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化解债务风险的筹资渠道探析

2012-04-29霍彩珍李丽红户艳领

会计之友 2012年32期
关键词:风险

霍彩珍 李丽红 户艳领

【摘 要】 近年来,有关高职院校债务风险形成与化债资金筹措渠道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新的经济形势及信贷环境的变化也给研究带来了新的契机。文章阐述了高职院校过度负债的弊端,分析了债务风险的形成,并在考虑成本效益、普遍性与针对性等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国情探索适合高职院校发展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多元化化债筹资渠道。

【关键词】 化债; 风险; 筹资渠道

引 言

始于上世纪末的扩招,大大加快了高校扩张的速度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化。据《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年度报告》公布,到2009年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964.8万人,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6.5%,向普及型大学阶段迈进。与此同时也伴生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为应对教育投入资金紧张而增加大量债务,进而加大了高校债务风险。各地的大学城、高校园区不断涌现,越来越重的负债包袱逐渐浮出水面。在政府预算增长有限、资金筹措渠道单调的前提下,很多高职院校形成了过度的信贷依赖。在新的形势下又产生了贷款展期和倒贷难度加大、高校新增贷款难等一系列问题。

2009年1月,教育部首次将“化解高校债务风险”列入年度工作要点。2010年11月,财政部和教育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减轻地方高校债务负担、化解高校债务风险的意见》,明确指出做好高校化债工作是防范学校财务风险的重要举措。鉴于此,必须开展优化、拓宽化解债务筹资渠道的研究,这有利于高职院校减少甚至清除化债过程中难以解决的自身问题、共性问题;有利于筹融资渠道的拓展,为高职院校提供单一或多种方式组合的化债措施,为探索高职院校资金筹措渠道增添新的思路。

一、高职院校过度负债的弊端

高校债务是一把双刃剑,通过举债为学校发展筹措资金借以弥补资金投入的不足,有利于学校教学环境、教学设备水平的快速提高。科研投入的增加带动了教育水平的快速提高,学校硬件环境改善的同时吸引了大批教育骨干、专家的加入,从而进一步增加学校的师资水平与生源吸引力,增加学校向心力,促进了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

凡事需有度,债务一旦超过高校自身的承受能力,上述有利方面就会向对立面转化。近年来由于负债规模过大或筹资渠道单一等问题,一些高职院校早已债台高筑甚至面临严重的债务危机,每年新增收入只能勉强支付贷款利息,甚至进入了举新债还旧债的恶性循环,一旦银根缩紧、信贷萎缩必然导致资金链条的断裂,沉重的债务负担已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桎梏。

巨额债务有如一个沉重的包袱,使得高校不得不缩减各项事业、公共开支,科研投入的降低直接影响到教学水平的进步,人才引进、师资培养等支出的减少也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巨额债务还常常伴随资源的浪费,容易使职工感到前途迷茫产生离心力,进而影响学校声誉。这与扩大教学规模的初衷是相违背的,大众化教育的前提是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而不是倒退。

二、高职院校债务负担的形成

(一)新校区等基本建设的大量投入直接导致了巨量债务的形成

高职院校资金较为紧张,许多院校陷入债务泥潭难以自拔,究其根源在于高职院校的扩招带来的校区扩张。随着入学人数的不断扩大,原有的教学设备、场地、软件等教学资源难以与之相适应,扩张校园规模、建设新校区、购置教学硬件提上日程,而教育经费拨款、学费收入、信贷资金是高职院校资金来源的三大渠道,在教育经费拨款、学费收入增长有限的前提下,信贷资金成为众多高职院校扩张中解决资金来源的法宝。债务缺口短期难以平复,必然导致捉襟见肘,一旦协调不当就会出现资金断裂。

