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让学困生走出“沉默”
2012-04-29方思琴
方思琴
摘要:为提高小语学困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笔者先是调查和分析了学困生选择“沉默”的原因,然后针对性的制定了对策:(一)课前准备,摸清学生所想;(二)尊重关注,保护自尊;(三)师生亲和,营造良好氛围;(四)兴趣引领,唤回自信;(五)巧妙设问,激活思维;(六)正确评价,体验成功。
关键词:学困生;沉默;发言
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一节课上,总是那么三五个学优生在积极思考并举手发言。而学困生却很少参与或者根本不参与。能否探索出一条可行性的途径来调动学生,尤其学困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从而生成一种和谐的、师生互动的真正有意义的课堂?
一、调查与分析:他们为什么选择“沉默”
为摸清学困生发言总不太积极的关键所在,我在学期初就着手进行了调研,对本班44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选择了部分学困生谈心交流。结果我发现,怕答错问题受老师批评者12人占23℅,不喜欢老师2人占0.4℅,怕答错问题受同学嘲笑18人占46℅,问题难不会的6人占11.2℅,觉得问题与自己无关的4人占10℅,对语文没兴趣的2人占0.4℅。
二、对策与反思:探寻打破“沉默”之路
(一)课前准备,摸清学生所想
在上课前,应注意与学困生间的互相交流,熟悉学困生的学习起点,了解他们心里在想些什么?如我们可以通过QQ深入了解他们在想些什么。作为新一代的教师,我们不能停留在传统的师生交流层面上,可借助网络与学困生进行交流。通过“QQ”这个交流平台,我明白了什么样的课堂是学生真正向往的课堂,什么样的老师是学生所崇拜的老师。
(二)尊重关注,保护学生自尊
自尊心是学困生克服困难,积极向上,自我教育的内部动力。不愿正视自己,喜欢逃避现实是学困生的普遍心理特点,他们的自尊心特别脆弱,又极其敏感,所以教师要善于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要坚持积极引导,加强心理疏导,巧妙的激发,使之建立较为稳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引导他们走出“阴暗地带”,获取积极主动的主体角色。
(三)师生亲和,营造良好氛围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创造出愉快的教学氛围,学困生就能尽最大的能力释放出自己的知识。如果学困生觉得老师高高在上,就会望而生畏,从而小心谨慎地抑制自己的能力。为此,教师要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和他们说话,走下讲台给他们讲课。”关心他们的情感,让他们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自觉接受他们的评价,努力做他们喜欢的老师。
(四)兴趣引领,唤回自信之心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自信是成功的保证。不可否认,大多数学困生饱受冷嘲热讽,感受不到爱的温暖,融入不了集体的怀抱,他们可怜的一点自尊、自信在这种冷漠、孤寂、无爱的环境中早已荡然无存。为此,教师既要根据学困生的实际,考虑到他们的理解应答能力,更要考虑到问题的趣味性,使课上得生动、有趣,让学困生爱听,人人参与,从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五)巧妙设问,激活学生思维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果问题设计的恰当,不仅能让学困生有效的、快速的消化知识、掌握重、难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还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求知欲,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快乐,感受成功。
1.问题设计有层次
问题的设计,不能超出学困生的“最近发展区”,不然他们只能是望“问”兴叹;当然问题的设置也不能过易,否则他们听了,形同嚼蜡。为此,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和学困生的实际认知规律,遵循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精心设计出有层次的问题。想方设法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一环扣一环,逐步解决问题,
2.问题设计多开放
对于一篇课文的解读不必定于一尊,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情感世界、个人经历、生命体验去作合理地阐释与解读。设计开放型问题能充分尊重学困生的个人体验,激发学困生发言的兴趣。因为,开放型问题没有明确的、固定的标准答案或者说有它多个正确答案。同时,开放型问题的解答方法和结果往往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有些方法、结论一般学困生能得出。
(六)正确评价,体验成功乐趣
新课程强调:“评价要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后的及时评价激励可以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和引导作用,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当学困生的发言得到肯定和赞扬的时候,就会调动他发言的积极性;当他的发言被师生无情否定的时候,就可能产生消极的作用。为此,我在实际评价时,经常会从发言的内容和语句,态度和礼貌,思想和诚意,思维和方法,勇气和胆识等不同的角度来评价,尽量发现他们值得肯定和赞扬的一面,委婉而亲切地指导学困生的不足之处。
总之,教师要始终以组织者、引导者、激励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给学困生导向,给他们充分的肯定,并根据他们的实际,随时调整完善教学方案的实施,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困生课堂的参与度,从而让学困生在语文课上不再“沉默”,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作者单位:南京市江宁区横溪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