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刺史考全编》补正(三)

2012-04-29杨晓吴炯炯

敦煌研究 2012年3期
关键词:刺史墓志

杨晓 吴炯炯

内容摘要:近年来地不爱宝,金石墓志层出不穷,尤其以唐两京地区(今陕西西安、河南洛阳地区)为特,数量甚巨。其中墓志居多,尤以唐代墓志于治唐代文史之学多有裨益。本文以近年新刊布唐代墓志资料为主,择其重要者,参以传世典籍,补正《唐代刺史考全编》及后续相关研究,期望对唐代文史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唐刺史考全编;墓志;刺史;河洛墓刻拾零;邙洛碑志三百种

中图分类号:K852;K877.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106(2012)03-0097-07

Additions and Corrections to the Tang-cishi-kao-quanbian (III)

YANG Xiao WU Jiongjiong

(Institute of Dunhuang Studies,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730020)

Abstract: Bronze or stone inscriptions and epitaphs have been excavated at several places during recent years, especially in the areas around the two capitals of the Tang Dynasties (today's Xi'an in Shaanxi Province and Luoyang in Henan Province). Among them, the epitaphs account for the bulk of the material, and the Tang Dynasty epitaph ha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studying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the Tang Dynasty. Focusing on the Tang Dynasty epitaph published in recent years and consulting extant historical documents, this paper selects some important epitaphs to supplement and correct the Tang-cishi-kao-quanbian (III) and the resultant research, hoping this will be useful to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the Tang Dynasty.

Keywords: Tang-cishi-kao-quanbian; Epitaph; Cishi; Heluo-muke-shiling; Mangluo-beizhi-sanbai-zhong

(Translated by WANG Pingxian)

郁贤皓先生多方搜罗唐代刺史相关资料,著《唐刺史考全编》(以下简称《全编》)[1]煌煌五册,嘉惠学林,于治唐史及唐代文学多有裨益,自出版以来,已成为唐代研究方面不可或缺之工具书。近年来,地不惜珍,贞石墓志往往间而现焉,专家学者利用新出石刻资料对《全编》多有补正{1}。近有洛阳赵君平先生者,不惮辛苦,多方收集,先后有《邙洛碑志三百种》(以下简称《邙洛》)[2]、《河洛墓刻拾零》(以下简称《河洛》)[3]问世,刊布新出墓志,居功至伟。本人阅读之余,留心唐代刺史相关之材料,同时又兼及近年来新刊唐代墓志资料,草成此文,期以能正《全编》之讹而补其微瑕耳。

谨按《全编》之格式分次而录之:

第二编 关内道

1.卷八坊州(中部郡)赫连钦若开元十七年(729)

《邙洛一二六?皇唐故坊州刺史赫连(钦若)府君墓志铭并序》(开元十七年十二月十四日卒,开元十八年六月十三葬):“除陈州、宋州刺史,入为庆王府长史,复除坊州刺史……春秋六十七,以开元十七年十二月十四日薨于坊州公馆。”《全编》阙载赫连钦若任坊州刺史。据此志赫连钦若开元十七年卒于坊州刺史任上。之前曾任陈州、宋州刺史,时间约在开元中,当在开元十七年之前。

2.卷一一宁州(彭原郡)周履宣约武德中

《河洛二〇三?大唐故宣议郎行邵州司法参军薛府君夫人周(严顺)氏墓志铭并序》(开元十六年二月二日卒,二月十五日葬):“大父履宣,以艺总文房,唐为宁州刺史。”《全编》阙载周履宣任宁州刺史。据此志周严顺卒于开元十六年(728),享年六十四,其祖周履宣任宁州刺史约在唐初武德中。

