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出小班化课堂的精彩
2012-04-29佟威
佟威
小班化教学备课的要求:教学目标的多元性,课堂组织形式的适合性,教学时段分配的合理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内容的综合性。特别明确老师要关注差异,备到每个学生。老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学习速度、学习能力,在挖掘教材深度、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何种教学组织形式(如座位的安排、小组学习的组合)、课堂教学活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方式、运用何种教学媒体、练习作业的分层等方面,在备课中认真准备,并且有多套方案,视学生的需要适当调整,力求满足学生的个别需求。今天,我就结合日常实践,针对小班化备课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把学生具象化
把学生具象化,就是让一个个具象的学生在你面前晃动,具象是一个清晰的概念,而不是笼统的“学生”这个概念。因为在我们的小班化教学中,学生人数较少,作为教师有责任也有能力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学情。
有人曾经在上海对十所小班化学校进行过备课的统计。只看老师的备课本,学生出现的频率,统计为横轴——学号,纵轴——出现次数,就可以知道每一个学生在老师的备课本上出现几次,人均多少次。可以找到中期线,得出一个规律,在中间线以上的孩子,学习就是比较好的,因为他经常得到老师的关注。那么,在盲区的孩子怎么能得到更多的关注?所以在备课时要把学生具象化,可以按照个体来备课,也可以针对类别来备课。比如,我们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可以把它分为感知性的、理解性的、运用性的,然后分别确定由哪类学生或者哪个学生来解决;备作业的时候,也可以分层分量安排,哪类同学写第一类作业,哪些同学写第二类作业。我想要让学生在课堂中一个也不能少,在备课时把学生具象化非常重要。如果小班化的教学不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没有在备课时关注到个体,这个小班化就没有实现转变。因为小班化教育已经不是粗放、批量生产的;现在要求的是精细化、个别化的教育。
二、把空间中际化
在小班化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空间位置包括学生的座位形式、小组活动方式、教师教学活动轨迹和巡视行走路线等,已经作为研究教学组织的一个重要因素。构建怎样的教学空间,才能适应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应该成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备课时的关注点。空间中际化就是指人际位置的移动以及人际轨迹的移动处于合理的位置,使之在教学中起到中际效应。
教师有备空间的视野,当然除了在备课时根据你教学的需要备桌椅怎样排列外,你还要考虑到人际轨迹的因素,考虑到你的教学预设与最终教学的情况是否一致。比如,每个小组你下去几次,为什么要去?因为老师游移、变动自己的位置,就可以使视野变得宽阔,可以关注更多学生。什么时候要师生的互动、什么时候是生生的互动?
比如,通过实践许多人发现在英语课中双月牙形十分有利于英语的口语教学,它不但有利于看口型,而且能使教学活动更加开放,没有任何障碍。再如,数学综合复习课以教师串讲和大屏幕投示为主,所以学生座位呈间隔型,以学生能看清屏幕为主,教师也能在讲台上看清每一个学生的脸部表情。如果有学生提问,也便于解答,同时也可以让每一个学生独立思考问题。
三、把媒体多元化
如果仔细观察一下小班化教育的课堂教学,会发现许多教师走进教室时,带的不仅是教科书、教案、教鞭等,更多时候带的是教师精心为每堂课准备的补充型教学媒体,如教具、学具、模型、实物、玩具、挂图、多媒体软盘、资料、照片等,这些东西是学生们学习时的工具或爬学习坡度时的“临时梯子”,借助于工具或梯子,可以分散教学的难点,减缓认知上的陡坡,让学生们在形象、直观中学习和掌握比较抽象的知识。这就是“备教学媒体”的本意。
但是许多时候我们对媒体多元化的理解都十分狭隘,其实不仅指计算机,还包括网络、课件、教具、学具、实物、人际、教室环境等。我们的教室都会陆续配备计算机、网络、投影仪、学生书柜、图书以及以学生学习生活为背景的图片等。教室在学习场所功能的基础上,发挥了更多的功能,优美的环境让学生喜爱,同时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于是,备好媒体就成了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