近年来随着还债期的相继临近,高额的贷款利息以及还债本金给许多学校带来了巨大的还款压力。利率增加、生源继续扩大难以为继等因素扩大了债务风险的影响。

(二)单调的筹资渠道间接导致信贷规模的扩大

教育经费拨款、上级补助收入、教育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以及科研事业收入等构成了高职院校资金的主要来源。其中主要为教育经费拨款和事业收入,其他方面的筹资渠道应用较少。由于一方面学费标准基本固定,很难增加,并且根据规定学费收入中需按比例划分教学经费、就业指导等专门用途;另一方面近年来在通货膨胀的影响下,学生教育资金投入、事业支出、公共支出以及后勤服务支出却在快速增加,支出与收入的增速不同步加大了高校的债务风险。近年高校生均拨款有了较快增长,但高校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仍待进一步增长,地方院校从中央财政申请数量有限,加之地方政府财力不均,拨付给高校的还贷补贴也不均衡。

(三)过度建设与重复建设浪费化债资金

高校作为教育机构,不能讲排场搞面子工程,然而在新校区扩建过程中许多高校过度追求硬件建设,并将之作为学校档次的直接外在体现,作为吸引生源的砝码。办公楼、教学楼豪华气派,试验设备、仪器过于高端昂贵而只能观摩不能实际操作,以致于束之高阁,使用频率极低;项目可行性报告及用款计划的主观性、形式性问题还存在,一些项目重复建设,一些未过使用期限的项目被急于上马的同类项目所代替,这些行为的直接后果就是资金的浪费和大量占用,债台高筑,财务风险加大。扩张过度、管理不力基本可以概括为内在因素,是加大债务风险的主要成因。资金的监管至关重要,然而这一重要环节却被许多高校所忽视,资金的效益问题也未能重视起来。

三、化解债务风险的筹资渠道探索

目前高校资金来源的三大主力渠道为财政拨款、学费收入和银行信贷。其中财政拨款、学费收入与国家政策和国情有关,增长缓慢,无法依靠其获得大量增量资金,许多高等学校只能将贷款资金作为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的必要补充,而高校的公益性、非盈利性决定了这种高成本、有偿性的银行信贷成为自身的沉重包袱。此外,根据规定目前我国高校还不能通过发行股票来筹集资金。鉴于此,为了优化资金结构、减轻债务压力,必须探索其他具有操作性高、效率高、成本收益比合理的筹资渠道。

(一)外部措施

1.政府及金融机构对学校化债的政策支持

2011年,财政部、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地方高校化债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化债工作的有关支持政策,提出“谁贷款、谁负责”的原则。考虑成本收益因素,应逐步增加财政拨款力度,提高生均拨款数额,在利息支付上实行贴息政策。

银行方面,在严格控制新增贷款产生的要求下,“举新还旧”已大大受到限制,此时应在偿还本金上协调延长信贷期间、降低利息方面做工作。对于无力偿还债务的学校,银行应修改合同或增加补充规定,通过减息或延长还债期间,将高校债务盘活,缓解高校紧张的资金链。

2.制定具体可操作的措施扩大捐资助学的比重

一些发达国家的社会捐赠已经较为普遍,逐渐成为经费来源的主要渠道。我国社会捐赠以及教育基金会的资助仍有广阔的空间,基金、社会团体、个人均可作为捐赠的主体,目前社会知名度高的院校往往较知名度低的院校更容易获得捐助。

强化社会力量对教育发展以及对高职院校化债的支持,拓宽筹资渠道。高职院校捐赠应与一般捐赠区别开来,突出重点,捐赠主体范围也应扩大。学校应制定完整制度,成立相应部门来执行捐赠程序,提升社会捐赠的频率与可操作性。具体来说,高职院校应成立相应的资金筹措机构,也可在财务部门下抽调人员组建,其职责为专门负责筹资渠道的拓展与实施。对于捐赠,高职院校应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宣传部门的配合,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发布捐资助学的公告,明确公布捐资的程序、捐资人所享有的各项权利,在政策上向激励机制倾斜,改变捐资完毕即活动结束的惯例,开启后捐资时代,即捐助资金到账以后,捐资人所享有的学校名誉、资金监督、执行建议、资金跟踪效果等权利要由专人定期形成报告报于捐资人。

虽然我国目前捐赠总体所占比例较小,但在我国传统道德数千年传承的大环境下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企业的捐赠是对社会的回报,是对人才培养的支持。在具体操作上应引导捐赠主体的自发捐赠,消除其管理顾虑,为其提供相应的精神回报,通过强化监督使其参与或监督到资金的后期执行过程。通过捐赠构建企业与学校的联系纽带,建立企业人才储备库,实现企业的人才优先录用权。

