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高效产销有讲究
2012-04-29曹德宾
传统的食用菌生产,菇农大多习惯于在10月份完成秋播以后才开始播种,部分播种时间安排在12月份,目的均是“赶节”,抢占元旦、春节两个市场,以求得理想的生产效益。
但是,由于受传统生产技术制约,一般每批投料均需出菇4个月以上,相当部分菇农则需管理半年之久才能完成一批栽培,因此在两节市场上能够上市的仅是一小部分,约占30%。也就是大部分产品需要在两节以外的时间销售,尤其是在节后销售;另一方面,纵观多年食用菌市场,春节后的正月市场几乎大部分食用菌品种遭“冷市”,令人心寒。如何适时调整产销战术,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益呢?笔者根据多年调研结果及对市场的分析,确定在生产中可以采取以下3种措施:
1.人有我优:第一,11月份以后的低温季节是食用菌产销旺季,大部分投料在这一时段集中出菇,相差无几的技术模式,商品性相同的菇品难分高下。如能采取新技术、坚持五成熟采收等系列措施,必将很快形成品牌,遵循优质优价的市场规则,效益高稳也在情理之中。第二,目前市场上大多数消费者不喜欢大朵块的蘑菇,而偏爱100~200克的小块。这就是说,我们的栽培出菇模式再也不能按照以前“大朵块”的技术和思路,而必须进行调控,使朵块变得小巧玲珑、便于厨房整理和加工,同时也便于采收和装箱运输。
2.加工待售:集中上市时,往往形成烂市局面,导致“菇贱伤农”的情况年复一年地重演,尤其在春节后的正月里,各家各户均在节前备足了年货,而没有控制好出菇时段的栽培,却呈雨后春笋般地出菇。这样一来,即使蘑菇质量很好,在这个时段也难以卖出好价钱。因此,建议该时段不去市场鲜销,利用现有条件,或烘干,或盐渍,或制罐,待机而售,效果肯定会比低价倾销要好得多。
3.计划调控:根据市场基本规律,找出最佳出菇时段与停止出菇时段,然后通过采取技术措施使之定时出菇,以减少盲目性和随大流的损失。该战术的实施要求有很强的计划性,包括引种、配料、发菌以及出菇管理等,虽然每一项技术含量并不是很高,但必须有一整套的计划,经过严格实施之后,效益自然会高。
(山东省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曹德宾 邮编:25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