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孔
2012-04-29
黄遵宪:向中国引入实业教育的先贤
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晚清杰出的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1877年10月,黄遵宪应邀任参赞,出使日本。他是近代中国文化交流史上一位优秀的代表人物,在对日本实业教育的引入方面,也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日本期间,他基于对明治维新后日本实行“殖产兴业”、“富国强兵”和“文明开化”政策所产生的积极作用的认识,为加深国人对日本的了解和借鉴,以“通志”体裁形式于1887年写成《日本国志》。该书是由中国人编著的第一部综合论述日本的著作。其中,在描绘了日本引进“西学”的基础上,对日本以欧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教育为蓝本的教育改革下学校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其对以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内容的学校教育制度的介绍,使之成为当时国人了解日本教育发展状况的一个重要窗口。黄遵宪在书中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日本所建立的以自然科学为中心的实学教育情形:“有小学校,其学科曰读书、曰习字、曰算术、曰地理、曰历史……有中学校,其学科亦如小学,而习其等级之高者,术艺之精者。有师范学校,则所以养成教员以期广益者也。有专门学校,则所以研究学术,以期专精者也。……有农学校,以教种植。商学校,以教贸易。工学校,以教技巧。女学校,以教妇职。”黄遵宪辞职还乡后依然热心教育事业,创立嘉应兴学会议所,自任会长,并积极兴办新学堂。
孙建中:在职业教育领域开发出一片新天地
过去10年里,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的创办者——孙建中,经历了一所高等职业院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过程。回望过去的闯荡之路,他感慨道,正是当初他和其他几名老师的坚持努力,才得以在职业教育领域开发出一片新天地。孙建中表示,最初民办高校出现时,几乎都是通过招收自学考试的学生起家,外翻职院也不例外。1998年,学校刚成立,租的是供销学校的房子,只有日语、韩语、商务英语、计算机等6个专业,老师只有8名,只招到120名学生。在学校建立之初,他就对毕业生就业难问题进行过调研。调研指向一个问题,企业不想要生手。“正因为如此,我们从建校初就提出‘准职业人理念。这个提法当时在全国来说也是非常超前的。”孙建中说,“我们调整教学计划、教学方法,让理论尽量缩小,基本技能成为课堂主流,把老师的精力、经验和所在行业的前沿信息补充到课堂上来。同时,我们在师资建设上也进行了调整。同时聘请各行各业岗位能手、技术精英、管理领袖走进课堂,他们具有丰富的经验,最清楚企业急需的是什么。”孙建中说,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变得非常抢手。比如,在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交易市场,60%的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翻译都是学校毕业生。“我们现在准备申请设立研究生院,预计不远的将来,我们民办学校也能培养出自己的研究生人才。”孙建中规划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