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度·效

2012-04-29夏先忠

科教导刊 2012年26期
关键词:古代汉语程度效率

夏先忠

摘要 古代汉语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重要基础课之一,其教与学面临着诸多问题,亟待改革。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历,从用·度·效三方面阐述了古代汉语的教与学,对提高古代汉语教学质量、探求其教学改革或许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古代汉语 应用 程度 效率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古代汉语既是一门语言工具课,又是一门基础理论课,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重要基础课之一,为了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历,认为古代汉语的教与学应当从“用·度·效”三字入手,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步:

1 说清目的,克服浮躁情绪,让学生自觉地学

部分学生因不明学习古代汉语的意义而表现出一种“非古”的浮躁情绪,对此,笔者结合学生的特点,在学科开课初,开门见山地以阐述“为什么学”作为导入语,从两个方面启发学生:

首先,掌握一些古代汉语知识,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能力,这是中文本科生必备的语文能力,只有具备这种能力,才能游刃有余、从容自如地畅游书海。优秀的文言作品可以使人受益无穷,但没有一定的古汉语能力如何阅读?而且,真正要把白话文(包括现当代文)读懂,也要学习文言知识,因为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其实是一脉相承的。朱自清《背影》中有“赋闲”一词,教材注释为“失业在家”,为什么将“失业在家”叫做“赋闲”原来,这是关于西晋潘岳的典故……可见,没有古代汉语的素养,学好语文是无从谈起的。

其次,学习古代汉语,打好古文功底,这也是个人文化素养的重要体现,而且,古代汉语知识是语文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全面、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才能为进一步深造,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创设良好的条件。文科许多课程都与古代汉语直接有关,如学文学要阅读古典经籍,欣赏古代文学佳作;学历史要钻研古代史书;学哲学也要了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史。即使是自然科学,也要研究古代科学史料。我国科学界老前辈竺可桢、茅以升等在文言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取得瞩目的成就,古书的阅读,古人成就的利用,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学好古代汉语,也是为学习其他各科知识架桥铺路。

2 把握程度,排除畏难情绪,让学生扎实地学

如何使学生由畏难不前到知难而进,从而顺顺当当地学好古代汉语呢?

首先,对古代汉语教学的目的,古代汉语现行的教材是以汉语常识的通论为主,辅以文章选读。围绕“引导学生入门”这一目标,对通论部分的内容只择其要讲授,不求面面俱到,力求清晰、简明,使学生对古汉语的文字、语汇、句法、行文特点等作常识性的了解,对于有争议、尚无定论的问题只略作简介,不要求他们穷追深究作重点涉猎。每一单元的选文也仔细筛选,选择更适合学生接受的篇章,有时会从课外撷取适用的作品。

其次,按“先易后难”的原则为学生铺设梯度。为此笔者适当调整了文选的编排内容与顺序。教材按年代先后在每一单元中都列出若干文章选读,帮助学生学以致用,以便让学生了解各个时期汉语的不同特征。为了不让学生一开始就“遇难而退”,笔者在作品的选读上多花了一些心思。古汉语作业的布置我也讲究先易后难,作业形式也力求多样化,使知识的巩固也变得有序、有度且有趣。比如。开展“读标点”活动:给学生无标点的短文让他们读,能够“读”出正确的标点来,文章自然也就读懂了八分。选文开始很短,节录,语言浅白;慢慢加长篇幅,加大语汇量,加深阅读难度。学生一路读去,如不断攀高,渐得风光,劲头越来越足,收获也越来越大。

3 指导学法,避免一味死记,让学生有效地学

学习方法好,才能出好的成效。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方式,并不是最有效也不是唯一的途径。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争取最好的效果?学习古代汉语,笔者以为当以“三读”相结合,即:

(1)多读。多读是为了拓宽学生阅读的面与量。结合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笔者选取了不少有价值的文史资料、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教给他们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让他们从多读中获益。比如,补充了《说文解字叙》帮助他们了解许慎的生平、《说文解字》的由来和价值;补充《左传》、先秦诸子散文让他们熟悉上古汉语里的用字特点、语法特征等等。前文所说“读标点”的活动,也是强调多读,一个学期下来,学生读完的大大小小的短文积累起来,竟也有一二百篇之多呢!此外,我也鼓励学生拿出“啃”的劲头,在课外选些自己感兴趣的文言作品来读,并且多做笔记。

