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式流通、制度安排与融资便利:日照果品流通案例
2012-04-29丁文
丁文
摘要:本文分析了山东省日照市三庄镇果品流通联合体模式,认为在政府外部推动力作用下,发展成规模化的链式流通符合供应链一体化模式,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特征,实现了信用自增级,符合正规金融对接的要求,对于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发展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流通联合体;农产品;制度安排;金融对接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the Sanzhuang,Rizhao fruit production logistics consortium as an example,and researches its ten-year“purchase from half Jiangbei,sell to half China”. 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with government support,this scope is more stable and raise the credit level,which is correspond with formal finance matching. This experience can be used as reference for farm product logistics.
Key Words:logistics consortium,farm product,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finance matching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2265(2012)03-0061-04
一、引言
农产品流通模式是指农产品从农户流向消费者过程中所采取的流通方式或者组织方式,所涉及的内容包括渠道结构、参与主体、成员间的关系、所使用的流通技术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产品流通逐渐形成了“农户+批发商”、“农户+龙头企业”、“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供应商+超市”等模式,自土地流转制度、工业反哺农业等政策实施以来,原有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必须相应调整和创新。本文以日照市三庄镇果品流通联合体(以下简称“三庄联合体”)为例,对其历经十多年来形成的、有“购半个江北,销半个中国”之美誉的果品流通模式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在政府外部推动力作用下,发展成规模化的链式流通符合供应链一体化模式,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特征,实现了信用自增级,符合正规金融对接的要求,对于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发展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二、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一)当前农产品流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在农产品流通方面还存在着小农户、大市场的矛盾问题,直接影响了农产品市场的发展,进而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步。徐丽艳、周林洁(2010)认为现有农产品流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流通渠道链条冗长,农户所得利益偏少;买卖双方力量不对等,农户缺少话语权;农户经营分散,组织性差;农户和合作组织之间签约执行力差,等等。苏日娜(2009)认为制约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因素主要有:农产品的信息渠道不畅,农民的生产盲目性较大;流通组织发育滞后,流通效率低;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市场功能不完善,等等。
(二)农产品流通模式创新理论研究
目前,对农产品流通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组织体系以及流通模式等方面。在组织体系方面,张闯、夏春玉(2005)认为,目前农产品流通渠道中呈现低度均衡与过度向龙头企业倾斜两种状态,并提出从提升农业合作社规模与实力、降低龙头企业的稀缺性和政府的互补性政策安排进行农产品渠道模式的组织体系的调整。章志平(2010)认为,构建农产品供应链是新型农产品流通组织创新的核心内容,组建和完善农产品流通行业协会,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规模经营型和信息主导型的流通组织模式。胡春华、张满林(2010)提出,我国农村流通组织创新的方向是实现“三化”:农产品流通的纵向一体化;农村商品流通组织的连锁化;农村流通领域合作组织现代化。
在流通模式方面,张希颖、祃海霞(2007)提出了基于第三方物流的农产品连锁经营模式。王新利、李世武(2008)提出了渠道结构信息化、主体组织化及联盟化的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创新思路。赵晓飞、田野(2009)提出从渠道关系、参与主体、流通业态、流通技术、政府政策支持体系等层面进行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创新。刘江鹏(2010)提出将农产品物流分为三种模式,分段式物流模式、供应链一体化物流模式、以区域为中心的物流模式;他认为分段式物流模式属于初级形态,供应链一体化物流模式为中级形态,以区域为中心的物流模式为高级形态,伴随供应链整合程度的不断加深,农产品物流模式会向较高级的形态演进。
