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的“破坏式创新”上场了

2012-04-29邹景平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2年3期
关键词:传授内化教室

邹景平

2011年,可以说是教育的“破坏式创新”元年,也是引爆2012年大量教育实验与新商机的起点。传统教育体制可能在十年内逐步走向崩塌。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需要我们擦亮眼睛去面对的未来!

2011年冬季,国外教育新闻上有两大热点:一个是翻转课堂,一个是斯坦福大学的人工智能入门的免费在线课程教学。这两者都颠覆了原有的校园教学方式,比较接近“破坏式创新”的范畴。

翻转课堂大红,引爆于萨尔曼•罕在TED的演讲。他说,很多中学生晚上在家观看罕学院的数学教学视频,第二天则跟同学一起在教室做作业,遇到问题有教师和同学可以请教。这跟传统的“教师白天在教室上课,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的方式正好相反,所以称为“翻转课堂”。

由于罕学院的视频都是英语发音,我曾一度觉得植入中国课堂推行还很遥远。没想到,前几天在微博上看到重庆聚奎中学的老师把视频录好了,把学习平台架设好了,平板电脑也到位了,翻转课堂已经在中国课堂实施了。

有些人将翻转课堂称为颠倒的教室,英特尔(INTEL)全球教育总监Brian Gonzalez在2011年度英特尔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年会上说:“颠倒的教室是指教育者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教室外,让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识,而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教室内,以便同学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

这种模式的科学之处在于打破了教学领域一个长期存在的积习。通常,学生的学习过程总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是知识传授的阶段;第二是吸收和消化的过程,即知识内化的过程。哈佛大学教授Eric Mazur谈到,传统教学只注重学习过程第一步“信息传递”,并把这一过程放在最重要的环节——课堂上,忽略了第二步“吸收内化”,把这一过程放在缺少帮助的课后环节中。结果,本应用于师生互动、同伴协作和交流的课堂,常常被教师一个人占用来做知识传授。事实证明,群体教学和个体差异的矛盾注定了在课堂时间传递知识是一种有缺陷的方法。Eric Mazur认为,新技术让知识的传授变得便捷和容易,教师该把重心和时间放到第二步了——把“吸收内化”这一重要的过程放在课堂上。Eric Mazur在2011年的研究揭示:课堂上,同伴间的互助教学能促进知识的吸收内化,使学习正确率增加一倍。而翻转课堂的出现,正是顺应了这一趋势。

“知识内化的过程都是被放在教室外,那个时候没有教师和家长在场。但如果把这两个过程颠倒过来,学习成效就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Brian Gonzalez说,“颠倒的教室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提高学习积极性。”

以前,无论大、中、小学,校内的计算机都是学校提供的,但美国教育界现在提出“BYOD(自带设备,Bring your own device)”的主张,让学生自己带平板电脑到学校学习。相信这将使得翻转课堂的推动更加快速。

山西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卓玉在“聚焦教育变革——2011中国教育信息化峰会”上说:“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变革,这场变革的核心,一个是教学的重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另一个便是教育模式的重建。”

翻转课堂不就是一种教育模式的重建吗?

猜你喜欢

传授内化教室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313”教室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传授技艺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干花手作达人亲自传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