3.卷一六夏州(朔方郡)黄河寿约高宗时

《河洛一九一?故朝议大夫守绥州刺史姚(爱同)府君墓志铭并序》(开元九年九月廿八日卒,十年二月十日葬):“于是乎授朝议大夫、使持节绥州诸军事、绥州刺史……前夫人江夏黃氏……怀潞等五州刺史、虢国公君汉之孙。银青光禄大夫、灵、夏二州都督河寿之女。”《全编》阙载姚爱同任绥州刺史。据此志姚爱同自绥州刺史任上告老致仕,开元九年卒,可知其任绥州刺史在开元初。

又,《文馆词林》卷459李百药《夔州都督黄君汉碑铭并序》载黄君汉贞观六年(692)卒于任上,享年五十二,开元七年立碑之时“嗣子骑都尉河寿”。《全编》据《通鉴》等著录黄氏之祖黄君汉武德元年至六年(618—623)任怀州刺史,贞观六年前任夔州都督,约贞观初至六年任潞州刺史。结合此志,黄河寿任灵、夏二州都督约在高宗时期。

4.卷一六夏州(朔方郡)皇甫恂先天元年(712)

《唐故殿中少监锦州刺史皇甫(恂)公墓志铭并序》(开元十三年十一月卒,十五年八月廿日葬):“属君盗未除,良士先驱,出为渭州刺史,又除银州刺史……雅为朔方道元帅代公所重,扬于旒扆,乃授公使持节都督夏州诸军事兼押党项突厥诸部卌二蕃……公直修臣节,不备世疵,出为万州别驾,稍转荣州刺史……又迁雅州都督。”{2}

《全编》“锦州”卷著录皇甫恂于开元十三年任锦州刺史,据此志可知皇甫恂开元十三年出为锦州刺史,同年卒于任上。又据墓志所载,并结合穆渭生、耿晨二先生之考证皇甫恂景云二年(711)出为渭州刺史,不久迁为银州刺史。先天元年升任夏州都督。开元四年(716)出为万州别驾,不久之后又迁荣州刺史,随后迁雅州都督。

《全编》据《太平广记》所载著录皇甫恂约开元中任绵州刺史,对比此志,并结合穆、耿二先生之考证,我们发现《广记》中所载皇甫恂的字号及其前期历官与《唐故殿中监锦州刺史皇甫公(恂)墓志铭并序》之志主皇甫恂并不相同,可知《广记》所载“贬绵州刺史而卒”之皇甫恂与开元十三年卒于锦州刺史任上的皇甫恂并非一人,而《全编》将之考定为同一人,不确。

又,《全编》比定《蜀中名胜记》卷17重庆府之中所著录之皇甫珣(恂)即《唐故殿中监锦州刺史皇甫公(恂)墓志铭并序》之志主皇甫恂,并据以著录其曾于开元中任渝州刺史。结合此志及穆、耿二先生之考证,皇甫恂开元中曾“录功除益州大都督府司马兼充剑南道支度营田副大使”,而并未出任过渝州刺史。《全编》此条考证不确。

5.卷一七绥州(上郡)姚爱同开元初

《全编》阙载,据《河洛一九一?故朝议大夫守绥州刺史姚府君(爱同)墓志铭并序》补。

6.卷二〇会州(会宁郡)韦衢开元中

《河洛二八二?大唐故正议大夫殿中监闲厩使群牧都使贬南平郡司马韦(衢)府君墓志铭并序》(天宝七载八月十日卒,八载二月廿五日葬):“迁会州刺史。”《全编》阙载韦衢任会州刺史。据此志韦衢终于南平郡司马,志中言其任会州刺史并非会宁郡太守,且天宝元年方改会州为会宁郡,故其刺会州当在开元中。

7.卷二〇会州(会宁郡)李夷吾天宝八载(749)前

《河洛二九一?唐故中散大夫庆王府司马李(夷吾)府君墓志铭并序》(天宝八载卒,九载葬):“又改汝南郡别驾,旋领会宁郡太守,入为庆王府司马。夫人太原王氏……故相州刺史琇之女。”《全编》阙载李夷吾曾任会宁郡守,据此志记载李夷吾天宝八载卒,终官庆王府司马,又言其所任为会宁郡太守,可知其任会宁郡太守当在天宝八载之前。

