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盈余管理、事务所选择与审计意见

2012-04-29王紫光李欢

会计之友 2012年29期
关键词:审计意见盈余管理

王紫光 李欢

【摘 要】 审计师“经济警察”的外部治理作用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文章以2001—2008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遵循“盈余管理——事务所选择——审计意见”的研究思路,实证检验独立审计作为公司外部治理机制之一能否揭示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发现,盈余管理越严重的公司,越倾向于选择小规模的事务所(“小所”);在相同的盈余管理程度时,选择“小所”的上市公司被出具“不干净”审计意见的概率较低。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盈余管理的上市公司没有高质量审计需求,倾向于聘请“小所”;另一方面,会计师事务所尤其是“小所”没有发挥“经济警察”的外部治理作用,未揭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审计质量令人担忧。

【关键词】 外部审计; 盈余管理; 事务所选择; 审计意见

一、引言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以及审计师的外部治理作用一直是证券市场上备受关注的问题。Healy and Wahlen(1999)在对盈余管理研究回顾的基础上,给盈余管理下了如下定义:“盈余管理发生在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规划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时,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济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或者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的后果。”

可见,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低下,从而损害了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外部审计作为公司很重要的一个外部治理机制,公众希望注册会计师在揭示公司财务欺诈、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保护投资者利益等方面发挥作用。那么,在中国资本市场上,会计师事务所自1998年底脱钩改制以来是否发挥了“经济警察”的作用——对于盈余管理的上市公司出具“不干净”的审计意见①以提醒投资者,从而保护投资者利益呢?本文尝试从盈余管理的视角考察上市公司外部审计的作用。

基于此,本文以2001—2008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外部审计作为公司的一种外部治理机制,能否揭示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本文研究发现,盈余管理越严重的上市公司,越倾向于选择小规模事务所(“小所”);进一步地,“小所”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出具“不干净”审计意见的概率较低。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盈余管理的上市公司没有高质量审计需求,倾向于聘请“小所”;另一方面,会计师事务所,尤其是“小所”没有发挥“经济警察”的作用,并未揭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审计质量令人担忧。

以往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的研究,关注盈余管理的公司是否更容易被出具“不干净”审计意见,它们并未注意到揭示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外部审计是公司聘请的。也就是说,外部审计治理作用的发挥是以公司的事务所选择为前提的。因此,本文的“盈余管理——事务所选择——审计意见”的研究思路,对外部审计作用的考察更为准确。此外,本文长时间窗口(2001—2008年)的研究,为外部审计的治理作用提供了一个整体的证据。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一)盈余管理与事务所选择

一般认为,规模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其审计质量较高,这一观点得到了国外一些研究的证实。比如,Becker et al.(1998)、Francis et al.(1999)、Zhou and Elder(2004)都发现,规模较大的国际大所能够显著抑制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的关系在我国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研究结论(王艳艳和陈汉文,2006)。原红旗和李海健(2003)、刘峰和周福源(2007)等发现规模大的事务所其审计质量并不优于小所。而蔡春等(2005)、李仙和聂丽洁(2006)、王良成和韩洪灵(2009)等则发现大所的审计质量高于小所。对于这种不一致,王艳艳和陈汉文(2006)指出,利用2001年以前的数据进行的研究,大都认为大所与小所之间的审计质量没有差异,而利用2001年之后的数据进行的研究,大都发现大所的审计质量高于小所。他们认为,这与我国审计市场逐步开放、事务所脱钩改制和监管措施加强等因素有关。因此,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规模较大的事务所,其审计质量应该高于小所,大所更可能发现并抑制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反之,如果公司由于各种动机对盈余进行操纵,那么他们应当更倾向于选择审计质量较低的小所对其财务报告进行审计。基于此,本文提出第一个研究假设:

假设1:限定其他条件,盈余管理越严重的公司,越倾向于选择小规模事务所(即“小所”)。

(二)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

公司盈余管理越严重,审计师越容易发现公司存在的违规行为,从而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Francis and Krishnan(1999)、Bartov et al.(2000)等发现,具有较高盈余管理水平的公司,更有可能被出具非标意见。国内的研究中,夏立军和杨海斌(2002)、李东平等(2002)认为审计师没有揭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而章永奎和刘峰(2002)则表明,盈余管理程度越高,越有可能被出具非标意见。徐浩萍(2004)提供了更为细致的证据表明,审计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鉴别会计盈余管理的程度,但这种鉴别能力与盈余管理手段有关。刘继红(2009)进一步考察了公司股权性质对盈余管理和审计意见的影响。可见,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的关系在我国仍然没有得出一致意见。

但高质量的审计应当能够发现并抑制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因此,那些意欲对盈余进行操纵,并希望审计师“无视”其盈余管理行为的公司,会通过选择审计质量较低的“小所”来实现这一目的。而“小所”相对而言的低审计质量,为公司的这一行为提供了可能。基于此,本文提出第二个研究假设:

假设2:限定其他条件,相同的盈余管理,聘请小规模事务所(即“小所”)的公司得到“不干净”审计意见的概率较低。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模型与变量定义

为了检验假设1和假设2,本文分别建立模型1和模型2,如下所示:

AudSmall=α0+α1DACC+α2

LEV+α3ROA+α4SIZE+α5BIG1+α6BIG25+α7IndRate+α8GOV+α9~26IND

+α27~33YEAR+ε(模型1)

AudOpinion=β0+β1DACC+

β2DACC*AudSmall+β3RecRate

+β4LOSS+β5LEV+β6ROA+β7SIZE

+β8GOV+β9~26IND+β27~33YEAR+δ

(模型2)

模型中各个变量的定义如表1所示。模型1和模型2的被解释变量均为虚拟变量,所以本文采用Logit回归予以估计。同时,为了控制可能的异方差影响,所有回归结果的标准误都经过Huber—White调整。

在模型1中,被解释变量是AudSmall,解释变量是DACC,根据本文的假设1,预期α1显著为正。此外,模型1控制了影响公司事务所选择的财务特征(LEV、ROA和SIZE)、公司治理特征(BIG1、BIG25、IndRate和GOV)、行业特征(IND)和年度特征(YEAR)。

在模型2中,被解释变量是AudOpinion,解释变量是DACC*AudSmall,根据本文的假设2,预期β2显著为负。此外,模型2控制了财务风险和财务特征(RecRate、LOSS、LEV、ROA和SIZE)、最终控制人性质(GOV)、行业特征(IND)和年度特征(YEAR)。

(二)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2001—2008年最终控制人为国企和民营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在此基础上,剔除以下样本:1.ST等特殊处理的公司;2.金融行业的公司;3.净资产或营业收入小于0的公司;4.数据缺失的公司。最后,本文得到7 055个样本。其中,2001年至2008年的观测值分别为706、752、800、881、879、972、915和1 150。

本文2001年和2002年国内事务所的排名取自证监会的《谁审计中国证券市场——审计市场分析(2001—2002)》,2003年至2008年的排名取自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布的事务所排名。公司治理变量(BIG1、BIG25、IndRate和GOV)取自CCER数据库,并经过必要的计算得到。财务数据取自RESSET数据库。制度环境(INST)取自樊纲等(2010)的中国市场化指数,由于该指数只到2007年,所以2008年的制度环境以2007年的指数替代。

为了克服极端值的影响,本文对连续变量前后1%进行了Winsorize处理。

四、实证检验

(一)描述性统计

表2统计了上市公司各年选择“小所”的情况。总的来看,82.45%的观测值选择了“小所”,说明“小所”占有很大的市场(客户)份额。分年度来看,上市公司选择“小所”的比例在2003年上升较大,2008年下降较大,但仍占有73.83%的客户份额。

表3统计了样本中审计意见类型的情况。样本中,有五种审计意见,分别为无保留意见、无保留意见带解释性说明、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带解释性说明和拒绝表示意见。其中,无保留意见即“干净”审计意见的比例最高,达到96.37%,“不干净”审计意见的比例为3.63%,其中,保留意见居多。表4对“不干净”审计意见观测值在各年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从表4可以看出,2001年到2008年上市公司各年得到“不干净”审计意见的比例基本上呈下降趋势。

表5统计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在各年的分布情况。总的来看,“小所”所审上市公司平均可操纵应计占总资产的6.35%,“大所”所审上市公司平均可操纵应计占总资产的6.09%。分年度看,“小所”所审上市公司各年的盈余管理程度也基本上大于“大所”所审上市公司。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事务所的选择与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相关。

表6对各主要变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样本中,82.45%的上市公司选择了“小所”,“不干净”审计意见占全样本的3.63%,平均盈余管理程度为0.0631,8.31%的上市公司亏损,独立董事比例平均为30.85%,73.42%的上市公司为国有企业。其他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详见表6。

(二)实证结果及分析

1.盈余管理与事务所选择

表7列示了模型1的Logit回归结果。从表7可以看出,模型chi2值的显著性水平为0.000,说明模型整体显著。盈余管理DACC的系数为1.0678,P值为0.0536,即盈余管理的系数在10%的水平上显著为正,从而支持了本文的假设1——限定其他条件,盈余管理越严重的公司,越倾向于选择小规模事务所(即“小所”)。

表7的回归结果还显示,资产负债率(LEV)越高,选择“小所”的概率越高;公司业绩(ROA)越好、公司规模(SIZE)越大、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BIG1)越大、第二至第五大股东持股比例(BIG25)越大,选择“小所”的概率越低;相对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选择“小所”的概率较低;制度环境越好,选择“小所”的概率越低。

2.盈余管理、事务所选择与审计意见

表8列示了模型2的Logit回归结果。从表8的全样本回归可以看出,模型chi2值的显著性水平为0.000,说明模型整体显著。交乘项DACC*AudSmall的系数为—3.9864,P值为0.0567,即DACC*AudSmall的系数在10%的水平上显著为负,从而支持了本文的假设2——限定其他条件,相同的盈余管理,聘请“小所”的公司得到“不干净”审计意见的概率较低。

