比较单一,课堂面授、视频培训仍是主流的教育渠道,没有彰显现代科技带给教育工作的巨大改进,没有体现现代社会不断增加的沟通与交流渠道,没有密切结合金融业本身的特殊要求,也没有充分考虑女员工对受教育渠道的实际偏好,最终导致教育工作未能对症下药,效果不佳。

三、提升金融业女员工教育工作成效的主要途径

推进女员工教育工作的关键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传统管理把劳动者看成纯粹的“经济人”,认为金钱是刺激劳动者积极性的唯一动力,仅靠工资、奖金就可以刺激人们提高工作效率。而现代管理的实践则证明,人不仅有“经济人”的一面,更有“社会人”的一面。继传统的“X理论”之后发展起来的“Y理论”、“Z理论”认为,如果无视人的自觉性,不重视人的价值和人的需要,就会把事情管死、把人管呆,难以达到理想的管理目标、达成理想的管理效果。在金融业中开展女员工教育工作,主要目的就是要提高女员工各方面的素质,使她们不但具备自己教育自己的能力,而且能把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在满足自身各个层次的需要的同时,促进其所在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因而,金融机构应紧密围绕“以人为本”这一核心思想,从以下四个途径着手,不断提升女员工教育工作的成效。

(一)改造两种环境

1.要改造“软环境”,即转变思想观念。金融教育工作的成功推进与金融业的健康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关系,金融教育的发展由金融业的发展状况来决定,金融教育的发展又对金融业发展起推动作用。由于教育工作具有周期长的特点,金融领域又是一个专业门类较为庞杂、专业知识较为高深的特殊领域,因而,金融教育工作不能与金融业同步发展,更不能滞后于金融业的发展,而应该有超前意识,进行超前教育。也就是说,当金融业处于前一个发展阶段时,就必须为后一个阶段的发展培养出更高水平的人才。只有做好充足的人才储备,金融业的发展才有可能持续地推进。当前,各金融机构应面对女员工队伍日渐庞大的状况,想方设法将女员工的教育工作纳入银行职工队伍建设的战略规划之中,设定明确的工作目标、工作步骤,采用合理的工作方式、工作进程,有计划地推进此项工作。

2.要改造“硬环境”,即加大投资力度。智力投资不仅有消费支出的特性,更有劳动力再生产的特性。智力投资通过各项教育活动来作用于劳动者,使劳动者在各方面的素质得到不断的提高,并把所学的知识不断积累、凝聚,最终转化为“知识力”,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并推动机构的持续发展。因此,在智力投资方面,金融机构不能目光短浅、搞短期行为,而应切实采用多种方式对女员工教育工作给予必要的财力支持,以有效改善女员工教育所需的各种外部条件。例如,要舍得花费资金和精力深入了解员工的培训需求,要舍得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改进教育的效果,要舍得聘请过硬的师资开展教育活动,要舍得购买优质课程满足员工的需要,要舍得投入资金改进和丰富培训的方式。

(二)突出两个特色

1.要突出性别特色。因性别的缘故,女员工通常情感细腻、富有爱心、认真负责、吃苦耐劳,较适宜从事服务性工作。对她们的教育,不能简单粗暴、强制命令,引发她们的抵触情绪,而要以情感人、合理引导,以促使她们的种种优点发扬光大。

2.要突出行业特色。金融业作为服务行业,要求其从业人员具有端庄的仪容仪表、流畅的语言表达、专业的服务能力和敬业的服务精神。女员工的仪容仪表代表着金融企业的外部形象,体现着金融企业的内在精神;女员工的语言表达影响着客户对金融机构的业务、产品和服务的理解与认同,关系到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女员工的专业能力影响着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关系到客户的满意和金融机构的利益;女员工的敬业精神影响着金融工作的效果,关系到银行的长久发展。可以说,女员工端庄的仪容仪表、出色的语言表达、良好的专业禀赋和敬业的服务精神是金融机构宝贵的无形资产,因而,女员工教育工作应当紧密围绕金融行业的特色和要求,恰当地安排各项教育活动的内容和进程。