又,《新表二上》:“夷吾,竟陵太守。”《全唐文》卷282李夷吾小传:“夷吾,睿宗时官竟陵太守”,《全编》据以系其任竟陵太守在天宝中。今对比此志,李夷吾终身之仕履并未有竟陵郡太守的记载,可知《新表》所载有误,《全文》小传当一仍《新表》之误,更误推年代在睿宗朝。

又,李夷吾前夫人太原王氏,其父王琇约在开元中任相州刺史。

8.卷二一银州(银川郡)黄河寿约高宗时

《全编》阙载,据《河洛一九一?故朝议大夫守绥州刺史姚府君(爱同)墓志铭并序》。

9.卷二一银州(银川郡)皇甫恂景云二年

《全编》阙载,据《唐故殿中少监锦州刺史皇甫公(恂)墓志铭并序》补。

10.卷二一银州(银川郡)武令璋天宝初至天宝五载(742—746)

《唐故壮武将军行右司御率府副率使持节银川郡诸军事兼银川太守充押本郡吐蕃党项使沛县开国男赐紫金鱼袋上柱国武(令璋)公墓志铭并序》[4](天宝七载十二月六日卒,十三载闰十一月十一日葬):“于是明主分忧,出佐外台,文武之任非不为。遂拜银川太守兼部落使。位高知命退就闲,归里闾而偃息;坐悌(第)宅而婆娑。终以天年寿龄七十有贰,昊不慜,降此鞠兄。天宝七载十二月六日薨于私悌(第)。”《全编》未著录武令璋任银州刺史。据此志,武令璋天宝初年任银川郡太守,根据志文“位高知命退就闲”的记载,大约在七十知天命之年致仕归里,又据“终以天年寿龄七十有贰,昊不慜,降此鞠兄。天宝七载十二月六日薨于私悌(第)”推算,可推知其任银川太守在天宝初至天宝五载之间。

第三编 陇右道

11.卷二九渭州(陇西郡)皇甫恂景云二年

《全编》阙载,据《唐故殿中少监锦州刺史皇甫公(恂)墓志铭并序》补。

12.卷三六廓州(宁塞郡)殷平光宅之后

《邙洛九三?大周左监门卫将军上柱国陈郡开国公殷府君(平)墓志铭》(圣历二年六月十四日卒,三年一月十一日葬):“光宅之后,频殄西蕃,授右监门卫将军、积石军经略大使、检校廓州刺史、兼知营田事。”《全编》阙载殷平任廓州刺史。据此志,殷平光宅后任廓州刺史。

又,毛阳光《〈唐刺史考全编〉新补订》据洛阳师范学院图书馆藏未刊《殷善征墓志》“父平,左右监门二将军、相州刺史、陈郡公”之记载,推测因殷平约武后时任相州刺史[5]。但据此志,无殷平任相州刺史之记载,仅有殷平于光宅之后任廓州刺史、积石军经略大使的记载,不知孰是?

13.卷三六廓州(宁塞郡)崔思忠神龙元年至景龙二年(705—708)

《大唐故中大夫使持节廓州诸军事廓州刺史上柱国崔公(思忠)墓志铭并序》(景龙二年九月七日卒,开元十五年十月十七日合葬):“神龙元年,制除廓州刺史,兼知积石军事……景龙二年九月七日薨于积石军之公馆,享年六十有三。”[6]《全编》阙载崔思忠任廓州刺史,据此志,崔思忠神龙元年任廓州刺史,景龙二年卒于任上。

14.卷三七叠州(合川郡)武令璋开元十四年(726)

