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传统文化
2012-04-29王丽丽
王丽丽
摘 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传统文化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它们息息相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中生根发芽,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现出它特有的勃勃生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继承和发扬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璀璨部分,同时也摒弃了传统文化中腐化了的渣滓。我们要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重视中国传统文化资源,融合与创新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光辉未来。
关键词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 弘扬传统文化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①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当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传承和发展起来了,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路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1.1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与中国传统的“实事求是”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关系
在我国的现阶段,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方向和性质。源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可以在亚洲的中国传承和升华,一方面在于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它适应了我国近代多磨难曲折发展史的需要,是一种伟大并且急需的科学;另一方面因为我国在历史长河中选择性沉淀了的几千年文化心理与马克思主义有很多相近之处。另外,上世纪的李大钊、毛泽东等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五四时期对中西文化采取了一种积极采纳的态度,为马克思主义能在中国更好地融合发展夯实了地基。马克思主义中的重要思想比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等也与我国历史上的大同、民本思想等有着异曲同工的联系,所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才能被存在于世界东方的中国人民更好地接受和推进。
1.2 我国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中国传统的“大同”思想的历史渊源
我们要完成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践行,就必需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树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念。我国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发源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大同”思想,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传统的“大同”思想做奠基,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会生根发芽。我国吴雁南等人认为中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漫漫岁月的长河中,积淀下了许多宝贵的思想,比如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所提倡的大同思想,它提倡群体的观念,把国家的兴衰治乱作为自己的责任,这些都折射出了我国现在的社会主义雏形,“尽管这些因素是空想的、主观的,乃至宗教性的,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接受科学社会主义的认知障碍,奠定了他们接受科学社会主义的心理基础。”②博大精深的大同思想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因为有共产主义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我国人民才能最终实现“大同”思想。
1.3 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与中国传统的“团结统一”思想
从精神层面上讲,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分别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精髓与核心。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等集体利益向来被放在个人利益之前,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观念。重视集体利益,诚挚爱国的思想和立志献身国家的人物在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例如:西汉贾谊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清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弘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就能最大程度上凝集和发动中华全民族的力量,为国家振兴而奋斗。为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我们既要传承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从历史悠久、广博浩瀚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滋润的养分,又要懂得淘汰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剔除掉其内含的落后封建因子。爱好和平与团结统一是我们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爱国主义精神的根本体现。
1.4 社会主义荣辱观传承了中国传统的道德思想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落实和发展的基础,更是必不可少的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当代道德的大体性概括,同时也是科学发展观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中国的历史上,人们都非常注重荣辱问题,几千年的荣辱观念大致可表述为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谦这十个字。这几个字是我们几千年文明历史的结晶,它要我们心存仁爱之心,具有睿智博学的风采,不要孤陋寡闻、恶意向人等。历史上写荣辱思想的词句比比皆是,比如我国古人孔子就提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③的词句,另外清朝的爱国人士龚自珍是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先驱,他的《明良论二》中也曾提到“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的句子等。所以说,我国新时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因历史上这些宝贵的荣辱思想而萌芽,并逐渐地拥有了它旺盛的生命力。
2 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我们要仔细研究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而不是一味地否定我们的先祖所创造的宝贵财富,要建构符合实际的、进步的、能引导当代中国积极向前的价值观体系。若想要达到这个目标,需特别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我们要重视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并且要处理好批判与继承的关系。纵观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都已繁荣不再了,只有我们中华文明生生不息、世代相传,久经岁月而不中断。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华文明有浩瀚的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作为发展之根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一是要充分重视起来,二是要端正自己的态度认真发掘,三是要批判地继承。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与弘扬,必须要采取合理“扬弃”的辩证态度,才能从中吸取健康、积极有益的营养,构建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核心价值体系。
第二,我们要融合与创新中国传统文化,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上,中国近现代史上曾有几次很大的争执,但是实践证明,只有辩证的“综合”与“创造”,才是中华民族文化能够全面复兴的关键。对中外古今的进步文化加以综合,以建构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们要时时具有创新精神,要有效地对文化进行创造性大综合。在传统文化中能够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合理成分内,我们要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和文化格局,充分融合传统文化的主导价值观与当代中国的现实价值导向,创造出起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又优越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