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儒家之勇

2012-04-29林雪晗

理论观察 2012年3期
关键词:儒者勇者子路

林雪晗

[摘要]通常儒家学者给人的是谦谦君子的儒雅形象,而先秦儒家之“勇”令人钦佩。儒家之勇并非单纯的勇,不仅是指普通意义上的刚毅坚强和勇敢大胆,而是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具有儒家特色的意蕴。儒家之勇应该同时具备仁、义、礼的德行,没有仁的勇是蛮勇,只有勇而无义则难成其事,用不讲礼的勇去行事就会乱。

[关键词]儒者;勇;仁;义;礼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3 — 0036 — 02

《说文解字》里关于“儒”的解释是:“儒,柔也,术士之称。”〔1〕700“儒”等同于“柔”,“柔”则温文尔雅、低调柔和,那么儒者是文雅的。《周礼·保氏》中提到了古代儒者被要求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2〕136其中射指的是射箭的技术,驭指的是驾驶的能力。古代的射箭、驾驭主要用于激烈的战场,这种难度不低的技能又是儒者所必须掌握的,那么儒者应该是骁勇善战的。也就是说,儒者除了饱读诗书的一面外,还有着勇敢对敌的一面。其实儒者之勇并不是什么新鲜的概念,在先秦儒家的代表著作里就能找到不少关于儒者之勇的印证,这些著作中数次提到了“勇”——《论语》里提到16次,《孟子》里提到15次,《荀子》里提到31次。这些著作基本可以代表先秦儒家的思想,那么理清这些著作中“勇”的脉络,便也可窥见先秦儒者“勇”的一面了。

一、 儒家之勇的特殊

虽然先秦儒家著作中对于“勇”的论述量不在少,但是儒家的“勇”并不没有成为儒者特别鲜明的一个品质,或许这和儒家之勇的含义丰富有关,不能单纯地或简单地去定义儒家勇的内涵。“勇者不惧” 〔3〕131,“其赴百仞之谷不惧,似勇”。〔4〕392“不惧”称之为“勇”,勇是要奔赴万丈深谷也毫不迟疑,心里上要做到不害怕不迟疑。“折而不挠,勇也” 〔5〕403,勇者是需要百折不挠的勇气的,在行动上要做到不退缩不低头。但是,“好勇斗狠,以危父母” 〔6〕149,“勇”的实施也讲求分寸和程度,勇到了“狠”,伤及到了父母,那就偏离了儒家的勇了。所以“刚毅勇敢,不以伤人” 〔7〕53,儒家之勇并非单纯的勇,有着一些前提条件,勇不仅意味着刚毅坚强、勇敢大胆,也意味着不能去伤害别人。

孔子对待“勇”的态度就很鲜明,孔子感叹道: “道不行,乘桴浮 于海,从我者其由与!”〔3〕55乘坐小木筏在海上漂流,可能只是孔子发出的一声慨叹,仲由却信以为真,“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子路的“勇”是只知道勇往直前,而不会审时度势。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坐在孔子旁边聊天的时候,孔子问了一个问题,“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对此,子路的回答是“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3〕165孔子的反应是“夫子哂之”。事后曾皙问孔子为何“哂之”,孔子的回答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子路认为治国可使民众勇敢有力、明白道理即可,但是孔子谈到了在治国中礼的重要性。由此,“勇”在儒家那里并不是只有一重意思的简单表述,“勇”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具有儒家特色的意蕴。

二、 排斥小勇

正因为“勇”是具有儒家特色的士君子之勇,必然有着多层丰富的内涵,也指向着儒家之士的原则和意志。孟子在回答齐宣王关于和邻国打交道的原则和方法上,明确说:“王请无好小勇。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大之。”〔6〕22喜好小勇的人,只会按着剑柄瞪着眼睛,单枪匹马地逞能,这是普通人的勇武,也只能抵挡住一个人,怎么抵挡住一个国家呢?所以孟子提倡将勇扩大,成为大勇。而荀子在论述“勇”的时候,有着非常相似的描述:

“有上勇者,有中勇者,有下勇者。天下有中,敢直其身;先王有道,敢行其意;上不循于乱世之君,下不俗于乱世之民;仁之所在无贫穷,仁之所亡无富贵;天下知之,则欲与天下同苦乐之;天下不知之,则岿然独立天地之间而不畏:是上勇也。礼恭而意俭,大齐信焉,而轻货财;贤者敢推而尚之,不肖者敢援而废之:是中勇也。轻身而重货,恬祸而广解苟免,不恤是非然不然之情,以期胜人为意:是下勇也。”〔6〕303

重钱好利且漠视生命,苟且偷生且逃避责任,不讲是非对错只讲输赢与否,这是“下勇”,最被儒家所嗤之以鼻。在儒家那里,儒者是捍卫天下中正之道的勇士,他们有着顽强的毅力和可靠的忠诚,贯彻古圣王的正道。上不顺从昏君,下不苟同乱民;国家有仁德即使自己贫困也无所谓,国家无仁德自己富裕也不开心。天下人懂他们,他们愿与天下人共甘苦;天下人不懂他们,他们也能屹立天地无所畏惧!

荀子严厉驳斥了那些争吃抢喝、没有廉耻的“狗彘之勇”,那些不事辞让、凶悍贪婪的贾盗之勇和连死都不在乎的暴虐的“小人之勇”:

“有狗彘之勇者,有贾盗之勇者,有小人之勇者,有士君子之勇者。争饮食,无廉耻,不知是非,不辟死伤,不畏众强,牟牟然惟利饮食之见,是狗彘之勇也。为事利,争货财,无辞让,果敢而振,猛贪而戾,牟牟然惟利之见,是贾盗之勇也。轻死而暴,是小人之勇也。”〔6〕28

“勇而无礼则乱”,〔3〕105这些暴虐的没有节制和约束的勇敢只能增加违法作乱的可能性,扰乱国家也危害秩序。“悍戆好斗,似勇而非。”〔4〕381刚直而愚蠢的人不配称为勇士,士君子的勇才是真正的儒家之勇。合乎道义并且不屈服于权势、不顾自己的利益,即使整个国家都给他,他也不改变自己的初衷,不屈不挠。君子的勇敢就应该是把坚持正义看得比生命还要重要。

三、和仁礼结合

孔子说:“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3〕205有仁德的人一定是勇敢的,但是勇敢的人不一定有仁德。这里看似有些矛盾,如果勇敢没有仁德,怎么能成为儒家的“勇”呢?仁可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所在,是儒家精神的最高体现。“刚、毅、木、讷,近仁” 〔3〕201,刚强、果敢、朴实、慎言,这些品质加起来接近于仁。而“巧言令色,鲜矣仁”,对人花言巧语、面貌伪善的人,是不可能有多少仁的。所以,“勇者不必有仁”,就是说没有仁的勇者当然就不是儒家之勇了。“好勇疾贫,乱也。”〔3〕110好勇却憎恶贫穷,就会造成祸乱,儒家之士需要勇,而且须是带着仁的勇。“不恤是非然不然之情,以期胜人为意:是下勇也”,只求胜过别人,没有仁,当然成为不了儒家之勇了。“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儒家的“勇”就是有这样不怕掉脑袋的气节。“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即使牺牲生命也不能改变对仁的信仰和追求,这也是仁者必有勇的深刻含义。勇是仁的一个重要内容。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知、仁、勇是天下共通的品德,具有一致性。

“为事利,争货财,无辞让,果敢而振,猛贪而戾,牟牟然惟利之见,是贾盗之勇也。” 商人盗贼也有勇,只不过他们的勇体现在争钱抢财上面,为了贪图物质的利益,争抢钱财,不知道辞让,行为果断大胆,性格贪婪暴戾。“贱礼义而贵勇力,贫则为盗,富则为贼。”〔4〕261混乱的社会下,人们轻视礼制道义,崇尚勇敢武力,穷了就抢劫偷盗,富了就欺压残害。没有义的社会是混乱且可怕,没有义的人们是可怕残忍的。“见义不为,无勇也,”勇者怎么能不去做正义的事情,袖手旁观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做着强盗的事情,离“勇”真得就很远了。