进一步地,将样本按事务所进行分类。从表8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在选择“小所”(AudSmall=1)审计的样本中,DACC的系数显著为负,而在选择“大所”(AudSmall=0)审计的样本中,DACC不显著,说明“小所”对盈余管理越严重的公司,出具“不干净”审计意见的概率越低。因此,子样本的回归也支持本文的假设2。

此外,表8的回归结果还显示,赊销比例(RecRate)、公司亏损(LOSS)、资产负债率(LEV)越高,被出具“不干净”审计意见的概率越高;公司业绩(ROA)越好,被出具“不干净”审计意见的概率越低。

(三)稳健性检验

为了考察检验结果的稳健性,本文还进行如下检验:1.以净利润减去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衡量公司的总应计,重新计算公司的盈余管理(DACC),回归结果与前文一致。2.将审计意见按严重程度分为三类(一类是无保留意见;一类是无保留意见带解释性说明、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带解释说明;一类是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进行有序回归,回归结果与前文一致。3.以无保留意见、无保留意见带解释性说明定义“干净”审计意见,回归结果与前文一致。这些稳健性检验结果都表明,本文的研究结论是稳健的。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以2001—2008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外部审计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司治理机制能否揭示公司的盈余管理。本文的研究发现,盈余管理越严重的公司,越倾向于选择“小所”;在相同的盈余管理程度时,选择“小所”的公司被出具“不干净”审计意见的概率较低。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小所”面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出具“不干净”审计意见的概率较低。这一结果说明“小所”的执业质量堪忧。而目前,“小所”所占的客户份额很大,如本文所统计的,82.45%的上市公司是由“小所”审计的。所以迫切需要提高事务所尤其是“小所”的执业质量,这对整体审计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有关监管部门应加大对“小所”的监管,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质量和职业素质。同时,正是因为“小所”的执业质量欠佳,盈余管理越严重的上市公司,越倾向于选择“小所”,从而更容易“掩饰”自己的盈余管理,获得“干净”的审计意见。这说明上市公司在事务所选择时有自身的利益动机,有关监管部门应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的事务所选择,加强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作用,保证高质量审计服务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蔡春,黄益建,赵莎.关于审计质量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来自沪市制造业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05(2).

[2] 樊纲,王小鲁,朱恒鹏.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2009年报告[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3] 李仙,聂丽洁.我国上市公司IPO中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审计研究,2006(6).

[4] 李东平,黄德华,王振林.“不清洁”审计意见、盈余管理与会计师事务所变更[J].会计研究,2001(6).

[5] 刘峰,周福源.国际四大意味着高审计质量吗——基于会计稳健性角度的检验[J].会计研究,2007(3).

[6] 刘继红.国有股权、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J].审计研究,2009(2).

[7] 王良成,韩洪灵.大所的审计质量一贯的高吗?——来自我国上市公司配股融资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09(3).

[8] 王艳艳,陈汉文.审计质量与会计信息透明度——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会计研究,2006(4).

[9] 夏立军.盈余管理计量模型在中国股票市场的应用研究[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3(2).

[10] 夏立军,杨海斌.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反应[J].审计研究,2002 (4).

[11] 徐浩萍.会计盈余管理与独立审计质量[J].会计研究,2004(1).

[12] 原红旗,李海建.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规模与审计质量[J].审计研究,2003 (1).

[13] 章永奎,刘峰.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相关性实证研究[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2 (1).

[14] 中国证监会首席会计师办公室.谁审计中国证券市场——审计市场分析(2001—2002)[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15] Bartov,E.,F.Gul and J.Tsui.Discretionary—Accruals Models and Audit Qualification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0,30(3):421—452.

[16] Becker,C.L.,Defond,M.L.and Jiambalvo,J.J.The effect of audit quality on earnings management[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

esearch,1998,15(1):1—24.

[17] Francis,J.R.,Maydew E.L.and S—

parks H.C.The Role of Big 6 Auditors in the Credible Reporting of Accruals[J].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1999(18):17—34.

[18] Francis,J.R.and Krishnan,J.Acco—

unting accruals and auditor reporting conservatism[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1999,16(1):135—165.

[19] Healy,P.M.and Wahlen J .M.A Review of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Literatur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Standards Setting[J].Accounting Horizons,1999(13):365—383.

[20] Zhou,J.and R.Elder.Audit quality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by seasoned equity offering firms[J].Asia—Pacific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4,11(2):95—120.

猜你喜欢

审计意见盈余管理
上市公司审计意见与审计机构变更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清洁审计意见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研究
非标准审计意见可以减轻审计师的处罚吗?
融资融券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新会计准则的制定
浅析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
两税合并、税收筹划与盈余管理方式选择
审计意见购买问题及治理对策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对审计意见影响浅析
内部控制质量对审计意见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