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新探讨

2012-04-29朱啟进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2年20期
关键词:校企人才高职

朱啟进

摘要校企合作教育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手段,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更加紧密,工学结合的合作方式是现代教育发展趋势,校企合作对培养高质量技术型专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0-0028-02

一、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1.专业设置与市场岗位要求脱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的专业建设应该是一种在政府调控下的市场需求驱动模式。目前,由于各种条件限制,高职院校在设置专业时往往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分析不够,不能根据岗位的需求状况及走向与企业共同探讨来确定专业,尤其是现有的专业不能根据市场的变化做出及时的调整致使“产销不对口”,有的专业毕业生过剩,而有的急需人才又缺乏相应的专业培养。

2.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陈旧

我国高职院校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系统而全面地讲述,学生被动地接受与理解讲的内容,这种不利用逆向思维及发散思维的培养,其结果是创造能力不足,缺乏职业性。课程体系陈旧并缺乏弹性,一旦执行,往往很难修改,不能紧跟市场需求做出及时调整,教学模式单一,以课堂、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没有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3.技能型和“双师型”教师缺乏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一专多能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十分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一方面,许多高职院校的现任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从学生到教师,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另一方面,由于校企双方缺乏稳定长效的合作机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教师缺乏走进企业的机会,不能准确了解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具体状况。

二、我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

1.实习就业型

目前,我校已经与刘化集团建立了实习基地,并与内蒙古联邦制药、江苏泰兴先尼科公司、内蒙古庆华公司、新疆宜化公司等一大批知名企业签订了实习就业协议,这是最早实行的、比较普遍的一种联办形式。

2.工学结合型

结合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先后与云天化、上海宝冶联合办学,由我校进行委培,企业提出培养目标,参与专业教学改革,制定针对性教学计划,确定课程及授课教师、教学方式、实习实训场所等具体事宜,同时对品学兼优的学生提供奖学金、实习服务等。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效果良好,下一步我们还计划与青海盐湖集团实现“定单式”培养计划,已经草签了协议。

三、校企合作新模式探讨

1.产教集团型

通过成立产业教育集团,能够优化产业教育资源,加强校企、校际之间的合作,使产教一条龙服务。

2.国有企办型

在学校的产权性质不变,国家投入学校的教育经费不减的前提下,在招生规模、专业设置、技能等级考核等方面均以企业管理为主,最大限度地按照企业需求培养人才,这样教学资源盘活了,办学质量与效益提高了,学校服务经济的能力增强了,发展的后劲更足了。

3.股份合作型

采用国家出校舍,个人出设备、出技术的合股经营模式,其特点是:一是有一个既懂教育又懂企业的校领导班子,二是实现四个合一,即校长和厂长合一、学生与工人合一、教室与车间合一、教师和师傅合一,在体制上具有创新意义。

4.德国“双元制”

“双元制”是指在学生职业培养过程中,由企业和培训机构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培养任务,而且企业在整个职业培训过程中起核心作用,培训机构只起辅助配合作用。

四、校企合作模式的启示

1.建立长期稳定双赢的战略合作机制是适应市场需求的前提

在我国的职业教育体制中,企业还没有主动参与到职业教育中,这样势必直接影响到学生职业培养的内容、方式和效果。因此,我们应该从学院和企业双方共同利益出发,与企业实现合作,制定一个“全方位”的合作计划,形成一个互相促进、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2.校企之间人才交流是培养高素质和技能型人才的关键

职业院校一方面要聘用企业和科研院所等生产科研一线的技术人员、技师和高级技师担任兼职教师,特别是指导实训教学,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另一方面鼓励和支持教师到企业和用人单位见习和挂职实践,以了解最新技术动态,市场岗位的最新需求,提高自身专业教学与实践能力。通过教师把社会和企业最新技术和对各方面人才的需求信息带进课堂,结合案例教学,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信息,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真正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社会需求,能力强,素质高,有发展潜力的新型人才。

总之,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必须坚持走校企合作的道路,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它的生命力在于不断满足社会特别是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校企合作是现代高职教育发展的基本特征,具有教育性、技术性、实践性和服务性等综合功能,是实现本院特色教学,打造品牌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胡萍.走校企合作之路,培养高技能人才[J].中国职业技能教育,2007,(2).

[2]天明山.高职高专院校推进校企合作和产学结合校企模式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18)

[3]赵希田,常永青.基于社会需求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职教论坛,2009,(7).

(责任编辑刘红)

猜你喜欢

校企人才高职
人才云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