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斯考特,1年学完4年课
2012-04-29茫茫
茫茫
为什么有人天生就学得快?
生活大爆炸里的谢耳朵,智商187,能把量子力学理论倒背如流,学习速度让我辈望尘莫及。刚刚大学毕业的斯考特·杨和这位天才一样,也属于被上帝眷顾的子民之列。從2011年10月1日起到2012年9月26日,仅仅一年的时间,斯考特就完成了麻省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课程表中的33门课。
斯考特并不像MIT的学生一样有导师的帮助,从线性代数到计算理论,他的所有课程的讲师都是youtube。斯考特每天点击一个讲座视频,一年之后,他通过了该课程的标准期末考试。按照斯考特的进度,读完一门课程大概只需要1.5个星期:“我老想着学快一点,再快一点。”为了在12个月里学完正常人4年才能修完的课程,他琢磨了不少窍门,这些窍门不但效率奇高,更重要的是,这些窍门是如此的亲民,就算你不是天才也可以使用。
1.修土路和修公路
刚开始说出这个计划时,很多学生嘲笑斯考特,妄想只花1年的时间学会4年的课程。“如果只是为了通过最后的评估,可以临时抱佛脚,就算囫囵吞枣还能顺利通过考试,不是吗?”不过很可惜,这个策略在MIT行不通。首先,MIT的考试苛求解决问题的技巧,还经常出些没见过的题型。其次,MIT的课程讲究循序渐进,就算你能死记硬背侥幸通过一次考试,同系列课程的第七课可能就跟不上了。所以,除了死记硬背,斯考特不得不另辟蹊径。
刚开始学习物理学里的傅里叶变换时,斯考特像所有初学者一样感到崩溃。直到有一天他一拍脑门儿,“啊哈”,他突然想到这种变化中压强就像音高,而辐射就像颜色。在脑内小剧场将所有看不见摸不着的概念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之后,这个读起来都费劲儿的名词总算变得慈眉善目了。
米兰·昆德拉说过一句名言:“爱情始于一个比喻。”而斯考特认为,除了爱情,顿悟也始于一个比喻。只要对任何新知识感到摸不着头脑,麻溜儿地造一个比喻句,灵感就会从天上掉下来把你砸个半死。包括比喻在内,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是最快捷的学习方式,就像修建一条通向罗马的大道。不过,大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小知识点之间的道路还是有些不同,在知识的地图里,既要有高速公路连接遥远的学科,也需要大量的廉价土路完善细节记忆。
学历史的时候,斯考特会修建许多特定时间内的土路。比如,宋代的艺术成就与政治局势之间就需要一条小路连接起来。
很多人花了很大精力修建土路,但也因此精疲力竭,把公路工程搁置一边。所以他们能够在课本范围内得到高分,但一旦要求进行交叉研究,立刻就变成了天然呆。斯考特曾经的文学老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帮学生建造有关哈姆雷特的高速公路,斯考特从日常生活、政治、戏剧等等相距甚远的领域交互联想,虽然他并没有因此成为第二个莎士比亚,但《哈姆雷特》却成了他印象最深的剧作。
有些人觉得,如果所有的学习都需要苦苦思考一个恰当的比喻,那花在赋比兴上面的时间也太多了。但斯考特的想法与此正好相反。因为在前期学习中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网状地图,复习时,你只需要很少的时间做快速审查,而从不需要从头通宵恶补。思考所花费的时间,其实是从大量的临时抱佛脚里省下来的。
2.视频要快进着看
如果你连一张地形图都没有,你就不可能组织一场进攻。深入学习的第一步,就是要将自己修建的所有土路和公路梳理到一张地图上。如果在课堂上,通读讲义和课本就可以做到这一点,但如果像斯考特一样是自学,你可能需要多读几本相同主题的专著,相互考证。