《唐故壮武将军行右司御率府副率使持节银川郡诸军事兼银川太守充押本郡吐蕃党项使沛县开国男赐紫金鱼袋上柱国武公(令璋)墓志铭并序》[4]“上帝封禅,制命镇单于副都护……又换叠、莨贰刺史……忽西戎南越,劳我王师。公披甲前驱,麾戈直进。”《全编》阙载武令璋任叠州刺史,据两《唐书玄宗纪》所载,“上帝封禅”当指开元十三年(725)唐玄宗封禅泰山一事,而“忽西戎南越,劳我王师”是指开元十六年,吐蕃进攻瓜州一事。可知武令璋任叠州刺史当在开元十四年至十六年间。志文又载武令璋曾任莨州刺史,莨州不见史载,《新发现的武令璋石椁和墓志》一文认为系芳州之误,姑且存疑待考。

第五编 河南道

15.卷五六宋州(睢阳郡)赫连钦若开元中

《全编》阙载,据《邙洛一二六?皇唐故坊州刺史赫连(钦若)府君墓志铭并序》补。

16.卷五九许州(颍川郡)曹汾咸通九年至咸通十四年(868—873)

《河洛四五八?唐故天水赵(善心)氏墓志》(咸通九年十一月廿四日卒,十二月七日葬):“不幸遘疾,以咸通九年岁次戊子十一月廿四日终于许州之使宅……忠武军节度使检校礼部尚书兼许州刺史御史大夫赐紫金鱼袋曹汾记。”《全编》据两《唐书?曹确传》及《登科记考》等相关记载,考证曹汾任许州刺史在约咸通十年至十四年。据此志记载,曹汾在咸通九年已在许州刺史任上,其出任许州刺史或更早。

17.卷六〇陈州(淮阳郡)赫连钦若开元中

《全编》阙载,据《邙洛一二六?皇唐故坊州刺史赫连(钦若)府君墓志铭并序》补。

18.卷七〇沂州(琅邪郡)李志久视元年(700)

《河洛一四五?唐故使持节沂州诸军事沂州刺史李(志)府君墓志铭》(久视元年九月十一日卒,景龙二年十一月二日葬):“寻而暴婴风疹,屡乞骸骨,特降恩旨,加朝议大夫、使持节沂州诸军事、沂州刺史,兼赐锦袍,杂彩及绢百段……因奉计入途,次徐方,以久视元年九月十一日终于彭城之北馆。”《全编》据《新表二》所载推测李志任沂州刺史约在武后时期,未系具体之年月。据此志,李志久视元年在任沂州刺史,卒于入计途中。

19.卷七五济州(济阳郡)来景晖约中宗、睿宗时

《河洛一七四?大唐故银青光禄大夫饶州刺史来(景晖)府君墓志铭并序》(开元五年七月十日卒,六年正月十一日葬):“父恒……忠、硖(峡)二州刺史……益州大都督府长史。(来景晖)国子明经擢第……银青光禄大夫,济、饶二州刺史,以亲累谪郴州别驾。”《全编》阙载来景晖任济州刺史。据此志记载,来景晖开元五年卒,时年七十岁,任济州刺史约在中宗、睿宗时。

又,《全编》据《杨炯集》卷4《大唐益州都督府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文并序》之记载著录来恒于高宗时任益州都督,据此志,来恒在高宗时曾任忠、峡二州刺史,益州大都督府长史。

20.卷七五济州(济阳郡)杜万约高宗时

《河洛二八一?唐故濮阳郡临濮县令杜(暄)府君墓志铭并序》(天宝七载十月五日卒,十一月廿四日葬):“皇济州刺史曰万之曾孙。”《全编》阙载杜万任济州刺史。据此志,杜万任济州刺史约在高宗时。

21.卷七七莱州(东莱郡)袁建康天宝十二载(753)

《河洛二九七?扶风窦氏汝南袁夫人墓志铭并序》(天宝十一载七月十一日卒,天宝十二载五月二日葬):“父建康,今东莱郡太守。”《全编》据《元和姓纂》及《新表四下》所载著录袁建康在天宝中任淮阳郡太守,阙载袁建康任东莱郡太守。据此志,天宝十二载撰写此志时,袁建康在东莱郡太守任上。

