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顿姆的教育无用论
2012-04-29杨乐艺
杨乐艺
摘要近年来,丹尼尔·科顿姆的教育无用论引起了各方的不同程度的关注。科顿姆认为,教育的无用性是过于功利化,过于体制化,过于理想化造成的,只有摆脱了这些枷锁才能实现教育的无用性。他的这种教育功能观是建立在受教育者的立场之上的,忽略了教育是一项双向的活动,忽略了教育功能的客观性。正确认识教育功能,有助于形成全面的教育功能观,追求教育超功利的价值,实现教育的本真目的。
关键词教育功能;教育功能观;教育无用论;科顿姆
科顿姆对教育功能的认识,形成了其独特的教育功能观,给教育界乃至全社会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无可否认,科顿姆的教育无用性的确在教育的某些地方得到了体现,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科顿姆提出教育无用论的前提是缺乏基础的。他忽视了教育是一项教与学的双向过程,忽视了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教育功能观的主观性。
忽视了教育活动的双向性。作为在一定社会背景下的实践活动,教育史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子系统。这个子系统包括三种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或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影响。教育者是在教育中起主导作用,学习者起主体作用,教育影响是连接两者的纽带。只有在有效的教育影响下,以学习者为主体,教育者发挥其主导作用,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科顿姆的教育无用是建立在教育者发挥“教”作用,实施教育影响的前提下的,忽视了学习者“学”的作用。比如书中所提到的一条“罪状”:“教育无用,因为它让我们脱离实用性。”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传授给学习者的是各种经验。这些经验都是在不同社会背景下,人类所积累的,符合当时社会和人类发展的经验。社会是发展着的,先不论这种发展是进步的还是落后的。所以,教育者所传授的经验,同样也是学习者学习的经验,必然会存在有符合,并存进现在社会发展的,当然也存在有不符合,甚至是相悖的。教育者传授经验,在一定程度上是拓宽学习者的视野,起着主导性作用。但是,如果学习者在学习这些经验的时候,仅仅只是机械性地听和做,不加入任何主观能动性,就等于是自动放弃了自身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作用,那样就不能清楚分辨经验的有效性的,何谈经验的实用性。只有教育者的主导作用,那整个活动就不能称其为教育。所以,把“脱离实用性”的罪名不分青红皂白就给教育扣上,是缺乏根据的。科顿姆的教育无用论,把原本是双向性的教育活动认为是单向性的,没有深刻意识到,只有三种基本要二、忽视了教育功能观的主体性
教育功能是指教育这一事物本身所具有的作用和影响,是教育固有的属性。怎样认识这个属性,就形成了教育功能观。教育功能是客观存在,而建立在其基础上的教育功能观则是人们的意识形态,属于宏观层次的教育价值观。教育功能观的形成,除了有客观因素的影响外,还有人们的主观影响。不同时代背景,不同的人,教育功能观都是不一样的。对教育功能的认识,不能以主观去代替客观,不能以教育功能观去代替教育本身所具有的功能。
科顿姆的教育功能观在一定程度上,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不能正确反映教育功能的实质。纵观全书讨论教育无用的七大角度——人性、爱、美、身份、生存、功用,这些都毫无例外地是从人的视点出发的,或多或少都带有强烈的主观意识,有失偏颇。当然,不否认,教育是人的教育,是人所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但是,在认识某一问题的时候,不能以偏概全,以主观意识去代替客观现象。在从“功用”这个角度谈教育无用的时候,科顿姆列举了一部经典的电影《阿甘正传》,提到“这个情节能够一针见血地表现其寓意:‘傻瓜就要有傻瓜样”,认为这部电影“说明了现代人对教育抱有明显的不安情绪”。科顿姆认为《阿甘正传》中的阿甘是一个“傻瓜”,但也有人认为阿甘是“大智若愚”。科顿姆说“现代人对教育抱有明显的不安情绪”,那电影中阿甘的母亲为什么坚持送儿子去正规学校接受教育?阿甘的受教育经历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他的成长。比如在学校结识的伙伴鼓励他使劲往前跑,为他的勇敢种下了种子。再来看看那二十一条“罪状”,抨击得最多的,当数大学教育,即高等教育。在各个教育阶段中,高等教育阶段是最接近社会的,大多数人接受完高等教育,就会踏入社会追求自己的梦想。正是这种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导致了人们对高等教育存在更多的看法。大多急功近利的人们在接受完高等教育后,抱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信条疯狂追逐,一旦追不到“黄金屋”“颜如玉”,不会从自身找原因,就只会把责任归结到教育身上。这是不负责任的做法,也是片面的判断。
对于相同的事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的看法都不尽相同。从不同角度去看,事物就会呈现多样性。而人们的认识就应该多样化,全面化,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对待教育功能方面的问题,应该以其客观性为基础,结合当下社会发展,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全面看待问题,把握问题规律,树立正确的符合时代特色的教育功能观。
参考文献:
[1]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 顾明远.教育:传统与变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 丹尼尔·科顿姆.教育为何是无用的[M].仇蓓玲,卫鑫 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4] 罗祖兵.科顿姆的“教育无用性”思想概述.[J].教育科学,2006,22(5):28-31.
[5] 李先军.科顿姆对教育无用论的批判及其启示.[J].现代教育论丛,2009,1:4-8.
[6] 王庆坤.教育哲学.[M].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