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饲料因素对牛奶质量的影响

2012-04-29李丽

农民致富之友 2012年22期
关键词:乳脂丙酸乙酸

李丽

[摘要]牛奶的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遗传、营养、环境、年龄、胎次、泌乳期、健康状况等,其中饲料因素对牛奶质量的影响最大。了解和调控饲料营养有利于获得优质牛奶,该文从饲粮精粗比,加工粒度及长度,饲料所含能量、蛋白质及脂肪,饲料添加剂等方面综述了影响牛奶品质的因素。

[关键词]饲料牛奶质量影响

近年来人们对牛奶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涉及到提高牛奶质量的问题,而影响牛奶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品种、营养、环境、年龄、胎次、泌乳期、健康状况等,饲料因素对牛奶质量起着决定作用,利用饲料中的营养物质来调控牛奶的质量,具有直接、快速、有效的优点。现就影响牛奶质量的饲料因素作一综述。

一、饲粮精粗比例对牛奶质量的影响

在奶牛饲粮中,不能过多强调精料,而应以多汁青绿饲草、青干草等优质粗饲料为主。在充分供给优质青干草等粗饲料后,不足的能量部分由精料供给,在饲喂上也应先粗后精,精料尽量做到少给勤添,避免一次摄入大量精料。粗饲料比例高的饲粮有利于乳脂率的提高。纤维在瘤胃内被分解后生成乙酸,乙酸是合成乳脂肪的主要原料,而淀粉在瘤胃内被分解后则生成丙酸。乳脂率与瘤胃内的乙酸,丙酸比呈正相关。研究表明,乙酸,丙酸比降至2.2以下时,乳脂率将下降。乙酸,丙酸比降至2.2以下的原因主要是丙酸生成增加所致,而不是乙酸生成减少造成的。就是说,只要瘤胃内丙酸生成增加,就会带来乳脂率的下降。因此,要严格控制奶牛饲粮的精粗比例。

二、饲料的粒度及长度对牛奶质量的影响

Soest(1963)通过大量奶牛试验证实了乳脂率与饲粮纤维有关,并推断饲粮纤维含量和来源对乳脂率的影响可能与纤维的长短有直接关系。将粗长的饲料切短可以增加动物的采食量,但是如果粉碎得太细或将粗饲料切的太短时,导致饲料在瘤胃中停留的时间缩短,从而使消化率降低,瘤胃内乙酸生成量减少,乙酸与丙酸的比率下降,从而导致乳脂率下降。一般青粗饲料以3~5cm为佳,青贮牧草可适当长一些。这样可增加饲料在消化道内的时间,从而达到提高粗纤维、干物质的消化率,进而提高乳脂率的目的。牧草应不短于1cm,比1cm短会急剧降低乳脂率而增加乳蛋白率0.2-4).3%。

三、饲料能量及蛋白质对牛奶质量的影响

当饲粮能量水平提高时,乳蛋白含量提高,但可能会降低乳脂率。饲粮中蛋白质含量提高通常并不提高乳蛋白含量,但蛋白质低于需要时可能会降低乳蛋白。有关奶牛饲粮蛋白质对乳成分影响的研究,多集中在控制饲粮蛋白质水平和瘤胃不可降解蛋白(RUP)水平上(NRC,2001)。研究表明(张民等采用粗蛋白质相同而蛋白质组分水平不同的4种饲粮,对32头处于中产水平的荷斯坦奶牛进行试验),提高饲粮蛋白质水平对乳蛋白含量仅有微小的或不一致的作用,而对乳蛋白产量则有一致的正效果。有些试验研究证明,高精料高蛋白的饲粮,可以提高乳蛋白含量。因此,不同的学者研究的结果不尽相同。

四、脂肪对牛奶质量的影响

脂肪是一种浓度高且易利用的能量物质,也是奶牛乳腺合成长链脂肪酸的必要营养因子。饲粮中脂肪对乳脂有正负两种作用,正作用是提高饲粮能量,直接提供脂肪酸合成乳脂;负作用是降低消化率,不饱和脂肪酸在瘤胃内和氢结合促进丙酸生成,导致乳脂含量下降。研究证明,饲料中的脂肪有65%用于形成乳。人们试图通过某些措施以减少脂肪的负面影响,如饲喂整的或压碎的油饼,用甲醛处理使脂肪免受瘤胃发酵,采用钙皂化等。这些技术措施在维持和提高乳脂率方面具不同的效果。饲粮中添加脂肪酸有提高乳脂率的趋势,对产奶量有正的效应。

