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生活教学探讨
2012-04-29王霞
王霞
(睢阳区教育体育局,河南 商丘 476000)
摘要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中也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将教学活动放到生活的大背景之中,感受到生活和语文之间那种无处不在的联系,这样与生活的“对话”, 让语文教学有了一片更为广阔的天空,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教学;探讨
语文学科是一个内涵及外延都极其广泛的学科,生活中,我们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语文,生活中语文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而事实上,我们的语文教学正在变得枯燥、单调、无趣,孩子们被困在狭隘的课堂教学的牢笼里,他们对语文的兴趣正逐步丧失。陶行知曾有过一个恰当的比喻,说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生活即教育”,教育极其广阔自由,如一只鸟放在林子里面;“教育即生活”将教育和生活关在学校大门里,如同一只鸟关在笼子里。如何让我们的孩子恢复对语文的兴趣,如何使学生真正领悟到语文的博大精深和它无处不在的魅力呢?需要我们每个语文老师从生活出发,从实际出发,变语文的小课堂为生活的大课堂。
一、教师应转变观念,变“课堂语文”为“生活语文”
课堂是教学的基本形式,但不是唯一形式。语文教改的关键在于如何把狭窄的课堂教学引入社会实践与生活实践中,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在语文教育走向生活观念的指导下,变课堂教学以教师的教出发为学生的学出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扮演辅导员,教练的角色,学生才是主角,是主人,教学活动是一次集会式的讨论、探讨,与会的是学生,学生是讨论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体,教者是主持人,召集人,需要巧妙地把握讨论的方向和进程。教完全是为了学,服从于学生的学,服务于学生的学。面对语文教学的这种现状,语文学科作为多门学科的基础学科,要做到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突破点,从观念上讲 ,就是树立“生活是语文之源”的大语文观,变“应试语文”、“课堂语文”为“生活语文”。从做法上讲,就是突破课堂教学封闭模式,扩大学语文和用语文的时空界限,使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的运用,在实际运用中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要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足够的兴趣,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狭窄的课堂教学变为融入生活的生活化教学。
二、语文教学中应引领学生回归生活
我们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应该是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如《小露珠》一文,小露珠对于学生而言可谓司空见惯,但真正去观察它的同学却不多,教师应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并精心指导学生抓住特点去观察,从而知道因为有了它,植物才会有变化,这样,学生学习课文时就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了。这样,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认识生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三、以人为本,引导语文教学走进生活
长期以来,作文成了师生共同的心病,教作文、改作文成了折磨人的苦差使,有作文课的日子是学生的“黑色星期”。究其原因无非是因为学生自己不想写作文,没有激情灵感就是大作家也写不出象样的东西,何况是学生呢?在语文教育走向生活的观念指导下,指导学生写以生活为宗旨的“生活笔记”。使学生摆脱了根据老师命题,应命而作的束缚,由“为教师立言”变为“我手写我口”,改变学生在传统作文教学中被动的地位,成为习作的主人。
语文训练应着眼于学生的学以致用,而非学以致考。训练材料应尽可能来自生活;即使是教材上的练习,也应尽量挖掘其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比如,我曾策划了“三八”节“作文做人”系列活动,让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孝敬,更要思考自己担负的责任。引导学生从活动中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获得情感教育,逐渐走向心智和思想的成熟。从学生反映看,我想,这种情感的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会渗透在他们的成长历程中,影响到很久……假期,我布置的作业有:写春联,拟短信,做“过年”或“暑假”主题作业,形式可以是文章、绘画、小报等。这些融思想性、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语文作业”深受学生及其家长的欢迎。这一系列综合性实践活动让学生明白:学习与生活是统一的整体,掌握知识,培养能力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四、语文学习要运用生活中网络资源,拓宽知识面
现代社会,电视、网络、书籍等媒体对学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为学生提供了及时而广泛的间接生活体验。特别是互联网上丰富多彩、日新月异的知识源泉,是学生取之不尽的素材库,为语文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合理恰当地运用这些资源,可以拓宽学生生活面,为语文学习积累更多的素材。如上了《宇宙生命之谜》一文,请学生进行“探索宇宙的奥秘”的综合性学习。仅以课本资料作为活动材料,显然是不够全面的。我引导学生上网查找收集有关材料,相互交流、讨论,然后开展知识竞赛,最后动笔。这样,学生的思路开阔了,写出了很多好作文。再如有一次,写自己的发现,让大家共享发现的快乐。以往学生由于缺乏丰富的知识,许多现象发现了,却不能做出解释。这次,我也引导学生利用网络的共享资源来进行写作。我简单介绍相关情况,布置好活动目标,提供书目和网址,引导学生上图书室、上网查找资料,了解大量的相关内容及他人的评价分析,自己也参与其间分析评价,得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样一来,学生在网络中阅读了丰富充实的材料,有效地克服了以往作文中立意雷同、内容单一、缺乏真情实感的毛病。此外,可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中各种学习论坛和E—mail与校内外的同学、老师进行交流,使语文学习打破“学校围墙”的限制,不断增加自主学习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