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论语”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2012-04-29冯爱东缪青
冯爱东 缪青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学校发展带来了活力,也给德育工作带来了启示。江苏省南京市夫子庙小学从“文化传承和教育创新”的视角,践行“由德育活动向德育课程转变”的理念,认真探索“星星论语”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一、为什么开发,开发什么——
基于德育目标和时代的需要
长期以来,只要提及学校德育,人们就会想到各种仪式、各类活动、各场报告……尽管这些德育方式也产生了一定的教育效果,但从“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来看,仍存在主题随意、方法简单等弊端,这些都可能影响学校德育的实效性。面对这一问题,我校尝试按照课程体系的要求规划学校德育工作。因为课程体系既要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和具体的实施途径,又要有相应的教材和合理的评价标准,所以它可以将零散、随意、应景的德育活动整合成“目标明确、内容有序、评估多元”的德育课程。
学校开设了以《星星论语》读本为主干的德育课程。实践证明,这是提高德育实效的有效途径。《星星论语》是由学校老师和学生共同编写的德育读本。学校以“星星论语”微型课程为主干,形成了以“科学探究、社会交往、个性发展”为维度,以“亲仁、尚礼、志学、善艺”为主题的德育课程体系。每一个“星星论语”微型课程都制定了《课程纲要》,对课程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进行相应的规定。
“尚礼”主题着眼于学生文明礼仪规范的养成,旨在引导学生学会做文明人,学会与他人交往。其微型课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传统礼仪课程,如一年级的“开笔礼”、三年级的“成童礼”、六年级的“状元礼”等;另一类是礼仪实践活动课程,如“文明小天使”、“秦淮小导游”等。
在传统礼仪课程中,“开笔礼”通过点朱砂、读《论语》、学写“人”字、赠“开笔礼”证书、在金桂树上挂许愿卡、撞启蒙钟的仪式,让新生明白“学习”将从此是自己最重要的责任。
“成童礼”通过诵《成童歌》、向长辈躬身行礼、拥抱大树、梳头别花、赠红蛋、吃“启十面”的仪式,启迪学生崇尚自然、敬畏生命、学会感恩。
“状元礼”通过校长宣读毕业生名单、学生逐一登上状元台、授毕业证书及状元红丝带、毕业生宣誓、唱校歌、向师长行礼、同学深情拥抱的仪式,让学生体验“今天我最好,明天我更好”,激励他们带着喜悦,心怀感恩,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二、谁来开发——
体现“以师生为主体”的原则
“星星论语”课程的开发体现了“以师生为主体”的原则,学校的老师、学生都参与了“星星论语”课程的开发。
“星星论语”课程的四个主题分别来自不同的教师团队,包括“亲仁”课程团队、“尚礼”课程团队、“志学”课程团队和“善艺”课程团队。教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开发、实施“星星论语”课程。
同时,学校也给学生提供了开发和实践“星星论语”课程的机会。“小小孔子研究院”、“我能行俱乐部”等学生自主参与建设的平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满足了学生发展的需求。
此外,学校还充分调动社区、家长的积极性,丰富课程内容,拓展学生视野。夫子庙大成殿、江南贡院等一批文化场馆成为实施“星星论语”课程的实践基地。
三、怎样实施——
落实对课程计划的实效管理
学校形成了校长室——德育处——少先队大队部——课程实施团队等分级、分层的管理模式,每个课程的开发都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一是经过“星星论语”课程委员会的批准;二是必须要有课程目标、要求和课时安排,并试行一段时间后才可正式实施;三是要有比较可行的检测、反馈、调控和激励机制。这样的步骤有利于“星星论语”课程的有序推进。特别要强调的是,学校为加强对课程计划的管理,以课表的形式保障了“星星论语”课程的落实(见附表)。
四、如何评价——
建立“星星论语”课程档案
我校学生都有一份“星星论语”课程档案袋,里面有与学生有关的各种资料。这些资料主要包括报告书和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收获。报告书将六年来学生必修和选修的“星星论语”课程一一列出,对于认真参加课程学习的学生,学校会在报告书上盖上特制的印章。在校期间的各种收获最让学生激动:有“开笔礼”证书、“成童礼”证书、“状元礼”证书、12张图文并茂的游学手册、课程学习中留下的精彩照片、他人赠送的礼物,等等。
从德育活动走向德育课程不仅是理念的转变,更是对德育形式的创新和对德育内容的丰富,它形成了各年段之间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使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成为可能。
【冯爱东,江苏省南京市夫子庙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中学高级教师;缪青,江苏省南京市夫子庙小学党支部副书记,小学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李春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