22.卷七八登州(东牟郡)窦庠贞元中

《河洛三八五?唐故朝散大夫守国子司业上柱国扶风窦(牟)公墓志铭并序》(长庆二年二月四日卒,八月十四日葬):“第五弟朝议郎前使持节都督登州诸军事守登州刺史赐绯鱼袋庠书……长庆二年二月丙寅以疾卒,其年八月十四日葬。”《全编》据《旧唐书》本传、《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一下》、《全唐文》卷761褚藏言《窦庠传》等记载考证其刺登州在长庆二年,藉此认为《唐才子传》卷4《窦庠传》所载其任登州刺史在贞元中有误。但据此志记载,长庆二年窦庠已不在登州刺史任上,或《唐才子传》之记载为是。

第六编 河东道

23.卷八八仪州(辽州、箕州、乐平郡)窦诫盈天宝中

《邙洛二〇四?唐故右卫兵曹参军摄卫尉寺主簿充军器判官扶风窦(展)府君墓志》(乾元初卒,大历十四年二月五日葬):“府君讳展字伯良,其先扶风人也……祖讳诫盈,银青光禄大夫,青、棣、仪三州刺史。”毛阳光《〈唐刺史考全编〉再补订》[7]据《全唐文补遗》第7辑[8]录文补窦诫盈任棣、义二州刺史,但据《邙洛》刊布的图版,“义”乃“仪”之讹,窦诫盈实刺“仪州”而非“义州”。

24.卷九二蔚州(安边郡、兴唐郡)陈福高宗时

《河洛二七四?大唐故大理评事陈(居)府君墓志铭》(天宝四载十一月六日卒,十二月廿二日葬):“祖讳福,使持节蔚州诸军事蔚州刺史兼大同军使。”《全编》阙载陈福任蔚州刺史。据此志之记载推测,陈福任蔚州刺史约在高宗时。

25.卷九六朔州(马邑郡)张玄高宗时

《河洛一六五?唐故朝散大夫行洋州长史李府君(正本)墓志铭并序》(开元二年五月廿三日卒,十一月六日葬):“时有朔州刺史张玄受赃至钜万,累按不得情。高宗问法官谁可为使?刑部郎中狄仁杰荐公。”《全编》未著录张玄任朔州刺史,据此志记载,张玄曾在高宗时任朔州刺史。

第七编 河北道

26.卷一〇〇相州(邺郡)王琇开元中

《全编》阙载,据《河洛二九一?唐故中散大夫庆王府司马李府君(夷吾)墓志铭并序》补。

27.卷一〇一卫州(汲郡)夏侯昇元和十五年(820)或长庆元年(821)

《河洛三九〇?唐故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詹事陈州长史兼侍御史食邑三百户谯郡开国男夏侯(昇)公墓志铭并序》(长庆四年七月二日卒,十一月廿五日葬):“洎相国李公节制魏郡,闻天请公,诏从之。迁澶州长史兼太子詹事。时幽镇阻兵,卫州当贼之要冲,藉公镇抚,又以公摄卫州刺史。后从相国入觐。”《全编》阙载夏侯昇任卫州刺史。志中所载之相国李公当是元和十五年十月至长庆元年九月任魏博等州节度观察等使的李愬[9],可知夏侯昇摄卫州刺史当在元和十五年或长庆元年。

28.卷一〇一卫州(汲郡)尔朱杲长寿二年(693)前(不之任)

《河洛一三四?大周故秋官尚书秀容县开国男尔朱(杲)府君志石文》(长寿二年正月廿四日卒,三年十月三日葬):“(尔朱杲)坐来俊恶事,改授卫州刺史,不之任,致仕于家。”《全编》阙载尔朱杲任卫州刺史。据墓志记载,尔朱杲在武后时贬卫州刺史,当在武后长寿二年前。

