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意误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2012-04-29邵杰

考试周刊 2012年25期
关键词:原文译者译文

邵杰

摘要: 本文在关联理论的视角下结合具体实例,从原文明示度的调整,最佳关联的寻找和关联翻译策略的选择这三个方面,分析有意误译中的译者主体性。有意误译正是译者在最佳关联的指引下,为获得译文与译文读者之间的最佳关联而主动积极选择的结果,是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充分体现。

关键词: 有意误译译者的主体性语境修改最佳关联

一、引言

长期以来,人们对待误译现象大都持否定批判态度,误译分为有意和无意的两种,应该对它们区别看待。本文试从关联理论的角度解析有意误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以期对其有一个科学合理及全面深刻的认识。

二、关联理论和关联理论翻译观

1986年,两名学者Dan Sperber和Deirdre Wilson联合出版了《关联:交际与认知》一书,标志着关联理论的诞生。该理论用于描述人类交际活动中的认知过程,认为人类交际活动的目的是获得最佳关联——听者期待其理解过程以最小的努力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1]。

Wilson的学生Gutt在1991年在《关联与翻译——认知与语境》一书中率先将关联理论应用于翻译研究。Gutt认为翻译不仅涉及语码,而且涉及根据动态的语境进行动态的推理,而推理依据的就是关联性。关联性的强弱取决于推导努力的程度高低与语境效果的优劣,在同等条件下,推导努力程度越低,语境效果越大,则关联性越强[2]31。在关联翻译理论的框架内,最佳关联性是译者力争达到的目标,也是翻译研究的原则标准。

三、有意误译

由于原作者和译语读者在认知语境上的巨大差异,在充分考虑到目标语读者的认知语境和认知期待的前提下,译者根据翻译交际的意图或者目标,为了译文和原文能在“最相关方面”取得“释意相似”[2]36,对原文信息进行有目的、有选择的取舍,做出的语境取舍或语境修改行为就叫有意误译。因此,本文中的有意误译可以理解为:为了达到一定的翻译目的,对原文信息进行的增减,删除,改编等行为。

四、有意误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具体发挥

译者主体性指的是译者作为翻译的主体,在翻译实践中,在尊重翻译客观规律和翻译对象的基础上,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

接下来,本文就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结合具体实例,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有意误译中译者的主体性是如何具体体现的。

(一)对原文明示度的调整

由于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生活的时代,地点,社会环境,文化背景都各不相同,因此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在认知语境上有巨大差异。原文读者很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在译文读者眼里就可能十分陌生。译者就要充分评估读者的认知语境,思考原文中的“明示”和各种“暗含”在译文读者的潜在语境里是否存在,原文传递的语境假设是否对译文读者有语境效果等问题。为了保证翻译交际的成功,译者首先要对原文明示度进行调整:运用各种手段对其进行明示,扩大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交际双方的共享信息越多,交际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例如:

例1:生肖

In Chinese this identificatior of ones birth year and sign is known as a persons shengxiao(sheng means the year of birth,and xiao means resemblance),or shuxiang.

——Beijing Review,Feb.7,2008,P44

(二)最佳关联的寻找

译者应该在与译语读者充分相关方面提供充分的语境效果,试看下例:

例2:然而太原“面食”唯独享誉世界。“太原面宴”花色千样,绝无一重;一面百吃,百日不重样。天下闻名的剔尖、拨鱼、刀削面、刀拨面、灌肠、猫耳朵、大拉面,让您百吃不厌[3]。

——《今日中国》,2010-06-13

Taiyuan stands out where a wheat flour-based diet is concerned.Wheat flour can be made into hundreds of dishes that one can enjoy for months without repetition of a dish[4].