子路问孔子,君子是否崇尚勇,孔子的回答是很肯定的:“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3〕275君子尚勇,但是崇尚的是道义上的勇敢,君子只有勇敢而没有道义,就会犯上作乱;小人只有勇敢而没有道义,就会做盗贼。义是检验勇的试金石,看到应该做的事却不敢去做,就是没有勇气的表现。所以“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举国而与之不为改视,重死持义而不桡,是士君子之勇也。”只要合乎道义,就既不屈服于权势,也不顾自己的利益,把整个国家都给他也不为之改变观点,把坚持正义看得比生命还要重要,而且不屈不挠,这是士君子的勇敢。只有义而无勇则难成其事,有勇无义则是强盗的表现,勇只有与义相结合才能够成就“君子之勇”。这是儒家所追求的“勇”。

“克己复礼为仁”,约束自己而遵守礼的规定就是仁,礼是维系社会秩序的基本制度和规范。“知耻近乎勇”,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孔子和自贡谈论“君子亦有恶乎?”时,孔子说“恶勇而无礼者”,子贡说“恶不孙以为勇者”。孔子厌恶勇敢却不讲礼仪的人,子贡厌恶不谦虚却自以为自己很勇敢的人。

“勇而无礼则乱”,有勇而不知礼,就会冒犯长上,举止不当。“争饮食,无廉耻,不知是非,不辟死伤,不畏众强,牟牟然惟利饮食之见,是狗彘之勇也。” 这种争吃强喝,没有廉耻和是非,不顾死伤是禽兽般的勇敢,“故人无师无法而知,则必为盗,勇则必为贼。”〔4〕79人如果没有去学习,不懂法度和礼仪,有了勇敢也一定会抢劫,但是“人有师有法,而知则速通,勇则速畏”,人有了老师、懂了法度,勇敢就会变成威武。“好勇不好学,其弊也乱。”人要知道礼,这需要后天学习才能知,不学习的人就会不知,即不明事理、不知道礼仪规范。这种人如果仅凭着一股勇气而行事,就会乱。“贱礼义而贵勇力,贫则为盗,富则为贼。”“勇果而亡礼,君子之所憎恶也。”〔4〕384

总之,儒者并不只是温文尔雅,埋头苦读的书生模样,儒者也有着百折不挠,坚定不屈的勇敢形象。儒家的“勇”是内涵丰富的,融合了仁、义、礼的深层意义。作为一个仁者,必须具备的品质,“勇”是达到仁的途径和手段,没有仁的勇便成了蛮勇;儒家之勇是君子之勇,也需要勇和义的结合,只有勇而无义则难成其事,有勇无义则是强盗的表现;而不明事理、不知道礼仪规范的人如果仅凭着一股勇气而行事就会乱。

〔参考文献〕

〔1〕李恩江,贾玉民.说文解字译述〔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2000.

〔2〕吕友仁,李正辉.周礼注释〔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

〔3〕张燕婴.论语译注:论语·子罕〔M〕.北京:中华书局,2006.

〔4〕张觉.荀子校注:荀子·宥坐篇〔M〕.长沙:岳麓书社,2006.

〔5〕杨伯峻,杨逢彬.孟子注译:孟子·离娄章句下〔M〕.长沙:岳麓书社,2000.

〔6〕王文锦.大学中庸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8.

〔责任编辑:晓声〕

猜你喜欢

儒者勇者子路
他们都是“孤勇者”
拔枪吧!勇者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如何征服一枚野生子路
勇者
论语:儒者的诤言
论语:儒者的诤言
论语:儒者的诤言
《论语》:儒者的诤言
勇者冲冲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