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判断偏误及其应对策略分析
2012-04-29于凌云吴建新
于凌云 吴建新
【摘 要】 审计判断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是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水平的集中体现。而审计判断偏误则是由于审计主体有限理性或认知偏差等原因形成的,是审计判断错误的根源,也是影响审计质量好坏的关键因素之一。文章对审计判断及审计判断偏误的概念和内容进行界定,并从审计判断主体、任务、环境三个方面分析了审计判断偏误的影响因素,同时结合银广夏审计失败的案例分析了三要素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就如何防治审计判断偏误作了应对策略分析。
【关键词】 审计判断; 审计判断偏误; 应对策略
审计工作是根据审计目标收集、整理并分析相关证据,进而出具审计意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审计判断贯穿始终。自2007年新审计准则出台以来,尤其是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提出之后,审计判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有关审计判断的研究意义十分重大,而审计判断偏误正是审计判断非常重要的研究范畴。对此,笔者就审计判断偏误及其应对策略进行探讨,以期对完善和发展审计判断理论、提高审计质量有所裨益。
一、审计判断与审计判断偏误
审计判断是审计判断主体(主要指注册会计师、内部审计人员、政府审计人员)根据其在审计过程中所掌握的证据,结合自身经验和专业知识对审计事项所作的估计、判定或选择。审计判断是一项复杂的、主观性较强的心智活动,即对于相同审计证据,不同的审计判断主体会给出不同的审计判断结果。同时,审计判断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延续性,这是因为审计判断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从开始接受客户委托时审计判断就已经发生。审计判断是以被审计单位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状况为基础展开的,局部的审计判断过程和结果一定程度上会受到整体情况的影响。可以说,审计是由一系列审计判断行为所组成,这一系列审计判断行为构成一个审计判断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新的审计判断会更新原有的判断,实现了知识和经验的不断积累和转化,从而使得该系统保持一种动态性。
审计判断偏误是指可能导致审计主体做出错误判断的一种心理倾向,正是这种倾向可能会导致审计判断错误,进而影响审计质量。由于审计判断是一项复杂的、主观性较强的心智活动,审计判断偏误在所难免。那么,哪些因素影响审计判断偏误?如何从这些因素出发防治审计判断偏误,并将这种心理倾向对审计质量的影响降到最低?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二、审计判断偏误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理论分析
从审计判断偏误的内涵不难看出,作为审计判断主体的一种心理倾向,审计判断偏误与审计判断主体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是这种心理倾向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审计判断的任务以及审计判断的环境有着密切关系。
1.审计判断主体因素
理论上,恰当、准确的审计判断是建立在一定基础上的,例如审计判断主体对所承担的审计判断任务有着清晰的认识,在对所有证据和方案进行评估时其行为是理性的,并能够确定最优方案。但是,在现实中完全理性的审计判断是不存在的,有限理性的审计判断主体面对复杂的审计任务和多变的审计环境,几乎不可能找出所有的证据和方案,在对审计证据和方案进行评估选择时受到个人风险偏好、知识和经验等条件限制也不可能达到绝对精确。如此一来,审计判断出现一定程度的偏误在所难免。
此外,在审计判断过程中,审计判断主体往往利用过去的经验和相关边缘知识(如会计、法律等)进行判断,加之与审计目标无关的审计证据会在审计判断主体的头脑中弱化审计目标相关审计证据的效力以及先前获取信息的锚定效应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审计判断出现偏误,引发审计判断出现错误。
2.审计判断任务因素
审计判断任务的复杂性和程序性是影响审计判断偏误的另一重要因素。一般而言,审计判断任务越复杂且缺乏程序性,获取审计证据并据以判断的难度就越大,且没有规律和经验可供借鉴,审计偏误发生的概率越高。
在审计实践中,易产生审计判断偏误的审计判断任务有: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审计程序的选择、审计证据的获取与评价、分析性复核结论的评价、审计风险的评估、审计结果的评价等。需要注意的是,审计判断任务对审计偏误产生的影响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更多和审计判断环境联合作用。另外,一个经验丰富且审慎的审计判断主体面对复杂的、非程序性的审计任务时,更容易发现并利用精确和程序化的审计思路。
