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中求知
2012-04-29刘慎美
刘慎美
爱因斯坦曾说过,教育应当使所有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小学生天性活泼,比较贪玩,容易对单调的事物产生厌倦,这样游戏就更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从而深受师生的喜爱。
一、游戏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 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从“知之”、“好之”继而走向“乐之”,兴趣是其中不可缺少的台阶。因此,培养学生,尤其是培养小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学好英语,打下良好的英语基础就显得相当重要。
然而,光让他们不断地读课文、反复地做习题就有用吗?当然不行。要解决这一问题,游戏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它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更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简单的英语学习过程添上了一抹亮色。
2.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当今的社会是一个需要合作的社会,任何事的成功都需要人与人之间的通力合作。而游戏就更能从小培养学生的这种合作精神。比如,在游戏“We are friends”中,教师组织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圈,慢慢往一个方向走,边走边反复从one数到ten。“one, two, three…”教师则站在圈内。当教师大声说“Two”,学生就以2人为单位站到一起;如果教师说“Ten”,学生则以10人为单位站到一起,站得慢或站错的学生便退出游戏,站到圈外做小裁判,而最后留下的就必然是那些愿意与他人合作的人。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英语教学不止是一个语言教学的过程,也是一个渗透着德育等方面知识的过程,它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 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从横向看,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包括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十分重要。由于游戏是一个综合性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就有很大帮助。如,在游戏“Copy 不走样”中,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面向后站好。小组第一个成员在看过某一单词或词组后将其表演给第二位组员看,这样依次表演,直至最后一人将其写于黑板上并读出来即过关。该游戏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又开动了学生的思维,真是一举两得。
从纵向看,英语的学习应该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而游戏中经常要用英语做一些交谈,包括一些基本的常规用语、简单的礼貌用语。这样,既创设了英语氛围,又真正取得了融会贯通的效果。
二、游戏在英语教学中的原则
1. 目标性。游戏只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一部分,是教学的一种形式、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它应为整节课的教学目标服务,有利于教师有效地实现目标。如果仅仅是为了游戏而游戏,那么就失去了它在英语教学中的意义。比如,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能听懂、会说一些衣物类单词”,教师设计了游戏“Clothes Show”,请学生们扮作模特上台展示自己的衣服,来回走一圈,学生的目光完全被那些漂亮的衣服吸引住了,而忘记了要用所学的英语,本末倒置,与教师原先的想法背道而驰。但是,如果我们能把“Clothes Show”的规则稍微做一下改变就可能大不一样了。如,我们可请每组拿出他们展示的衣服,并用英语做一下介绍,如“What colour? ”“How much is it? ”看看哪组的衣服最吸引人,为什么。那么,不仅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还扩充了知识,真正起取得“用”英语的效果。
2. 趣味性。我们已经知道,在英语教学中开展游戏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它必然要为学生所喜爱,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而要保证游戏的趣味性,不仅需要教师对游戏活动的巧妙安排、精心组织,一些必要的教学工具也不能少。如,在“猜人”游戏中,请被猜学生带好自制的面具,用所扮角色的声音向别人打招呼,并请大家猜猜“Who am I? ”尽管游戏的形式较为简单,但由于多了面具这一相对较新奇、较能吸引学生的工具,整个游戏就显得有趣而实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的应用开始普及,也为增加游戏的趣味性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如,教师可为所设计的游戏挑选适当的音乐做背景,这样就能首先从听觉上吸引住学生。当然,如果能在多媒体上直接设计游戏,那效果更会是不错的。
3. 规范性。开展游戏时,要注意到它的目标性、趣味性,但如何确保这两条原则能被顺利地应用呢?纪律是保证,即游戏的“规范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如果没有游戏的规范性,学生就会缺乏束缚力,将直接影响游戏的效果。如,教师在组织游戏“摆家具”时,将全班分成两大组,请每组学生轮流将家具卡片贴到自己组的“小房间”里,用“Here is…”来介绍,最后比一比哪组的“小房间”布置得又快又好。结果游戏刚进行,台下学生就忍不住了,一个劲地替自己那组加油,到后来,都争先恐后地冲到前面,自己动手来布置房间,整个场面十分混乱,游戏自然也就无法顺利进行下去。
因此,在游戏前,教师应讲清游戏规则,这至关重要。然而,我们也应意识到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儿童,他们的理解力相对成人来说较差,因此教师在讲述游戏规则时所用的语言一定要简洁明了,容易被学生接受。平时,我们也应多注意培养学生的纪律性、组织性,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实践及反思
1. 确保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游戏中更应确保学生自主地、创造地、能动地进行活动,教师只是整个游戏必要时的辅助者,学生需要时的指导者,在学生进行游戏遇到困难时,通过一些启发性的语言、动作去给予提醒。而更多的时候教师只是一个旁观者,或者是一个参与者,一个和学生玩在一起的伙伴。而不应喧宾夺主,自认为是游戏的组织者,从而干涉学生的活动。就比如在进行竞赛游戏时,教师总会以裁判自居,来评判学生的活动,这无形中既拉大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也不利于形成活泼生动、和谐的教育氛围,更不可能帮助学生形成思维的开放性。
2. 确保学生的广泛性。由于学生存在个别差异及兴趣爱好的不同,因此教师在设计游戏时应考虑到各个层次的学生,要为每个层次的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从而吸引全体学生的注意,从根本上提高全体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3. 确保评价的多元性。游戏是英语教学的一部分,它为英语教学服务,而评价也是游戏的一部分,它为游戏服务。所以,游戏中的评价不应是给游戏划上句号,而应成为游戏的延续,是逗号,甚至是省略号、问号,这需要评价的多元性。
首先,评价的形式要多元化,既可以学生自评,也可以小组商议评定,甚至全班讨论评定。其次,评价时对学生也应更多地给以鼓励,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当然,鼓励并不单指物质上的奖励,而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支持,是对他们参与游戏的钦佩及更大的希望。
总之,陶行知先生曾有过“六大解放”的教育思想,即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在实践中学,把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事实证明,只要在“玩”的过程中注意其原则,玩得适时、适当,并时时注意发现规律、总结经验,确实能够让学生在快乐中掌握英语知识,与英语成为终生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