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善为根,雅为骨,志为魂

2012-04-29王国华吴国慧夏义勇

中国德育 2012年3期
关键词:巴蜀德育工作德育

王国华 吴国慧 夏义勇

如何使学校培养的学生既具备一定的适应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又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较高文化品德修养,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中学德育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重庆巴蜀中学致力于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的研究,结合自身特点与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不断创新德育内容,经过多年研究与实践,走出了一条德育工作的特色创新之路,探索出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新经验。

一、“善雅志”:与时俱进的

特色创新德育理念

《中学德育大纲》确定的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在此精神指导下,我校依靠自身近八十年的办学历史沉淀,根据我校优良的办学基础和传统,按照未来社会、未来世界对人才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地理位置——位于特大型城市重庆的中心城区,考虑我校学生家庭背景优良和自身学习基础良好等具体情况,在我校“教育以人为本,校长以教师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这一“三本”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特色创新德育理念“善为根,雅为骨,志为魂”,简称“善雅志”德育理念。

何为“善雅志”?

善为根。善养于心,孝慈诚让;上善若水,厚德济生。善,乃立人之根本。

雅为骨。雅修于情,高洁慧美;雅润如玉,君子淑女。雅,乃处世之风骨。

志为魂。志立于行,坚韧精进;志比鸿鹄,胸怀天下。志,乃成才之魂魄。

具体而言,其意为:

巴蜀教育,善为根本。养善于衷,孝敬父母,仁爱他人,诚信待人,礼让处世,臻于至善,普济苍生。

巴蜀教育,雅为风骨。儒雅其形,优雅其姿,博雅其言,高雅纯洁,智慧美好,翩翩君子,窈窕淑女。

巴蜀教育,志为魂魄。行中立志,锲而不舍,水滴石穿,志存高远,胸怀天下,国之英才,世之栋梁。

“善雅志”德育理念,继承并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将传统理念与现代教育目标相结合,融合了自然、人文、民主、和谐、可持续发展等思想,开辟了一条以学生为主体的道德培养新路。

二、注重实效,打造具有巴蜀中学

特色的德育“315”模式

怎样将这一富有巴蜀特色、时代特色的“善雅志”德育理念推向深入、落到实处呢?我们的思考和做法可概括为“315”模式。

“3”是指“善雅志”特色德育的三个维度,即向善教育、优雅教育和宏志教育。

学校落实这三个维度教育,采取了纵线(分起始年级、中间年级、毕业年级)、横线(全校各年级的每个学月)交错的方式进行。在横线上,每学年各年级的每个学月,我们都赋予其相应的内涵和外延。如9月,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以“传承中华美德、争做文明学生”为主题,突出优雅教育;10月,是“心理健康教育月”,以“关注心理健康、共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突出向善教育;11月,是“革命传统教育月”,以“继承革命传统、树立理想信念”为主题,突出宏志教育。12月,是“艺术教育月”,以“艺术陶冶情操,经典浸润人生”为主题,以艺术的形式引领学生的“善雅志”。

“1”是指打造一支富有特色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学生行为的示范者。皮亚杰指出:“有关教育与教学的问题中,没有一个问题不总是与师资培养问题有联系的。如果得不到足够数量合格的教师,任何最使人钦佩的改革也势必要在实践中失败。”同样道理,特色办学成败的关键在于师资队伍的优劣。

学校根据“善雅志”德育理念的要求,经常开展师资培训工作,为特色德育注入了强大的推动力。

学校还遴选了德育科研骨干教师十人,组建了以分管德育的副校长吴国慧为主持人的“善雅志”工作室,申报专项德育课题,深入研究,以推进“善雅志”特色德育的发展。比如优雅教育,我们需要儒雅的教师,经过研究,我们将儒雅教师内涵概括为:身正学高,举止优雅,善良包容,专业敬业,即教师既要具备专业的素养,又要具备良好品格和儒雅风范。学校在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同时,还特别关注教师气质的提升。学校做法是:每个年级办公室都设立一面镜子,名为“雅鉴”。镜子上端写有:“发必理,面必洁,衣必整,容必善,态必雅。”这样,教师就可以随时镜鉴自己。学校对教师办公室统一进行了美化:有绿色植物,有小盆景。学校定期为教师购书阅读,如《文化力》《中国文化四十七堂课》等,提升教师的文化品位。

“5”是指德育“五部曲”。

第一部曲,以文化建设为基础,让“善雅志”教育生根。

“特色办学”只有上升到“学校文化”高度,才能显出它独树一帜、卓尔不凡的魅力。随着这种文化积淀与文化张力在内隐与外显中不断优化,特色成果必将逐步渗透到学校各个“细胞”,对师生起着导向、凝聚、激励和约束作用。

学校文化建设分为思想文化和物质文化两个层面。

在思想文化层面,学校要求各年级各班级成立之初,以“善雅志”为主题,确定班训、班歌、班旗、班徽、班风,让“善雅志”主题教育深入人心,常态化。在教学楼内创办“善雅书屋”,让学生在优雅的校园读书环境中幸福地成长。