3.审计判断环境因素
审计判断系统是一个由审计判断主体、审计判断任务以及审计判断环境三元交换的结构。审计判断环境可以通过改善审计判断主体的认知能力,同时影响审计判断任务的结构化,进而影响审计判断偏误。审计判断环境的内涵很广,但对审计判断偏误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审计判断标准的制定、审计任期与轮换制度以及审计判断决策辅助工具三个方面。其中,审计判断标准是审计判断主体据以进行判断的依据,并且决定了审计判断任务中结构化任务的比重,进而影响审计判断偏误的产生。审计任期和轮换对审计判断偏误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连续审计可以确保审计判断主体对客户业务流程和内部控制系统有深层次的了解,在某些特定审计判断任务(如审计风险评估、重要性水平的确定等)上发生审计判断偏误的可能性降低;但另一方面,审计任期的延长易加深审计判断主体的锚定效应,从而审计程序上形成一种定式,进而拒绝采用新的、针对性强的审计方法。而审计判断决策辅助工具可以帮助审计判断主体克服认知能力上的局限性,使其在面对复杂的审计判断任务和多变的审计判断环境时增加判断的客观性和一致性,减少判断偏误。
(二)案例研究
1.案例简介
1994年6月,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广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现证券简称“ST广夏”(股票代码:000557),其主营业务是生态农业产业化及天然物产的种植、加工和销售等,在随后的5年中,银广夏公司在资本市场上表现平平,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比较平稳。在2000年我国股市大牛市中,银广夏公司以440%的股价涨幅傲视整个资本市场,被称为“跨世纪大牛股”,从而迅速进入公众视野。然而好景不长,2001年8月,《财经》杂志发表“银广夏陷阱”一文,对银广夏财务报表提出诸多疑问,引起各种媒体的注意,此后在媒体的不懈追踪下,被称为“中国式安然事件”的银广夏造假丑闻浮出水面。
2.案例分析
“银广夏”案的细节被曝光后,在资本市场中引起很大的反响,有关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混乱、外部监督不力的讨论不绝于耳。那么,会计师事务所在这个过程中是如何做出审计判断并最终导致审计失败的呢?对此,笔者仍从审计判断主体、审计判断任务以及审计判断环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在本案中为银广夏公司提供审计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是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该事务所及其前身深圳中天会计师事务所和深圳中华会计师事务所在案发前连续8年为银广夏公司提供年报审计服务,这种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以及银广夏公司当时良好的企业形象使得审计判断主体在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时带有强烈的选择性倾向,进而产生审计判断偏误。例如,银广夏公司在1996年涉足高科技行业,而审计判断主体并未据此对锚定的印象作出相应的调整,派出的审计人员对该行业也不了解,以至于银广夏在报表中披露的不可能的产量、不可能的价格以及不可能的产品未被发现,从而对审计风险进行了错误的评估。在事后调查中还发现审计判断主体中除了签字的两人具有注册会计师的资格外,其他绝大部分都不是注册会计师,审计判断能力极差,根本不具备对合并报表、合并工作底稿等复杂审计判断任务的胜任能力,而银广夏正是通过编制合并报表时未抵销关联交易而虚构利润的。此外,在审计程序的选择、审计证据的获取、分析性符合结果的评价等一系列审计判断任务上,审计判断主体的选择性倾向都左右了其审计判断的结果,最终酿成了审计的失败。
另外,笔者还发现,在这个阶段审计失败的案例并非只有银广夏公司一例,相关案例诸如琼民源、红光实业、蓝田股份、郑百文等都涉及财务舞弊和审计失败,这一现象并非偶然,与当时的审计判断主体所处的环境关系密切。自1997年我国上市公司开始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至2001年银广夏案发,我国有14项具体会计准则出台,并且准则出于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考虑,部分准则照搬国外而造成在国内执行的难理解性。这种由会计制度到会计准则的巨大变化以及会计准则的相关缺陷为上市公司舞弊提供了机会,同时造成了审计判断标准的不稳定,这也成为审计判断主体大量出现审计判断偏误和错误审计行为,最终导致审计失败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总之,“银广夏”案中审计失败的发生有其必然性,这与审计判断主体的有限理性和认知偏差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审计判断任务的复杂性和审计判断环境的多变性使审计判断主体无法获取判断所需的充分的信息量,这进一步提高了审计判断偏误发生的概率。由此,审计判断偏误是审计判断系统中三要素互动产生的结果,其防治也需要从这三个要素入手,采取综合的措施予以改善。
