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个性化的课堂教学研究打造创新型教师队伍
2012-04-29汪瑜
近年来,我校依托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教育传统,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开展了以个性化的课堂教学研究为途径、打造创新型教师队伍的教育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整合多种教学模式,超越经典教学模式,追求个性化的课堂教学创新
许多流行的、经典的课堂教学模式,各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积极作用,对于课堂教学理论研究的启迪意义不容置疑。但任何一种课堂教学模式一般只能解决某类实际问题,过度地依赖某种课堂教学模式,有时也会影响教师的教学创新。我们应当尊重模式,学习和研究模式,在此基础上走出模式和超越模式,以卓有成效的教学创新,实现个性化的课堂教学。
近年来,我校先后研究了许多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如自学辅导、引导发现、活动参与、整体结构、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等等。同时又深入地研究了许多当前流行的教学模式,如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杜郎口中学的预习、展示、反馈三三六教学模式,绍兴实验中学的30+10教学模式,山东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东庐中学的师生共同讲学稿教学模式,宜兴实验中学的两类结构教学模式,山东即墨28中的学生互助实现双赢教学模式等等。在此基础上,鼓励教师们在学习和研究教学模式以后,根据学校教学实践和自己的工作经验以及兴趣爱好等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课堂教学创新,以此使自己成为创新型教师。
对于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而言,通常会出现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不断学习、研究新的教学模式,并创造性地活化运用新的教学模式,根据自身的特点,扬长避短,从而脱颖而出,形成了一定的教学艺术风格;另一种则囿于原有的教学模式,故步自封,“模式”成为教师继续前进道路上的羁绊。理科教学中特别容易造成后一种倾向,因为理科教学内容一直相对稳定,有的教师长期任教于某一年级段,很容易形成自以为得心应手的“套路”,沿用前人或他人的样本。
事实上,教学模式无论其是作为观念形态还是物质形态,都不应该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永恒的东西,理应随着教育、科技的发展而发展,进而不断注入新的内涵。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实施的条件,我们应该学习模式,研究模式,借鉴模式,超越模式,进而达到“无模式化”的境界。
二、以校本教研作为教师个性化课堂教学创新的有力保障
执行省教育厅提出的“五严规定”以来,我校更加重视校本教研。校本教研首先是集体备课,我校的集体备课有组织有要求。在集体备课的组织方面,一是由各年级备课组长负责,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二是集体备课的前一周,备课组长要确定内容,安排好主备人,主备人提前形成教案与学案的初稿,其他教师也要提前研究课标、钻研教材,增强集体备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集体备课的基本要求方面,一是研讨教学内容。通过集体备课,明确各节课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掌握重、难点和关键;明确各个知识点的作用和地位,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二是精选例题、练习题。有计划地选择“回头看”练习的题目;围绕本课教学目标精心选择例题、练习题和当堂检测题。三是研讨教学方法。交流“精讲”的内容与思路,即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与探索规律,如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学法指导的交流,即如何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如何根据本班学情安排“精练”,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归纳与总结等。
在高效教学的其它领域,我们也进行了许多深入的校本探索。带着小抄进考场,是一项重要内容。为了减轻学生负担,我校历史、地理、生物、政治等学科的教学,课后不布置作业,但要求学生课后做好小抄,把自己认为需要的教学重点、疑难点、易错点、注意点整理成学习笔记,专门写在学校发的A4纸上,在考试时,允许学生带着小抄进考场。这一举措受到学生们极大的欢迎,在做小抄的过程中,许多学生总想知道其他同学是怎么做的,于是交流讨论和合作学习成为正常开展的学习活动。带着小抄进考场,有一种新鲜感和好奇心,几次考试以后,学生感到小抄对考试的重要作用,在做小抄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学习方法,卓有成效地提高了学习力。
几年来,我校的校本教研形成了十大特色,这十大特色分别为学习不断回头;考试允许小抄;人人可评达人;倡导精讲精练;注重学案导学;明确学段目标;坚持时效评价;强调学习力提升;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我校的每一门学科,都围绕着学校校本教研的十大特色,联系本学科的特点进行教学创新。实践使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校本教研是教师个性化教学创新的有力保障,高水平的校本教研,才会有高水平的教师的个性化创新。
三、以“四段一案一回头”作为个性化课堂教学创新的基础
在多年来校本教研的实践中,我校逐步形成了“四段一案一回头”的课堂教学特色。所谓四段,指的是引进新课,进行新课,课堂练习,课堂总结四个共性的课堂教学环节。所谓一案一回头,即学案导学和回头复习。四段一案一回头是我校共性的课堂教学特点。围绕着四段一案一回头,我校教师联系各自的教学实际情况,从六个方面思考实践:怎样高效地引入新课?怎样高效地进行新课?怎样高效地设计课堂教学练习?怎样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小结?怎样高效地设计课堂教学导学案?怎样高效地组织回头复习等等。围绕着这六个方面,教师们进行了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个性化创新。
语文教研组的语文学案充分体现了精讲精练。课堂上借助学案,引导学生精练题目,在活动中形成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关系,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学案的内容源于教师的平时积累和精心选择,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习题的设计尽量做到有层次,对中等生和后进生紧扣课本,对优秀生适当增加发散性思维的训练题,供不同水平的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选择。做学案时像考试那样,在课内独立按时完成,教师不具体指导,但来回巡视,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课堂效率。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养成在课堂上全神贯注、紧张积极的学习习惯和善于独立思考、快速高效学习的能力。学生做完后,教师马上讲评,借助学案,边讨论,边解决疑难。学案成为师生解决课堂问题的高效手段。
数学教研组在教学中认真落实学校提出的“学段目标”理论,即初一、初二强调打基础,学生要通过两年的学习夯实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数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坚决反对“初一初二教学初三化”。初一、初二两个学段,无论是学案编制,还是课堂中数学学习活动的开展,都必须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不搞偏难怪和多而杂,所涉及的内容必须是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可以学好的知识,确保课堂教学任务当堂完成,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外语教研组在课堂自测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新,课堂自测是在“精讲”之后的“精练”环节。学生在上课后30分钟到40分钟之间,思维开始疲劳,注意力易分散。因此,教师在这段时间安排课堂练习,面对教师布置的练习任务,学生有了新的刺激,大脑相关区域的机能会重新兴奋起来,因而可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精练”可以帮助学生当堂巩固新知识,教师及时发现问题,课内补课,使教学活动更具连贯性。
生物学科的课堂教学回头看分为两种形式,一是灵动式“小回头”,穿插在教学过程中的复习回顾。其特点有:(1)随时性。复习回顾可以随时进行,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的任何一个环节随时使用。(2)关联性。复习回顾不可突兀,新旧知识要有关联,这样才能以新知识唤醒旧知识,旧知识促进新知识的掌握。(3)网络性。一些知识点可能比较零碎,教师要注重由点及面,辐射式回顾旧知识,让学生发现新旧知识的关联,构建起知识的网络。二是框架式“大回头”,阶段性系统回顾旧知识,借助最新的“概念图”教学策略进行框架式“大回头”,从而构建知识框架。
围绕着四段一案一回头,我校的每个学科都有探究的重点及经验。学校为教师的个性化课堂教学创新提供各种有利条件,以高水平的校本教研作为教师个性化课堂教学的有力保障,实践证明,这是行之有效的。
(汪瑜,苏州市平江实验学校,2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