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教学之我见
2012-04-29王剑
王剑
统计的过程是一个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在统计教学中,我们发现制作统计图、统计表作为一种技能,只是统计教学的一方面,而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才是统计教学的核心。統计知识的教学应该从四个方面去实现。
《统计》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中小学教材新增设的内容,这一部分知识是教师的盲区,老师们一度把制作统计图、统计表作为教学重点,新课标中指出统计是通过收集、整理、描述,对数据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帮助人们作出合理的推断、预测,并最终做出决策。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实践,笔者渐渐对这部分知识的有了新的认识。认为要让学生形成统计观念,必须让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学会统计的方法,感受统计的特点,领悟统计的作用,从这四个方面来建构。
一、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通过统计的学习,要培养学生遇到大量的数据,想到用统计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如青岛版一年级数学教材的统计教学,教师应该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提出:如果想知道全班同学的换牙情况,该怎么办?让学生体会到把这些数据通过一定的方法收集起来,然后整理下来,我们就能了解得更清楚了,学生经历过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自然能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经过改革的各种版本的教材从一年级就研究统计的知识,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教师应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创设真实有趣的情境,提供简单有效的数据,如:统计同学们的属相、体重、爱好、爱吃的水果、喜欢的体育游戏等等,通过统计,让学生了解到周围更多的信息,体会到统计能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感受统计的必要性,培养统计观念。
二、学会统计的方法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学生会接触到到不同的统计知识,在统计过程中,不同情况下会用到不同的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如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要学会简单的统计表,需要学生“分一分、数一数、记一记”,二年级制作分类统计表要“分一分、记一记、算一算”,再例如四年级的《平均数》作为《统计》的一部分内容,要用到“移多补少、求和均分”的方法,这些方法都是需要学生在探索体验中理解并掌握的,如《分段统计表》这一课,可以让学生自主尝试对数据进行分组整理,学生在探索体验中逐渐体会到:数据相差太小,还是不容易分析具体情况;数据相差太大,也不容易分析,怎样分段才更能合理清楚的表达出具体情况呢,学生在探索体验中就会升华自己的认识,形成基本的活动经验,掌握统计的方法。
三、感受统计的特点
不同的统计方法有不同的特点,条形统计图可以让我们清楚的看出每种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能表示出数量的变化趋势,而扇形统计图能清楚的表示出部分和整体的关系,我们应该培养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在合理选择方法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统计的概念、感受统计的内涵、领悟统计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四、领悟统计的作用
通过收集、整理、描述,对数据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帮助人们作出合理的推断、预测,并最终做出决策是统计的重要作用,一定要让学生体会、感悟到,否则知识学来有何价值,体会不到价值,学生自然感受不到数学的魅力。如统计同学们爱吃哪种水果,不能仅仅发现哪种水果爱吃的人多,还应该引导学生根据对数据的分析,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在元旦联欢会时,我们应该购买哪些水果?让学生体会出统计能帮助我们做出决策。
统计教学所包含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相互影响、穿插在一起的,并不是讲完一个再讲下一个。如果割裂就不能很好的让学生体会统计的过程,学生也就无法有效的发展统计观念。在现代社会,随着统计活动越来越密切的走入人们的生活,统计现象越来越频繁的进入人们的视野,人们经常要通过大量的数据做出判断和预测,统计观念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往往更多的考虑学生该学会什么,却往往忽视学生思想、能力、意识、观念的形成。统计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只有引导学生投入到统计的全过程,体会到学习统计的必要,统计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作用,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使学生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