上述研究大多局限于理论方面,对我国目前农村的实际情况以及各个地区的差异性、现有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在实践中的创新发展涉及较少,因此有必要结合各地正在实践的农产品流通模式进行深入研究,继续探索新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以解决我国农产品流通所存在的关键问题。
三、打造“联合舰队”:三庄镇案例
具有“江北果品第一镇”之称的三庄镇位于日照市东港区西部,面积193.6平方公里,北与五莲县相临,西与莒县为界,南与岚山区毗邻。现辖62个行政村,7.2万人口,有耕地面积8万亩,山场10万亩,其中以苹果为主的经济园林4万亩。目前,果品流通已成该镇主要产业,全镇现有果品流通联合体500多家,流通大军6000余人,年购销苹果1.2亿公斤,果品销往苏、浙、沪等地的40多个大中小城市,享有“购半个江北,销半个中国”的美誉。
(一)萌芽:小打小闹的合伙生意
三庄镇自古以来就是商贾云集之地,素有“旱地码头”之称。因此三庄人开始搞苹果流通在全国也是较早的,始于上世纪70年代,多是由几个人合伙自发组织,采用游击的方式做生意。那时,三庄人贩卖的苹果都是当地的,品种也有限,主要是小国光、金帅、红苹果,运输工具就是拖拉机。到了秋天摘苹果的时候,早期的经销人员就到田间地头收购,用苹果篓子、蒲包将苹果“简包装”,运输到苏北一带批发、销售。80年代初期,运输工具发展,三庄苹果流通人开上了拖挂车,品种不变,货源开始向烟台发展。这时出现了两大现象:把汇票藏在鞋子里或提着一大兜子钱回家。但是汇兑还不方便,大部分人还是喜欢用现金。当时的人民币最大面额是十元,每次贩卖苹果归来,很多三庄人都提着一大袋子现金回家。可是由于通讯工具、交通等限制,规模依然不大,陷入“原地踏步”的困境。
(二)雏形:渐成气候的“大帮”买卖
三庄苹果流通的大发展在1995年,那时当地的主导品种是红富士。三庄人的苹果流通生意越做越大,当地货源远远不够供应,烟台苹果成了主要货源。而“苹果篓子”、“蒲包”被纸箱所取代。那段时间,三庄镇几乎每家每户都开始做起苹果流通生意,流通联合体也随之诞生。那个阶段的团体比较大,每个都得十几个人,这种“大帮”的情况持续了三、四年。十几个人中,分工负责收购、储存、销售,渐渐地三庄苹果流通形成“一条龙”,“三庄牌”苹果也在整个南方市场上小有名气。此时,三庄镇的果品流通逐渐形成了收购、储存、销售的流通模式“雏形”。但在90年代后期,“陕西白水牌”苹果因为甜度高,异军突起,在市场上好卖而且价格高。而三庄苹果流通进入“动荡期”,仿冒商标、掺杂施假情况时有发生;流通团体分合不定,甚至互相打压价格,恶性竞争。
(三)发展:“联合舰队”闯荡大市场
三庄苹果流通陷入困境的事情引起了镇政府的高度关注。为此,该镇政府在派人深入各流通联合体调查了解情况后,认为流通联合体其实质仍是“散兵”作战,必然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经过反复探讨,该镇政府与各流通联合体达成了共识,通过整合流通队伍,变过去“松散型”的“大帮”为“紧密型”的流通组织,成立专门的果品流通协会,提高组织化程度,各流通联合体在协会的统一管理下,互相交流、合作、沟通,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镇政府给予全方位的政策扶持。
2000年,由全镇果品流通户和果业大户组成的三庄镇果品流通协会应运而生。该协会不以赢利为目的,收取的资金主要用于生产和服务,不仅对果农提供科技、信息、肥料、农药等服务,又用契约制度以相对稳定价格,通过签订合同,在协会与农户之间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同年注册的“三庄”牌苹果,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证书”,使得三庄果品流通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
(四)金融发力:“大联保体”贷款实现双赢
三庄镇果品流通协会成立后,苹果流通行业经过几年的健康发展,有了明显起色,但融资难成为“拦路虎”。2008年,镇政府、果品流通协会与当地农村信用社进行了多次磋商。信用社多次派人进行市场调查,认为三庄苹果已初具大流通模式,应该给予重点扶持,但应改变一般的贷款方式,因为苹果流通的生产、包装等环节,都已形成了不同的流通团体。经过探讨,决定开展“大联保体贷款”,把每个流通团体看作像农户那样的单一对象,让他们之间结成对子,再形成担保共同体。
(五)布局:“购半个江北,销半个中国”的产业链形成
通过几年的发展,苹果流通逐步形成了生产、包装、储藏、运输、销售、信息的产业链式格局。生产环节根据流通市场信息,积极进行产品内部结构调整,引导促进果品结构优化升级,全镇已建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个,拥有红富士、红将军等优质品种果园4万亩。收购环节,在各地设有代理人,一到收获季节,三庄苹果收购大军遍布烟台、陕西、山西、新疆等地。其中,山西、陕西的苹果收购还用了预先签约订单的方式。包装、储藏、运输环节与物流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信息共享环节,依托通讯、互联网等,搭建起了农户—基地—市场“三沟通”信息平台。销售环节,铺成一张覆盖江南的大网,上海、浙江、广州、无锡、海南、重庆等40多个大中小城市,建立了400余家“三庄苹果连锁店”。
目前,三庄镇的果品流通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民,形成了以果品物流为支柱的三庄果品流通业,有风险同担、利益同享的果品流通联合体500多个,流通大军6000余人,围绕果品生产流通,带动发展起果袋、网套、果筐、纸箱等相关服务企业20余家,恒温库10座,年销售量达到1.2亿公斤,农民年从业收入5000余万元。
四、三庄流通模式的要素分析:链式流通、制度安排、融资便利
(一)链式流通:“购半个江北,销半个中国”的源动力
