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富有节奏

2012-04-29荆伍备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2年3期
关键词:浪头孔乙己感情

荆伍备

语文课堂教学的节奏是指语文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资源及教学环境的实际情况,对课堂教学的流程、教学内容、教学语言、教学思维、教学情感等因素进行调节控制,使课堂教学合乎教学规律的周期性变化的运动形式的教学行为。有些教师上课随意,天马行空,想到什么讲什么,看似旁征博引,左右逢源,挥洒自如,实则盲人摸象,乱打乱撞,教学情节颠来倒去;有的盲目要求学生合作探讨,教师不会进行有效的调控;供学生探讨的问题本身就是毫无意义的枝节问题;学生借探讨之名,行随意讲话之实;教学活动松松垮垮,教学时间无情流失,课堂是少、慢、差、费的课堂等等。因此,改变课堂教学的节奏是一门艺术。教学有其本身特有的过程、节奏,每一节课都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终结。如果平淡铺陈就会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力,将语文课中应有的艺术魅力和文学感染力化为乌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把握规律性和重复性的教学节奏进行变化,才能增加教学的吸引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在教学过程处理上,要注意快慢适宜、详略得当

设计教学节奏时,宜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安排内容要错落有致,分配时间要大体适当。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个中原因,虽说十分复杂,但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应是问题的主要症结。正是由于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正是由于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注入式,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才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的沉闷,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导致学生语文能力的局限。因此,语文教学要提高课堂效率,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特别要注重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实践。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要详略得当,不可平均用力,即课文内容要讲到点子上。若按照“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这种八股味很浓的程式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就难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教学效率必然低下。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课文的重点,牵动一隅而提挈全篇,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春》一文,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意境深邃,阅读它不仅是一种美的享受,艺术的欣赏,而且也可以从中受到启迪。要教好这一课,关键在于指导学生朗读。如何指导学生朗读呢?首先要对课文中那哲理性的主题有所理解,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才能懂得文章的深刻含义。在此基础上去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文章的重点进行教学设计,就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在教学态势的处理上,要符合学生的思维节奏,做到起伏有致

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活动本质上是学生思维的活动,学生思维活动的质量如何,是衡量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调查表明:一节课当中,学生的认知积极性呈现一个波形,最初的3~5分钟注意力不稳定,其后的30分钟是一般学生进入注意力最积极的时期,下课前7~10分钟注意力又开始逐渐趋于衰退,这为我们设置教学起伏划定了大致区域。在一堂课的开头,设计的问题要难度适当,于不知不觉中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而那些要求较高、强度较大的思维训练,要放在学生思维活动最积极的时间内进行;至于下课前几分钟,不妨安排一些听说读写的小活动,以达到在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学生如果较长时期处于较强烈的激动水平,对他们学习较困难的内容就会有干扰。因此在教学黄金时间内,高潮之前要有几个小浪头作铺垫。如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执教的《捕蛇者说》,“高潮”与揭示课文的立意是一致的,即论述“赋敛之毒有甚是蛇”。为了达到“高潮”,前面又设计了几个“浪头”,作为“蓄势”:第一个“浪头”是揭示蛇之“异”,“黑质而白章”是色异,“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是毒异,“可以已大风、挛、瘘、疠,去死肌,杀三虫”是用途之异;第二个“浪头”是捕蛇之利与害,利在可以“当其租入”,害在被蛇咬死者多;第三个“浪头”是赋敛比蛇还毒。

三、在教学的情感把握上,要自然流露同频共振

课堂教学中的感情节奏不单单表现为感情强弱的变化,更表现为各种不同感情的转换和变化,如激昂、平静、愉快、悲哀、得意、紧张、悠闲、愤恨、同情等,这种感情的变化形成课堂教学的感情节奏,使语文课堂教学的美育效果得到充分实现。在情感节奏把握上要注意两点:第一,就总体而言,无论教什么课,课堂的感情节奏应和文章的感情相吻合,当喜则喜,当怒则怒,不如此,则难以“披文入情”,难以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第二,师生感情节奏应完全一致,只有如此教与学才能达到同频共振,才会有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师写出。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例如,我在教《孔乙己》一课时,先让学生在预习中阅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课堂上以“鲁迅为什么给主人公起个‘孔乙己这个名字”为题,启发学生设想一下孔乙己是怎样的人,然后与学生一起讨论“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句话的作用,再让学生思考“孔乙己处在怎样的一个社会里”、“为什么孔乙己出场才可以笑几声”两个问题,最后以“孔乙己是怎样的一个人?可怜吗?可恨吗?可爱吗?”启发学生归纳课文。这样教,不仅节省了教学时间,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独立思考,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提高。

四、在教学方式的运用上,注重动静相生

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间隔变换,有助于学生消除疲劳,保持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教师组织教学时,要巧于安排教学方式,使之有动有静,动静结合,如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动手教师指导、学生自学教师辅导等教学双边活动,按照科学顺序有机组合起来,使教学活动在动静交替中有节奏地进行。如教学《钱塘湖春行》,教师先点拨各诗句的关键词含义,然后鼓励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中发挥想像,之后因势利导展开“说美”“唱美”,男女生分组比赛,看谁能把西湖的美说得透彻,看谁能为此诗谱曲。“想美”为静,学生沉浸在美的氛围中;“说美”“唱美”为动,学生深刻领会全诗,且此诗套用《同一首歌》的曲调后琅琅上口,背诵如流。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的节奏原则,要求课堂教学的运动形式必须符合语文学科的教学规律、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和审美教育的规律。

猜你喜欢

浪头孔乙己感情
随波逐流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惊魂普吉岛,生死浪头终抵岸
孔乙己(下)
孔乙己
带着感情
带着感情
感情强烈的叹号
你永远等得起一份对的感情
畅游亚龙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