29.卷一一四瀛州(河间郡)刘翁勃约武后时

《河洛一九三?大唐故庐州司马刘公(思贞)墓志并序》(开元十年八月三日卒,十一月五日葬):“瀛州刺史翁勃之子。”《全编》阙载刘翁勃任瀛州刺史。据此志,刘翁勃任瀛州刺史约在武后时。

第八编 淮南道

30.卷一二三扬州(兖州、邗州、广陵郡)崔郸大中元年至四年(847—850)

《唐故淮南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管内营田观察处置等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兼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御史大夫上柱国清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赠司徒崔公(郸)墓志铭并叙》(大中四年七月廿一日卒,十一月十六日葬):“唐昭献皇帝得贤相,清河崔公讳郸字晋封。平大政三载,罢相印后七年,当大中皇帝临天下,改元之始作镇淮海,四年七月廿一日薨于治所。”[10]《全编》据《新唐书》本传及《东观奏记》之相关记载,定崔郸任淮南节度使在大中元年至三年。据此志,崔郸大中元年出镇淮海,四年七月廿一日卒于淮南节度使任上,是知其任职年月当在大中元年至大中四年,《全编》所系时间有误。

31.卷一二五滁州(永阳郡)夏侯孜会昌中

《河洛四三五?唐故尚书库部郎中赠工部尚书谯郡夏侯府君夫人赵郡太夫人李氏归祔志》(大中七年七月廿日卒,十月十六日葬):“会昌中,(夏侯孜)刺滁州,太夫人进赵郡大君。任婺州刺史,进赵郡太夫人。”《全编》阙载夏侯孜任滁州刺史。据此志,夏侯孜会昌中任滁州刺史。

又,《全编》据两《唐书》本传所载,定夏侯孜任婺州刺史约在大中初。据此志,夏侯孜任婺州刺史在滁州刺史之后,当都在会昌中。

32.卷一二八舒州(同安郡、盛唐郡)韩复大中五年(851)前(不之任)

《唐故通议大夫守太子左庶子上柱国韩(复)府君墓志铭并序》(大中五年六月十八日卒):“除舒州刺史,中谢时言毕,拜不就列,改授左庶子。”[11]《全编》阙载韩复任舒州刺史。据此志,韩复在大中五年前除舒州刺史,但未之任,改授左庶子。

33.卷一三一蕲州(蕲春郡)祖孝基约高宗时

《河洛二〇二?大唐故朝请郎行许州长社县丞祖君(好谦)墓志铭并序》(开元十五年七月十三卒,十月十七日葬):“祖孝基,皇给事中、太子家令、雍州别驾、司农卿、蕲州刺史、容城男。”《全编》未著录祖孝基任蕲州刺史。据此志记载,其任蕲州刺史约在高宗时。

34.卷一三五安州(安陆郡)韩复开成中

《唐故通议大夫守太子左庶子上柱国韩府君(复)墓志铭并序》:“迁大理正,素熟刑法,议谳必中。拜安州刺史,继前政之善而革其弊,添减停值,皆惬人意……历国字司业、□府少卿、大理少卿、洋州刺史。辞郡经岁未得官。舅左散骑常侍公权见宰座云:韩复中外同词云:人说韩复醉归则信,云犯十钱赃则不信,诸座美之。”[11]《全编》阙载韩复任安州刺史。据此志,韩复罢洋洲刺史之后,“经岁未得官”,其堂舅柳公权时任左散骑常侍,为之言于宰坐而得官舒州刺史,但是“拜不就列”。又据《旧唐书?柳公权传》:“武宗即位,罢内职,授右散骑常侍……累迁金紫光禄大夫……复为左常侍。”[12]据此推算,公权拜左散骑常侍不早于会昌中,故其任洋州刺史当在会昌、大中年间,《全编》“洋州卷”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系于大中、咸通间不确,当据改,而其拜安州刺史约在开成中。

第九编 江南东道

35.卷一四一杭州(余杭郡)姜絪永徽四年至六年(653—655)

