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课堂教学新探
2012-04-29张雪彩
张雪彩
新课程背景下的生物课堂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真实的学习能力,这不但是现实的需求更是新课程改革中课程标准的求,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总量剧增,在这种情况下,片面强调知识传授,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必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作用,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首位。
一、立足课堂,把课改新理念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决策与具体教学过程之中
1.融进去,蹲下来,构建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课程中要求,教师是学习的参与者,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即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要与学生一道寻找道理,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如果一个人对认识事物缺乏浓厚的兴趣,那么他的能力培养和发展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课堂教学中我首先融进去,然后蹲下来,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确定参与的方向,激发强烈兴趣,形成主体参与的明确目标,我越来越体会到导语的重要作用。好的导语可以导引和控制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心理定势和和谐的课堂气氛,形成良好的教学准备状态,使学生迅速进入预定的教学轨道,可以说精彩巧妙的导语设计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石。如学习“矿质营养”前导问:“户养的花为什么要定期松土?为什么要选择肥料?”一下子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其次是让学生课堂上敢说多说、敢问多问、会说会问,把学习主动权真正地交给学生。我在新课改学习中充分认识到,让学生课堂上敢说敢问,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课堂质疑探究,提高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钻研知识的兴趣。再次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驱动学生自己去主动介入学习内容,产生心理体验,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设计要变“教”为“导”,营造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有意识的强化活用,形成教与学的互相推进。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结合,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用谈话、交流的方式,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情感反馈,增强教师语言、表情等教态的亲合力,建立了融洽的师生关系,变知识点的灌输为引导学生主动、深入的思考。
2.拓展教材外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构建训练体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是要求教师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大胆尝试以探究、理解、体验、分享与合作等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学习方式。将“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将“给出知识”转向“引向知识”,通过教学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的意义,发展创造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只有动起来,以研究者的心态触摸课堂,以实践者的行动改革教学,才能在困惑中追求,在研究中豁然开朗,在实践中分享成功。多年来,我总是要求自己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要不断创新,每节课上都有亮点,经常针对不同的章节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变换切入的角度,如讲“无性生殖”时,我以绵羊“多利”入题;讲述遗传物质章节时,则从介绍我国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引入正题。使学生入课便有新鲜感。而在教法设计上则主要是单元整体教学和课堂教学。单元目标从单元整体出发,对单元内课文处理的课时、教法及整个单元的节奏作统筹安排,经过累积――整合——提升――迁移的途径来完成单元教学目标。
二、教学中主要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入手
1.教读。很多学生刚进中学,不会读生物书,抓不住重点。首先教会他们读书要仔细,不能遗漏书上的图表,可先抽学生领读,包括粗读、细读、精读。凡读到重点内容,重要结构、生理、概念,指导学生勾书,关键词句要求圈上,如读动物攻击行为时强调把同种二字圈上,避免与捕食行为混淆,后者是不同种生物间的行为,再如:读同源染色体概念时,强调把一般二字勾上,说明特殊情况有例外,如,性染色体X和Y虽也是同源染色体,但大小形态就不一样。
2.启导读。(1)启导读正文。在教会读的基础上,教师可把本节课要读的内容,列成若干问题或表格,让学生依据所列问题边读边勾书边批注解答,如学习有丝分裂时,可先画出下表,让学生边看书边填写。
时 期 间 期 前 期 中 期 后 期 末 期
染色体 2N 2N 2N 4N 2N
DNA 2N→4N 4N 4N 4N 2N
(2)启导读课外读。一般同学不重视书上课外读、补充资料和注释之类的内容,教师要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读课外读,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读后抢答,例如:巴斯德是如何发现细菌的?弗莱明是如何发现青霉素的?你从弗莱明发明青霉素实验中受到哪些启发?等等,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不仅能扩大学生知识面,激发对生物学的兴趣,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
(3)启导读课外书。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学会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而且要学会搜集整理资料,读懂科学著作等。所以,向学生推荐一些科普著作,如《达尔文传》《生物进化史》《未来世界中的生物学》《生物的奥秘》等书籍,写出读书体会、小论文,进一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归纳、分析、写作能力。
(4)启导读图和绘图。生物教科书中有很多插图、表格,这些插图、表格能使抽象知识形象化、具体化、简洁化,学生读图、绘图,既能培养观察能力又能加深记忆。
3.归纳讲述。在教读和启导读的基础上,学生自拟提纲,自己用图解或表格形式写出章节的主要知识及知识点的关系,把书读薄。
4.自我检测。每单元结束,每个学生自己出一套单元检测题,然后同桌的同学交换做,交换改卷,再由学生到讲台评讲,教师点评、小结。有这样一道题:某DNA分子上有一个基因,经转录后产生2条共含1999个肽键的多肽链,则该基因所含的碱基数是?多数学生都做错了,我抽做对的一个同学来讲评,他讲得很清楚,同学听后,茅塞顿开。先求2条肽链的氨基酸数为(1999+2),再求mRNA中决定氨基酸的碱基数为(1999+2)?,最后求决定mRNA的DNA中该基因的碱基数为(1999+2)??=12006个。
通过以上几个环节自学启导、自己出题讲评,不仅使学生知识掌握得更牢、更准确,而且培养了自学能力、分析归纳能力、观察能力,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从学会知识提高到会学知识。
(责任编辑 全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