三、防治审计判断偏误的策略
审计判断偏误研究的目的在于采取积极措施以降低审计判断偏误的概率,形成合理的审计判断结论。对此,结合审计判断偏误的影响因素,笔者认为现阶段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防治审计判断偏误。
(一)改善审计判断主体的措施
审计判断主体是审计判断系统中最具能动性的因素,也是形成审计判断偏误最直接的因素。因此,防治审计判断偏误需首先从审计判断主体入手展开。具体而言,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相关培训,提高审计判断主体对审计判断偏误的职业敏感性
积极组织相关培训,强化相关典型案例的学习,使得审计判断主体对在审计判断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偏误有所认识。以锚定效应引致的审计判断偏误为例,审计判断主体只有对其主观原因造成的锚定不充分的审计判断偏误充分认识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在今后的审计判断过程中杜绝以从前的“锚”判断新问题而出现的审计判断偏误,进而形成一种对审计判断偏误的职业敏感性。
2.审计判断主体应当对审计实务进行不断总结和思考,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审计判断主体的实践经验对于降低审计判断偏误发生的概率有着显著的改善作用,因此注册会计师行业协会可以定期组织相关经验交流会,使得审计判断主体的实践经验在不断的反馈、交流和积累中得到改善,最后,通过集体决策形成审计判断结论。审计判断偏误的形成有着十分复杂的诱因,单一审计判断主体在进行审计判断时难免有失片面,而通过咨询其他审计师等集体决策模式进行审计判断,可以有效地修正审计判断结论,提高审计判断的质量。
(二)积极开发与应用审计判断辅助工具
审计判断任务的复杂性和非程序性是造成审计判断偏误的重要因素之一,应当积极开发并在实践中应用审计判断辅助工具进行审计判断证据的搜集、整理以及分析工作,以此避免由于审计判断任务因素引发的审计判断偏误,提高审计判断结论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在实践中,审计判断辅助工具多种多样,包括统计抽样、内容控制调查表、重要性水平的计算公式、样本的计算公式、审计手册以及审计专家判断系统等。其中,审计专家判断系统作为集专家系统和会计及信息管理系统两方面于一体的审计判断辅助工具已在西方发达国家比较成熟地应用于审计实践活动。对此,我国应积极尝试开发以审计判断专家系统为核心的复杂审计判断辅助工具,以避免审计判断偏误,降低审计风险。
(三)改善审计判断环境
1.完善审计判断的标准
在本文案例中,会计师事务所对银广夏公司审计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当时会计准则不成熟而引致的审计判断标准不一。众所周知,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是审计判断的核心法规指南,也是制定审计判断标准的主要依据。对此,应当结合实践中审计判断的现状,制定或修订适应经济活动发展要求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并使之趋于明确化和相对稳定化,进而形成一套完备的审计判断标准体系。
2.建设能够促使审计师主动追求高质量的审计判断并最大限度避免审计判断偏误的法律环境
法律环境建设的重点在于强化注册会计师执业的法律责任,明确相关的民事和刑事责任。通过法律的震慑力促使审计判断主体关注审计判断的质量,并采取有力措施防治审计判断偏误。
3.建立合理有效的奖励机制
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会计师事务所对在审计判断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员工给予物质、晋升或荣誉奖励;二是注册会计师行业协会对审计服务质量优异的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本人提供物质或荣誉奖励。通过合理有效的奖励机制,有助于明确注册会计师的执业导向,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判断的努力程度,从而降低审计判断偏误发生的概率。
【参考文献】
[1] 张继勋,杨明增.审计判断及其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7(9).
[2] 管亚梅.论审计判断偏误的形成机制及其防治措施[J].现代财经,2005(10).
[3] 程悦,张继勋.审计判断偏误的形成及其防治[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4(5).
[4] 池玉莲.审计判断偏误分析[J].财会月刊(会计),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