《邙洛五九?大唐故持节杭州诸军事杭州刺史姜府君( )墓铭并序》(永徽六年十一月一日卒,显庆元年十一月十二日葬):“君讳 字纪,陇西天水人……(贞观)十九年督征辽运漕以强举飞名,寻拜文州刺史……(永徽)四年,授中大夫,仍守旧职。俄以吴越之地,征侧□灾,气沵即平,镇扶是要,特加正四品守杭州刺史……永徽六年十一月一日寝疾卒于州部,春秋五十有六。”

《全编》阙载姜 拜文州刺史及杭州刺史。毛阳光《〈唐刺史考全编〉再补订》[7]53-65据金夫《唐姜纲墓志考释》补,然误读“ ”为“纲”。据《邙洛》图版当以“ ”字为确。故永徽四年至六年任杭州刺史者为姜 。

36.卷一四五婺州(东阳郡)夏侯孜会昌中

《全编》阙载,据《河洛四三五?唐故尚书库部郎中赠工部尚书谯郡夏侯府君夫人赵郡太夫人李氏归祔志》补。

37.卷一五九饶州(鄱阳郡)来景晖约中宗、睿宗时

《全编》阙载,据《河洛一七四?大唐故银青光禄大夫饶州刺史来府君(景晖)墓志铭并序》补。

第十编 江南西道

38.卷一七四澧州(澧阳郡)袁复天宝中

《河洛三二二?唐故瀛州长史袁(倕)府君墓志铭并序》(大历八年四月廿七日卒,大历九年五月四日葬):“父复,皇澧阳郡太守。”又,《河洛三七四?唐故将仕郎试太常奉礼郎袁(公和)府君墓志铭并序》(元和八年十二月廿日卒,元和九年正月十三日葬):“祖复,皇澧阳郡太守。”《全编》阙载袁复任澧阳太守。二志均称袁复任澧阳郡太守,可知当在天宝中。

第十一编 黔中道

39.卷一七九锦州(卢阳郡)皇甫恂开元十三年(725)

《全编》“锦州”卷著录皇甫恂于开元十三年任锦州刺史,但又云:“按《通鉴》记此事在开元八年十月,未知孰是。姑从《旧传》。”今据《唐故殿中少监锦州刺史皇甫公(恂)墓志铭并序》可知皇甫恂开元十三年出为锦州刺史,同年卒于任上,可证《通鉴》所记不确。

第十二编 山南东道

40.卷一九七房州(房陵郡)姚元庆天授元年(690)

《大周故朝散大夫守文昌台司门郎中检校房州刺史姚府君(元庆)墓志铭并序》(天授元年十月六日卒,二年一月十日葬):“大周革命,万国惟新……制授朝散大夫守司门郎中检校房州刺史……以天授元年十月六日暴薨于履顺私第,春秋六十有五。”{1}《全编》阙载姚元庆任房州刺史。据两《唐书》记载,武周革命改元天授在其年九月。又据此志,武周革命后,姚元庆得授房州刺史,同年十月卒于任上。其任房州刺史在天授元年九月至十月间。

41.卷一九八峡州(夷陵郡)来恒高宗时

《全编》阙载,据《河洛一七四?大唐故银青光禄大夫饶州刺史来府君(景晖)墓志铭并序》补。

42.卷二〇二忠州(临州、南宾郡)来恒高宗时

《全编》阙载,据《河洛一七四?大唐故银青光禄大夫饶州刺史来府君(景晖)墓志铭并序》补。

第十三编 山南西道

43.卷二〇九洋州(洋川郡)韩复会昌中至大中初

《全编》阙载,据《唐故通议大夫守太子左庶子上柱国韩府君(复)墓志铭并序》补。

44.卷二一三集州(符阳郡)萧铉武德、贞观中

《河洛一四四?大唐洺州合宫县丞魏承休故妻萧氏(贝娘)墓志铭》(景龙二年三月十五日卒,廿二日葬):“曾祖唐集州刺史。”《全编》据《新表一下》萧氏齐梁房之记载,系萧铉约高宗时任集州刺史。据此志记载,萧铉为隋内史令萧琮之子,萧贝娘曾祖。贝娘景龙二年卒时33岁。又,《隋书?萧琮传》载其子萧铉隋末已任襄城通守,故以此推知萧铉任集州刺史当在武德、贞观中,不会迟至高宗时。