(2)精读。读书再多,贪多嚼不烂还是不行。所以还要强调精读,读一篇,弄懂一篇,反复细读,直到完全读懂为止。古汉语的表达方式、语法结构、词汇意义等等都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因此教师要教学生在读文言文时对字、词、句一一落实,通过理解、剖析语言现象来掌握文言基础常识。如《左传·郑伯克段于鄢》的开头一段:“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在这段文字里,我让学生着重注意“娶于申”、“武姜”、“寤生”、“惊姜氏”、“恶之”、“亟请”等短语,依此确定教与学的几个知识点,有的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点拨复习,有的则主要在教师帮助下细读,如“武姜”,要学生明白不是姓武名姜。原来古代女子必须称姓,为了“别婚姻”,女子出嫁后可在姓上冠以配偶或本人的谥号,“武”是郑武公的谥号,“姜”是女家的姓,所以称“武姜“。如不需要区别,则在姓下加氏,所以下文又称武姜为“姜氏”。郑武公的称法也是以国为姓,“武公”是他的谥号。古代还常把排行列入名字,如“共叔段”的“叔”。这样的精读指导,使学生用有别于阅读现代文的习惯来读,教他们“解剖麻雀”,解剖得多了,学生就能把握要领,使他们的“读”不再是走马观花,而落到了实处。自然,读得越多,则得到越多。

(3)巧读。巧读是用科学的方法帮助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它可以避免学生走入死记硬背的误区,科学地提高效率。巧读可以是举一反三的联想:利用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的相关性,更好地理解、掌握古代汉语知识。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许多方面都是相通的,因为后者与前者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古代汉语虽经演变,许多痕迹仍然可以从现代汉语里觅得。比如,学习“名词作状语”这一语法现象时,我引导学生联想现代汉语的构词方式“笔谈”、“函授”等;讲到宾语前置形式及其标志,可联想成语“何罪之有”、“惟命是听”;学习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又可联想现代汉语里“轻装”、“寒心”、“干杯”的构词特点来理解。至于古今词义的继承、衔接,简直无处不在,我则引导学生多多联想成语、格言之类。如:“汤”,联想成语“赴汤蹈火”、“固若金汤”;“穷”,或联想“穷途末路”,或联想“无穷”、“理屈词穷”。

展开这些联想,不但有利于从现代汉语出发,更好地理解古代汉语,而且还能加深对现代汉语的认识。这些从“已知”到“未知”的联想,使学生对于所学知识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巧读也可以是比较和归纳。归纳是把有关词义、语法等知识按一定的要求概括、分类、整理、总结。如要求学生从《陈涉世家》一文中归纳“为”字的用法,把文中14个“为”字按词性、意义、用法分类整理,最后就能系统地了解“为”字的用法了。归纳可帮助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而比较在词义的辨析方面也常常用到。如比较古今词义、同义词词义间的细微差别等等。我还建议学生将归纳与比较所得记入笔记,在复习时这些都成了至宝。

此外,还着力培养学生养成查阅工具书的好习惯,并鼓励他们随时摘录有用资料,写成资料卡,以此使他们提高读书的效率,巩固多读所得,增强自学古汉语的能力。

4 教师应该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及较好的教学方法

专业素质较高的古代汉语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4.1 选用适合学生的教材

古代汉语教材多种多样,具体选用哪种教材,应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定,盲目地采用难度较大、知识层次较深的古代汉语教材,可能会导致学生知难而退、厌烦学习古代汉语的情绪,因此,作为这门课程的教师在全面了解所有古代汉语教材的基础上,应选用难度适中、知识面全面、能突出古代汉语重点知识的教材。

4.2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应多样化

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启发式、问题式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和重点、难点,例如将此课程的基础知识、要求掌握的重点编成讲义及练习发给学生,文献材料尽量不加标点,并且未标现代注释。上课前,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的材料,要求学生作句读练习,学生应通过练习对课文进行初步学习,然后进入到有标点、有现代注释的文献中深入学习,待学生熟悉这些材料之后,老师再进行课堂讲授,课堂讲授主要就是检查学生对这些材料的学习效果,补充讲解知识重点和难点,回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课堂教学是本课程的主体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尽量多地采取师生互动方法,任课教师先布置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在课堂上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既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之外,学生应自主学习教师辅导的知识,激发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热情,培养好的专业素质。

4.3 教师应该具有较高的古代汉语素质

古代汉语的教师应精通古代汉语中的每个方面的知识,即文字、词汇、语法、音韵,而且能将这几个方面的知识结合起来具体应用到某些实际语言现象中,通过某一方面的知识能够推出其他几个方面的知识,做到古代汉语的形、音、义结合。同时注重启发他们对有争议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训练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本文为2012年怀化学院教改项目“多语多方言条件下的现代汉语课程研究性教学改革与实践”阶段性成果、怀化学院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

参考文献

[1] 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1999.

[2] 蒋冀骋,刘晓南.汉语言文字学课程教学内容与教材改革研究的调查报告[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4).

[3] 蒋绍愚,张联荣.古代汉语系列课程建设的新开拓[J].中国大学教学,2006(10).

[4] 王秀玲.古代汉语教师的素质谈[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4(4).

猜你喜欢

古代汉语程度效率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如何学习掌握古代汉语词义*——何九盈先生《古汉语词义丛谈》评介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对师范学校古代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探讨
古代汉语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提升学生在古代汉语课堂中参与性的应用对策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
断裂对油气富集程度的控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