——China Today, July 6,2010

大量四字格和成语的堆砌是汉语的一大特点,而英文偏重开门见山的表达方式,东方螺旋式的思维和西方直线型的思维模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时,若不顾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而将文中所有信息全部呈现,势必很难激起他们的认知关联。译者的主体性在这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译者像一位能工巧匠,运用了一系列“增,删,缩,并,改”的变译技巧[5]5,大刀阔斧地对原文进行了再加工,通过重新调整句式,删除不相关信息,进行了一系列的语境修改,能动地选择了和译文读者最为相关的语境假设,让外国读者以最小的认知努力达到最佳的语境效果。

(三)关联翻译策略的选择

Gutt在其专著中首次提出直接翻译,间接翻译这两种关联翻译策略,认为间接翻译意在保留原文的“认知效果的相似性”[2]133;直接翻译有赖于“语言特征的相似性”[2]133,“努力在为原文设定的语境中达到与原文完全相似的阐释”[2]171。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都是语际阐释性用法,译者应该努力使自己的交际意图和读者的期盼相吻合[2]190。

翻译策略的选择应该是灵活的,主要取决于译者的交际意图和读者的期望。有时为了协调原文与译文读者之间认知语境的差异,译者积极地采用间接翻译的形式,摆脱原文的语境束缚,主动进行语境修改,“大幅度地改变原文的语言表达方式、文学形象、文学语境等”[6]195,力求认知效果的相似。例如:“摇钱树”英译时变成了“cash cow”;“对牛弹琴”英译时变成了“to cast pearls before swine”(向猪投珠);“胸有成竹”英译时变成了“袖子里的牌”——to have a card up ones sleeve。

有时出于文化输出和文化交流等因素的考虑,译者在有意误译时也采用直接翻译策略,“强行引入异族文化模式,置本民族的审美趣味的接受可能性于不顾,从而故意用不等值的语言手段进行翻译”[6]195。例如:

例3:清明节

Government efforts to curb high funeral charges come ahead of the Qingming Festival,or Tomb Sweeping Day, which falls on April 4 this year[7].

——Xinhua News Agency,March 26,2012

译文中新鲜的语言表达形式或内容,虽然会吸引读者的眼球,但读者要消耗多余的认知努力,其认知推理的难度会有所增加。这时保证交际成功的责任又要落到译者的身上。译者要想方设法通过解释、加注、提供相关背景知识等方法提高译文对读者的关联程度,以减小他们的认知努力,保证其通过认知推理后能收到足够的语境效果。

有意误译中不论哪种翻译策略的使用都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为寻找最佳关联而进行的主动积极的选择,是译者主体性的具体体现。

五、结语

本文从关联理论角度考察了有意误译中译者的主体性,无论是原文明示度的调整,最佳关联的寻找,还是翻译策略的选择运用,都离不开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有意误译正是译者主体性的充分体现,它不同于胡译、乱译,以及一般的翻译错误,它不是主观任意的,而是译者在最佳关联原则的引导下,以寻求最佳关联,给目的语读者带来最佳语境效果为目的的,它是译者主动的、积极的、创造性的取舍过程。

参考文献:

[1]Sperber,Dan,Deirdre Wilson.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2nd editio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2]Gutt,Ernst-August.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Cognition and Context[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3]刘鹓,王继祖.唐风晋韵·锦绣龙城——太原[EB/OL].http://www.chinatoday.com.cn/ctchinese/second/2010-06/13/content_279546_2.htm.

[4]Taiyuan Loess Civilization:A River Runs Through It[EB/OL].http://www.chinatoday.com.cn/ctenglish/se/txt/2010-07/06/content_283486_3.htm.

[5]黄忠廉.翻译变体研究[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6]谢天震.译介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7]China Strives to Curb High Funeral Charges[EB/OL].http://www.bjreview.com/headline/txt/2012-03/27/content_442421.htm.

基金项目:亳州师专校级立项课题阶段成果之一,课题题号为BSJKY0913

猜你喜欢

原文译者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译文摘要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I Like Thinking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Performance of a double-layer BAF using zeolite and ceramic as media under ammonium shock load condition
从翻译的不确定性看译者主体性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