45.卷二一六阆州(隆州、阆中郡)韩述元和七年(812)前

《唐故通议大夫守太子左庶子上柱国韩府君(复)墓志铭并序》:“父述,皇阆州刺史,赠太子少保……后居少保丧于亲仁里……既免丧,逾岁进士及第。”[11]《全编》“郎州”卷据《元和姓纂》之记载,著录韩述为郎州刺史。又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于“阆州”卷著录韩述任刺史约在元和中。今据志文可知,韩述仅任阆州刺史,《元和姓纂》所载“郎”当系“阆”之误,《全编》“郎州”卷当删去韩述条。又,《登科记考》卷18载韩复登科事迹,以韩复卒于大中五年享年69岁推算,韩复当在元和十年(815)登第,时年36岁,因其“既免(父)丧,逾岁进士及第”,可知韩述卒年当在元和七年左右,其任阆州刺史当在此前。

第十四编 剑南道

46.卷二三四荣州(和义军)皇甫恂开元四年(716)

《全编》阙载,据《唐故殿中监锦州刺史皇甫公(恂)墓志铭并序》补。

47.卷二三五简州(阳安郡)沈嶷神功二年(698)

《河洛一七九?大唐故简州刺史赠常州刺史沈府君(嶷)墓志铭并序》(神功二年六月八日卒,开元六年十一月十二日葬):“(公)以廿有六岁,敕授左千牛备身……制授和州刺史,寻转简州刺史……以神功二年六月八日薨于简州之官第。”《全编》阙载沈嶷任简州刺史。毛阳光《〈唐刺史考全编〉新补订》据此志补,但误读“嶷”为“疑”。《全编》“和州”卷及《元和姓纂》作“嶷”,不误。

48.卷二三八雅州(卢山郡)皇甫恂开元四年

《全编》阙载,据《唐故殿中监锦州刺史皇甫(恂)公墓志铭并序》补。

49.卷二四八文州(阴平郡)姜絪贞观十九年(645)

《全编》阙载,据《邙洛五九?大唐故持节杭州诸军事杭州刺史姜(絪)府君墓铭并序》补。

参考文献:

[1]郁贤皓.唐刺史考全编[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

[2]赵君平.邙洛碑志三百种[M].北京:中华书局,2004.

[3]赵君平,赵文成.河洛墓刻拾零[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

[4]王勇刚,白宝荣,宿平.新发现的武令璋石椁和墓志[J].考古与文物,2010(2):20-29.

[5]毛阳光.《唐刺史考全编》新补订[J].文献,2006(1):36.

[6]王其祎,王京阳.《唐崔思忠墓志》考释[J].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第11辑:196-203.

[7]毛阳光.《唐刺史考全编》再补订[J].文献,2007(2):65.

[8]吴刚,主编.全唐文补遗:第7辑[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0.

[9]吴廷燮.唐方镇年表:卷4:魏博[M].北京:中华书局,1980:608-609.

[10]何汉儒.唐崔郸志探微[J].书法丛刊,2009(1):38-43.

[11]赵力光.新出柳公权撰《韩复墓志》考释[J].文物,2009(11):91-96.

[12]刘昫,等.旧唐书:卷165:柳公权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194311.

猜你喜欢

刺史墓志
为何唐代文人多任“刺史”
为何唐代文人多任“刺史”
为何唐代文人多任“刺史”
为何唐代文人多任“刺史”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辽耶律公迪墓志考
辽代《韩德让墓志》疏解
南阳出土两方唐代墓志
辽代《耶律弘礼墓志》考释
The Establishment of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of BaShu in the Tang Dynas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