五、饲料添加剂对牛奶质量的影响

1保护性氨基酸

许多学者进行了添加保护性蛋氨酸和赖氨酸对提高乳蛋白作用的研究。蛋氨酸和赖氨酸是奶牛泌乳和乳蛋白合成的主要限制性氨基酸。补饲过瘤胃氨基酸能提高乳蛋白产量(孔凡德.2001)。在以豆饼为唯一蛋白质饲料的饲粮中,分别添加10.9g保护性蛋氨酸、11.7g保护性蛋氨酸14.6g赖氨酸,结果发现无论初产牛或经产牛,添加过瘤胃氨基酸对提高乳蛋白都有一定的作用,提高0.05~0.11个百分点,发现同时添加过瘤胃蛋氨酸和赖氨酸比单一添加效果好。

2乙酸钠

乙酸是合成乳脂的主要成分,粗纤维在瘤胃中酶解产生乙酸。所以,饲喂粗料型饲粮的奶牛其乳脂率较高。然而,对于高产奶牛来说,为了保证一定的能量,粗饲料的采食受到限制,此时添加乙酸钠可起到提高乳脂率的作用,故乙酸钠又称为“化学粗饲料”。有关资料表明,在这种情况下,饲料中加入适量的乙酸钠或双乙酸钠,可促进和改善机体电解质的平衡,刺激肝脏、肾脏和肠粘膜,从而提高乳脂率。

3缓冲剂

添加碳酸氢钠、碳酸钠、氧化镁、氢氧化钙等缓冲剂也会对乳脂肪产生影响。使用这种缓冲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瘤胃内乙酸的生成,提高或维持瘤胃内的pH值。氧化镁能增加乳腺对脂肪酸的吸收,对瘤胃的缓冲作用不是很大。碳酸氢钠在奶牛泌乳初期使用效果较好。添加比例按干物质计,一般是饲粮的0.75%或谷类饲料的l~2%,泌乳初期每天每头牛以喂给135~180g为宜。饲料缓冲剂的合理用量应考虑奶牛的生理状态及饲粮类型。

4微量元素

许多研究已经发现,奶牛饲粮中添加适量的微量元素盐类,特别是锌、铜、锰、钴、硒、碘等,不仅可提高乳中相应矿物质微量元素的含量,还可以改善机体的物质代谢,提高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利用率。王国瑾(1995)给每头奶牛每天添加Zn-S041.10g、MNS040.87g、CuS04100mg、CaCl21.0mg、K1330mg,时间从预产期前2个月至产后2个月共120d。经测定试验组牛乳中矿物质元素除Fe外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微量元素ca、Mn、cu增加较多,分别为50%、24.6%和16.2%,Zn为u.1%,差异显著。

5维生素

吴淑云等报道,奶牛在泌乳期间加喂维生素E可改善牛奶质量。在泌乳中期奶牛饲粮中添加烟酸,微生物蛋白合成量提高,纤维降解率增加,干物质采食量增加,乳蛋白率提高。王加启(1997)报道,奶牛日粮中添加尼克酸虽可提高乳脂率或产奶量,但只是在开始阶段有作用。

六、小结

综上所述,牛奶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根据奶牛发展情况.要想从根本上改变乳品质量低下的问题,仅从饲料因素进行调控是不够的,提高一方面的指标,往往会降低另一方面的指标,因而系统的研究这些因素,必须从多方面人为地进行综合调控,只有这样奶牛才能产出优质的牛奶,也能保证人们对优质牛奶的需求。今后有关提高牛奶质量的营养技术措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开发,但无论哪一种技术措施在实施时都必须在正确饲养和合理饲粮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同时应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乳脂丙酸乙酸
乙醇和乙酸常见考点例忻
提高奶牛乳脂率的方法
河北省唐山地区生鲜乳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变化规律研究
同步荧光法监控人乳脂质替代品氧化过程
DMAC水溶液乙酸吸附分离过程
食品中丙酸钠、丙酸钙测定方法的改进
乙酸仲丁酯的催化合成及分析
日粮中不同比例小麦替代玉米对奶牛乳脂合成和乳脂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K/γ-Al2O3催化丙酸甲酯合成甲基丙烯酸甲酯
2-18F-氟丙酸在正常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