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多样情境 生成有效资源
2012-04-29郭志龙
郭志龙
现在课堂教学研究中,我们频频听到“创设情境”、“情境教学”、“情境导入”等等之类的词汇。那到底什么是“情境”?乔纳森在《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一书中对情境作过这样的描述:“情境是利用一个熟悉的参考物,帮助学习者将一个要探究的概念与熟悉的经验联系起来,引导他们利用这些经验来解释、说明、形成自己的科学知识。”由此可见,一个好的数学情景,可以为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提供重要源泉,为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铺设桥梁。我们的新教材,需要我们创设多样的情境,不一样的形式、不一样的内容,合理的利用这些情境,让这些好的情境生成为我们有效的教学资源。至此,我认为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探索性情境中引发思考
教学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应注意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认为开放的、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激发有很大的作用。教师创设探索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去思考问题,可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达到有效训练的目的。
如在教学《比的认识》一课时,我设计的情景为:让学生观看3分钟优美的芭蕾舞剧表演,然后提问,为什么芭蕾舞演员总是踮起脚尖跳舞。学生全都傻眼了,这与数学有关吗?每一个孩子都急切的想知道原因,他们会一直关注学习内容,从中寻找答案。最后,他们终于明白,这是为了让下身显得更修长,使得身体的比达到黄金比,体现一种美。这样的探索性情景,在把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出来的同时,引发了他们积极的思考,同时学生也会对“比”有更深刻的认识。
二、在故事性情境中增加趣味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不仅可以增加趣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
如在教学《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一课时,课一开始,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个物体放入水中,水面会上升,上升部分水的体积就是被水浸没的物体体积,我让学生表演了“乌鸦喝水”的故事,虽然是学生非常了解的故事,但学生听起来、看起来还是非常有趣味。这个故事的演绎把数学知识寓于故事情节之中,调动起来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了趣味,更好地构建了新知,自然学生学的也会非常主动。
三、在竞争性情境中激发热情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教学实践也表明,在教学中创设竞争的氛围,根据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比赛的形式最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恰当的开展一些有意的比赛活动,尽可能的使全班同学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项竞争活动当中来,用竞争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热情。
四、在游戏性情境中提升愉悦
小学生天生好动,对新鲜事物存在好奇心,希望自己能比别的同学强,教师根据这些思维特点结全数学知识点设置游戏性情境,将新学到的知识点融汇到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过程让学生们产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们对于新知识产生求知欲望,在快乐的气氛中开发潜能打开思维的空间,提升对数学学习的愉悦感。
五、在操作性情境中训练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只是一味强调结论,而忽略学生动手能力,学生们也只是单纯学会了公式或概念,学生们也只是单纯地模仿。在教课过程中,要注重整个知识体系的形成过程,积极引导学生们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们观察事物的能力,加强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在参与过程中学会对所学内容加以应用。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探索新知识方法,鼓励学生们的创新的精神。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将学生分为小组,通过小组活动带动差生参与其中,使班上每一位同学都能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每一位学生都能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训练综合能力。
总之,合理有效地创设多种教学情境,可以使数学课堂生成更多有效的教学资源,使数学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加强感知,激发思维,轻松地接受新知识。同时,针对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主要效能:即引趣、激疑和誘思。我认为,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更要以真实性为基本前提,要以发展性为价值导向。让数学课堂教学在适度改变其枯燥乏味面孔的同时,引导学生最终折服并受益于数学的理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