(三)教育体系要全方位设计

金融机构要着眼于全方位的教育体系设计,力求全面提升女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1.要做好“德育”工作,培养有良好职业精神的金融女员工。正确的思想产生正确的行动。金融业职工与金钱打交道的机会极多,没有过硬的思想素质就无法做好本职工作。巴林银行的倒闭就是一个深刻的教训,无论人们如何解释其倒闭的原因,一个不可否认的原因是:巴林银行内部的一位员工——利森个人的品质与银行的倒闭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金融机构要持续不断地教育女员工,即使在大风大浪中也要秉承依法合规的经营理念、坚守廉洁自律的职业道德。

2.要做好“智育”工作,培养有过硬专业能力的金融女员工。知识就是力量。金融教育工作要注重丰富女员工的业务知识,提高女员工的业务技能。金融业女员工只有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过硬的业务能力,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应付自如,既促进个人的发展,也推动金融业的发展。

3.要做好“体育”工作,培养有健康的心理和身体素质的金融女员工。人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智能得以更充分发挥的基础。通常,女员工由于生理原因,与男员工相比体质更为娇弱;女员工由于心思细密,与男员工相比心理更为脆弱。但金融工作本身要求其员工不论性别如何,都应精力充沛、反应敏捷、举重若轻、坦然淡定。因此,金融机构应适当增加一些专门针对女员工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教育活动,促使女员工以科学的方式保持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从而能够有效地承受高强度的金融工作带给她们的巨大的心理和身体的压力。

4.要做好“结合”工作,把教育内容向家庭生活方面延伸。女员工通常承担着相当大的家庭重任,她们能否较好地处理家庭关系和各项家庭事务,不仅影响着她们家庭的稳定,而且影响着她们的情绪、精力等。那些家庭生活幸福、心情愉悦的女员工必然能更好地做好其本职工作,从而可以从较高的层次上促进女员工生活福利的提高及社会效益的增强。因而,有必要专门针对女员工的需要开展与家政服务、子女教育、家庭理财、婚姻关系等有关的教育活动,帮助女员工熟练掌握各项家务劳动技能,妥善处理家庭与工作的关系,做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美人”。

(四)教育方式要多样化并举

金融机构还要积极利用现代科技不断发展所带来的各种便利,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方式来持续提升女员工教育的效果。

1.要继续利用各种被实践证明为有效的传统教育方式。比如,经常开展岗位练兵,定期进行短期培训,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长期培养工作;鼓励女员工利用业余时间加强学习,培养爱好,增强技能;鼓励女员工考取各类金融专业资格证书,获得基本专业能力的提升;鼓励女员工接受各种学历教育,通过严格的学历教育,获取更高深的专业知识。

2.要有效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和新型的社会化媒体。当今社会信息科技发展迅猛,更多有效的现代化教育手段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新型社会化媒体不断涌现,这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有力的帮助。金融机构应当有效利用这些新的方式,通过网络课堂、微博互动、内部论坛、博客比赛、电子杂志、内部电视台等多种方式,不断地向女员工传递有益的信息,为她们营造一种良好的“内部湿营销”氛围,让她们以愉悦的方式来接收金融机构传递的教育资讯。

3.要高度关注非正式组织对女员工的教育和引导工作。人作为“社会人”,其情绪、心理受种种社会因素影响较多,而非正式组织就是一种能够向个人施加较为强大的影响力的组织形态。因此,金融机构也应高度关注这类非正式组织对女员工产生的影响。金融机构内部一些非正式的组织,如:时装表演队、合唱团、瑜伽队、登山俱乐部、摄影俱乐部、羽毛球队、书法协会、写作协会等职工文化体育组织对女员工所形成的影响往往可谓是润物细无声。在教育工作中,金融机构应当有目的地支持和配合这些非正式组织开展适合女员工特点的教育活动,以达成提高女员工综合素质的效果。

[责任编辑 吴明宇]

猜你喜欢

金融业途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金融业的发展与经济进步的关系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我国金融业的促进作用
北京金融业享营改增红利
PYRAMID PAINS
医保基金“可持续”的三条途径
PYRAMID PAINS
分级诊疗有三个可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