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012-04-29杨恩建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2年20期
关键词:小圆点过程教师

杨恩建

二十一世纪是以知识经济为主体的时代,要以知识为基础发展经济,就必须依靠知识创新,学生是未来的希望。学生只从课本上学到的知识是极为有限的,还得从学海中自由汲取,从实践中获得,并具有不断创新的思维,这就使得我们教师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根本目的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只有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生物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浅体会。

一、精心构思,巧设悬念

设置悬念,要在“巧”和“悬”上下功夫。“巧”就是要求新、求异、求活,要在学生的“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悬”就是要让疑点突出鲜明,耐人寻味,有一定的思维价值,而且要积极设疑,不回答,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引导学生自己去深入思考,寻求答案,发展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刻性,激发学生的自学积极性。

如在讲述“血液”时,提问“同学们知道成年人体内有多少毫升血液,为何人失血到一定程度会死亡,血液为何是红色的?为何能循环?循环对人体生命有何重要性?”等等,让学生带着这些悬疑去逐个寻求答案,培养勤学好问的习惯。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一言堂”居多,一堂课下来,教师累,学生困,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首先是让学生的内在潜能发挥出来,让他们在课堂上“活”起来,具体做法是压缩教师讲授和指向个别学生的一问一答所占用的时间,把“时间、提问权、评议权、工具”还给学生,让学生在预习,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提出自己想问的各种性质和类型的问题,以“还”为基础,达到“师生多向互动”。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而老师在收集处理学生提供信息的水平上,通过“重组”形成更高水平的“动”,形成新的又具有连续性的兴奋点和教学步骤,从而培养学生自学的兴趣。

三、课堂的互动式学习

互动式学习,强调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边互动,不仅要求教师对整个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整体把握,分配学习任务,控制教学过程,同时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交流互动,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相互帮助。调动学生的互动性一般采用分组形式,在小组活动中,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彼此讨论,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与竞赛。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交际技能,让学生们在一起互相帮助,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成为一件轻松和愉快的事情,在互动中乐学、思学、会学、勤学,由此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互动学习中扮演好师生观,师生是合作者,教学与学生之间变成了“指导——参与”的关系,互动学习,提倡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从学生主体认识特点出发,巧妙地运用师生之间的互动,把“导”与“演”进行了分离与分工,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课堂讲授是以合作设计为基础的,讲授过程力求简明扼要,耗时短而成效显著,有着较强的研究性、探究性,能为后来的小组活动留有足够的空间。互动学习应将团队精神放在首位,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

四、实物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生命的生理过程,往往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怎样加深学生对生理过程的理解,这是学生能否真正掌握知识的关键,实践证明,以往的教学模式,单纯地靠教师讲解,只能是纸上谈兵。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话很有道理。如讲述人体结构,可以对照自己或别人外表看得见的,辅之模型,增强理解。如运用电脑的动画功能模拟尿的形成的生理过程,先画一个肾单位模式图,用几种颜色的小圆点分别表示血液中的水分、无机盐、葡萄糖、尿素尿酸。画面显示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几种颜色的小圆点不断从肾小球里滤出,形成原尿向肾小管流去。在肾小管的不同段形象显示原尿的重吸收过程,大部分代表水、无机盐的小圆点和全部代表葡萄糖的小圆点进入肾小管的毛细血管中,而代表尿素和尿酸的小圆点以及少量的代表水分和无机盐的小圆点则继续向前,流入收集管中形成终尿。

在教学中,让学生观看动画看清楚各种颜色的点的来龙去脉,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代谢废物是从组织细胞里来的,由血液运送到肾脏,在肾脏这里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这些动画即通过媒体结合显微演示,使微观生理过程变为宏观生理过程,学生再加以观察、思考,符合人的认识思维过程,这样直观形象地加深了学生的印象。通过开展媒体组合实验教学,不仅学生学得透明,而且教师教得得心应手,使我们的生物显微实验教学如虎添翼,达到了新的水平。实践证明,发挥媒体组合优势,能大大增强显微实验效果,增加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使生物实验教学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五、理论联系生活实际

学生学习知识是为了利用已学知识,自觉的解决实际问题,往往需要从现实问题的悬疑引入课题,学习书本知识,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激发学生自学,如学校开展防止艾滋病宣传活动期间,结合学习“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来完成免疫学在免疫预防、免疫治疗器官移植的应用,具体做法是,先让学生参观校园防艾图片,联系周围实际,引述课题,分组讨论:(1)组长引导小组活动,激励所有小组成员参与活动,主持学生相互探讨艾滋病形成原因、症状、传播途径,如何预防。(2)小组检验,主持人可用提问方式如“某某,你对艾滋病形成的原因谈谈看法”。“艾滋病有何症状,传播途径如何?”“联系实际谈的如何预防?”(3)小组选出代表发言,组内的其它成员可以补充,其它组内成员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提问,并且教师要鼓励学生对问题的不同看法,互相争论,教师再结合当前医学进行延伸,以激发学生深入地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在生物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通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起到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由此形成教学的良性循环,达到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培养了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责任编辑贺蕾蕾)

猜你喜欢

小圆点过程教师
最美教师
小圆点
教师如何说课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巧遇铅笔博士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数字连连看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