然而,学生们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认为知识的全盘覆盖是最重要的。但根据斯考特的经验来看,这个阶段其实效率最低,因为每个单位时间的投入都只能换来最浅层的记忆回报。为了实现1年学完33门课程的计划,斯考特常常加速完成这个阶段,从而投入更多的时间在其后的攻坚上。
如果是看课程讲座的视频,最好是把视频下载下来,使用播放器的“调速”功能,把播放速度调整为1.5x或2x倍速快进。阅读字幕的速度总是快过看人喷唾沫星子,斯考特用这个办法,在两天内看完了一学期的讲座。
如果你在读一本书,斯考特建议,不要花时间勾勾画画。五颜六色的荧光划线不但杂乱,还会使知识理解仅停留在断章取义上面。更好的方法是,阅读时偶尔做做笔记,但是在每个主要章节后写一段总结。
3.请用食指看书
大部分人认为,会用手一行一行指着字阅读的人,要么还穿开裆裤,要么已经戴上了老花镜。其实用食指看书并没有那么丢人,相反的,这是斯考特提高阅读速度的最重要的诀窍。
如果目光不固定在指尖这一个点上,只是用眼睛搜索文字,每一次换行,眼睛都需要左右移动重新追踪位置。别看这个小动作每次只花了几毫秒的时间,但一本书读下来,耗费的时间还是相当惊人的。
当斯考特第一次试着用食指阅读时,他觉得这个动作傻透了。但一旦他习惯了这个姿势,没有食指帮忙,反而很难集中注意力。把你的食指放在书页上,目光就会像黏住了一样,紧紧贴着正在阅读的文字滚动。眼睛阅读的速度将远大于大脑处理文本的速度,这样轻易就能达到现有阅读速度的2倍。
快速阅读的技巧并不只在于一分钟能看500还是1000字,而是你得知道在何时以及如何加快和减缓阅读速度。为了让阅读速度维稳,斯考特从来不会同时读两本书。第一,两本都没有读完的书,并不会加快你的阅读速度。第二,在两本甚至几本书之间来回切换,会让人更容易忘记书中的关键细节。
此外,学会利用间隔时间读书也是一张无中生有的好牌。不管是排队等牙医的半小时,还是午休结束之后用来醒神的15分钟,见缝插针地把阅读填充进去,一年之中,仅仅在这些间隔时间里,你就可以获得超过30本书的阅读量。
4.跟你的外婆解释一遍
计算机科学的很多学习情境都是虚拟的,并且繁杂如发丝,如果不对这些知识进行分割和简化,那么你的头发只怕都会掉到纷乱的知识堆里去,成为“剪不断理还乱”的一部分。为了避免自己聪明“绝顶”,斯考特借鉴了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理查德·费曼的办法。在费曼的自传里,他提到自己曾纠结某篇艰深的研究论文,为了理解论文,他仔细审阅了这篇论文的所有辅助材料,直到他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基础、足以理解其中的艰深想法为止。
费曼的方法其实就是分化和梳理,斯考特称之为“费曼技巧”。过于庞杂的知识体系往往会有缺口,你需要将知识分化为许多具体的小块,挨个地去找知识缺口。通常来说,一旦你精准地定义了你的不解或误解,找到确切的答案则相对而言更轻松。
一位不知名的科学家曾说过,如果你不能给你的祖母解释一样东西,说明你还没有完全理解它。“费曼技巧”的要点正在于,不需要对教科书照本宣科,而是按自己的需要重构一个理论系统。
“费曼技巧”其实很简单:
1.拿张白纸;
2.在白纸顶部写上你想理解的某想法或某过程;
3.用你自己的话解释它,就像你在教给别人这个想法。
直到现在,斯考特仍坚持使用费曼技巧。翻开课本,他首先会找到解释这个概念的章节,浏览一遍作者的解释,然后仔细地摹仿它,并试着用自己的思维详述和阐明。直到所有知识都可以跟对计算机毫不感冒的外婆演说之后,他才去参加了计算机学科的期末考试。
责任编辑:陈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