在物质文化层面,学校修建了富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勖艾亭以及花草园林,请壁画家绘制了长卷壁画,制作了雕塑和纪念性石碑。巴蜀中学给都市增添了一幅亮丽的文化风景,增添了一座神圣的文化殿堂。

第二部曲,以德育目标为抓手,让“善雅志”教育发芽。

落实“善雅志”三个维度的教育,在纵线上学校分年级段赋予了相应的内容。

起始年级:向善教育,以善心、善言、善行为重点。以初一、高一学生为主体的巴蜀爱心社活动,是向善教育的一个缩影。学生为双河小学捐献图书,为汶川大地震开展募捐及祈福活动,为巴南特殊教育学校残疾儿童筹措经费……向善教育收到了良好效果。

中间年级:优雅教育,以雅量、雅趣、雅行为重点。优雅教育以涵养儒雅教师、培养文雅学生、润养高雅学校为指导思想。所谓“文雅”的学生,是指品正业勤、文质彬彬、阳光向上、胸怀天下的学生,其情有所爱、慧有所托、志有所远、体有所健、行有所美,达于可能的最高层次。

毕业年级:宏志教育,以志向、志趣、志气为重点。学校每年11月为“理想信念教育月”,各年级以不同形式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同时,学校利用每周“国旗下讲话”和“巴蜀大讲坛”为平台和载体,邀请成功人士开展系列演讲和讲座,引领学校师生精神成长。

第三部曲,以课程资源为重点,让“善雅志”教育拔节。

学校通过两个层面的课程来实现“善雅志”教育。

第一个层面是校本教材。学校狠抓校本课程建设,由校课改处和“善雅志”工作室联合开发的《优雅少女课程》,已经出版。学校先后编印了《养成教育》《青春期ABC》《金针度人》等十余种校本教材,有针对性地解决德育问题。下一步,学校还将开发《向善教育读本》(善为主题)、《俊朗少男课程》(雅为主题)、《偶像(名人)剧剧本创作和拍摄》(志为主题)等校本教材,使学校的班会、选修课成为“善雅志”主题教育阵地。

第二个层面是挖掘常规学科课程中“善雅志”教育元素,予以强化,让“善雅志”教育在学校课堂教学中全覆盖、全渗透。

第四部曲,以品牌活动为依托,让“善雅志”教育开花。

学校以整体品牌活动艺术节和科技节强化“善雅志”教育内涵。如艺术节中开展“让巴蜀学子都成为优雅学生”主题演讲活动,在科技节中开展“科技,绚烂我们青春梦想”读书报告会,整体上营造氛围。

各年级以“善雅志”为主题的品牌活动有:起始年级,向善教育之班级形象大赛;中间年级,优雅教育之礼仪大赛;毕业年级,宏志教育之中、高考誓师大会。这些活动主题鲜明,场面宏大,感染力强,对学生极具教育震撼力。

第五部曲,以特色表彰为激励,让“善雅志”教育结果。

根据“善雅志”总要求,学校改革了传统表彰制度,学校设立了友善之星、优雅之星、宏志之星、勤学之星、环保之星、自强之型、诚信之星等,有效引导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三、内涵发展,细节育人,

创新德育工作新局面

2010年,我们在选择特色德育作为突破口时,遵循了如下原则:一是正确的价值取向,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时代性和先进性;二是项目要能对学校整体工作有强大的推动作用;三是强调特色与创新。

(一)内涵发展,提高德育实效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们感到,强调每个人的价值和尊严至关重要重要。因此,我们在工作中紧紧抓住“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德育工作的核心问题,不断丰富德育工作内涵。

在工作中,我们始终把为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放在首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生命教育和感恩教育等纳入德育教学,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在活动中自觉受教育、获启发,努力探索建立具有巴蜀中学特色、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适应青少年心理和生理特点的德育模式。

(二)细节育人,全程育人

德育无小事,事事皆育人,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在德育工作中,我们努力营造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关注每一处细节,将“善雅志”内容、要求不知不觉地融于学生成长中的一个个细节中,在细节中不知不觉地唤醒学生成长的自觉性。

(三)特色发展,促进学校德育特色向校园文化的升华

校园文化是开展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校园文化的营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提升成真正意义上的办学特色,就需要在学校德育特色的基础上提炼出内含的一种文化,提炼出一种精神,并统揽学校各个方面工作,实现从物质层面向精神层面、文化层面的升华。如今,学校已然形成“善雅志”特色德育长效机制,并将坚持不懈开展下去,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充实活动内容,营造“善雅志”学校文化,为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品位、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助力。

康有为说:“蒙养之始,以德育为先。”学校作为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沃土,理应为社会培养出具有丰富知识和高尚品格的人才,这是教育之根本。“蒙以养正,使蒙者不失其正,教人者之功也。”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巴蜀中学将继续把握新课改背景下德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沿着探索之路阔步前行!

【王国华,重庆巴蜀中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吴国慧,重庆巴蜀中学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夏义勇,重庆鲁能巴蜀中学校长助理,中学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刘 烨

猜你喜欢

巴蜀德育工作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川渝两地携手共建“巴蜀电影联盟” 联合打造巴蜀特色电影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清代巴蜀詩話待訪書目考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宋代巴蜀书法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