供应链整合是推动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直接动力。供应链管理模式通过对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的有效整合,将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环节连成一个有机整体,最终实现农产品价值增值的过程。在供应链整合的过程中,各交易主体之间实现信息共享,最终构建战略伙伴关系,每一个交易主体都尽量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至于非核心业务,则由战略伙伴去完成(刘江鹏(2010)。再结合他总结的三种模式看,三庄流通模式属供应链一体化物流模式,为中级形态,其模式为“农户+流通联合体(自办连锁店)”,与“农户+龙头企业”、“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供应商+超市”等模式相比较,流通环节明显减少,虽然与“农户+批发商”模式相似,但其生产、包装、储藏、运输、销售、信息等环节是连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各交易主体之间是战略伙伴关系,具有稳定性、长期性,可以说三庄流通模式吸收这些模式的长处,成为其“购半个江北,销半个中国”的源动力。
(二)制度安排:政府“无形之手”推动
国内部分学者认为,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应该保持其“民办、民管、民收益”的本质属性, 政府不应该过多的参与其中。但从三庄果品流通发展历程,之所以能够做到“购半个江北,销半个中国”,除了流通联合体凭借“市场之手”牵引,更少不了当地政府这一“无形之手”推动,两者缺一不可。正如陈冲、郑文君(2010)所提出的,政府参与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现实选择。但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过程中, 各阶段的主要职能要有所偏重。应依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初期、成长期、成熟期三个阶段, 以哺育人、扶持人和守夜人身份来定位政府职能。三庄果品走到今天,当地政府的做法无疑是符合两位学者所提观点的。这些年来,三庄镇政府坚持把果品流通当作一项特色产业来培植,不仅通过财政、税收、基础设施投入等手段扶持,而且每年召开镇果品流通表彰会,对流通规模前100名的流通大户进行表彰;每年召开流通能人座谈会,问计三庄果业发展之路,排解流通中的难题,让流通户安心创业。可以说,三庄镇政府作为在果品流通中外部的推动力作用恰当,符合合作组织自身的发展规律。
(三)融资便利:俱乐部机制符合正规金融对接的要求
三庄镇果品流通协会主要由流通联合体和果业大户组成,可以看作是“俱乐部”的一种形式,协会对会员实施内部监督管理;同时会员之间具有较强的同质性,便于相互了解和监督,保证信息的对称性和道德风险的防范。在双重监督机制作用下,鉴于俱乐部机制决定高违约成本,因此会员非标准化的基础信用变为标准化的产品,带动了信用的增强和信用升级,符合正规金融对接的要求。尤其是苹果流通逐步形成了生产、包装、储藏、运输、销售、信息产业链式格局的时候,更能够产生大量集中透明的基础信用,便于金融机构进行收集和评价,得到金融机构的认可,符合金融机构要求的风险控制与效益增长的双重要求。
五、结论
现有各种农产品流通模式都是伴随着不同的历史背景出现并发挥了相应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它们都表现出了各自的局限性。本文通过对日照市三庄镇果品流通模式的实证分析,认为在政府外部推动力作用下,发展成规模化的链式流通符合供应链一体化模式,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特征,而其俱乐部机制符合正规金融对接的要求。
笔者结合自身研究,认为改善农产品流通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产品流通要有助于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技术改造,及时了解最新的技术动态,从而将其用于自己的生产中,农产品流通要发挥帮助农民认识市场,提高产品附加值的作用,农产品流通要要尽可能地缩短流通环节,减少中介环节,提高流通效率,真正让利给农民和消费者。二是广泛联合农产品生产、运输、仓储、加工、销售等各方面的企业,组建和完善农产品流通行业协会,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三是政府部门应依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不同阶段来定位政府职能,促进其发展;农村金融机构应灵活地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为实现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需求方面的对接提供高效、快捷的金融产品。
参考文献:
[1] 徐丽艳,周林洁. 我国现有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分析[J].商业研究,2010,(8).
[2] 苏日娜. 提高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对策研究 [J].科学与管理,2010,(1).
[3] 刘江鹏. 基于供应链整合的农产品物流模式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12).
[4] 张闯,夏春玉. 农产品流通渠道:权力结构与组织体系的构建[J].农业经济问题, 2005,(7).
[5] 彭江波.以互助联保为基础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J].金融研究,2008,(2).
[6] 吕士伟,张勇.基础信用和俱乐部机制: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功能拓展案例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10,(5).
[7] 陈冲,郑文君.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与政府职能:一个动态演变分析框架[J].经济体制改革, 2010,(4).
[8]张希颖,祃海霞. 第三方物流与农产品连锁经营模式创新——河北省农产品营销模式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 2007,(7).
(特约编辑 张 勇;校对 X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