3.资产置换收入是化解高校债务的重要资金来源

近年来,将土地置换作为解决债务问题的一条渠道在一些省份已得到应用,如江苏、江西、浙江等地出台了相应的意见和管理办法,但是高校转让国有教育用地的法律依据仍需进一步完善,老校区置换为新校区,暂时能够缓解债务压力甚至全部清偿债务,但同时也失去了老校区的地理优势、交通优势,并且新校区的建设所需资金数额巨大,原有一些实验室、设备等移动后能否有相应资金支持进行重建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二)内部措施

应探索一条治标与治本结合的内部渠道,制定一套成熟的高校化债体制,创建科学高效的筹资与化债环境。

1.健全管理组织机构,合理分工确责

在管理上,明确责任与义务,对财务实行问责与激励机制,建立完善相应的资金监督机制,对化债资金实行动态跟踪,杜绝建设资金无故超计划、超期限的现象;监督、审计适当的贷款规模与期限,降低财务风险;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将内部资金统筹安排,整合重复资源,在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节约资金。

2.提升资金需求计划的准确性与合理性

信贷规模的确定涉及众多部门,在上报资金计划的时候要求用款部门详细制定计划并上报,财务部门或专门的资金计划审核小组对用款计划详细审核后提出意见,协调资金,上报院长办公会讨论,最后再返回财务部门执行。具体来说通过赋予财务部门资金预算审核与调整权,严格把关预算资金、控制规模。各部门如基建部门上报基础建设资金计划时应严格计算,对于重复购置教学设施和实训建设、基础建设标准过高的计划要求进一步整改优化,务必使计划资金做到最优而无浪费。

财务部门根据资金需求规模、既有债务规模、还款计划等因素,综合制定详细的资金筹措渠道,确保计划偏差最低,变单一信贷资金为多渠道资金筹措,并与银行协商制定合理的信贷周期,避免债务偿还过于集中而形成资金链断裂。

3.制定奖励机制

提高资金的运营效率、合理安排债务资金规模与周期、拓宽筹资渠道是财务部门的职责范围,本职工作本应不谈奖励,但是对于通过积极努力拓展资金从而减少债务、利息的支出,避免财务风险等成绩优秀的人员及部门应给予适当奖励,奖励形式以名誉为主、物质为辅。奖励标准的确定要严格科学,具体来说可以将资产负债率、负债规模变化率、资金筹措渠道拓宽而导致的同等债务规模下年利息支出的减少率、社会捐资助学提升率等可操作性指标纳入奖励系统,并制定相应权重。

4.校办产业等多种形式的创收对化债的推动

应制定详细的校办产业发展方案,推动校办产业快速发展,推动科研成果、课题、咨询、专利的校企合作与价值化。可通过与社会联合办学、开展深层次成人教育及技能培训将知识价值体现出来。此外出让学校闲置资产、出租设施等措施也是创收的有益尝试,将节约作为化解债务问题的一把利剑,开源与节流并重。

5.采取新的衍生工具优化债务结构

传统的银行贷款手续繁杂,在购买设备或大型基建项目时可以部分采用融资租赁等形式,在不筹措全部资金的前提下使项目上马,待租期结束根据事先签订的协议优先免费或以很小代价取得所有权,这对于巨额债务缠身的高校来说便于安排债务结构,减少债务规模和利息支出,减小债务风险。

高职院校必须化解巨额债务,形成资金的良性循环,筹资渠道的研究不仅是化解债务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健康发展的研究趋势。

【参考文献】

[1] 徐睿.从化债谈高校债务风险防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22).

[2] 张忍干.从案例分析看高校债务现状及对策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09(6).

[3] 杨晓辉.高校多元化筹资的困境及其制度建设[J].前沿,2012(7).

猜你喜欢

风险
浅析建业住宅集团内部控制基本情况
资产证券化风险探讨
关于深基坑施工的安全管理和防范策略
预付账款的管理及风险防控措施探究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策略
我国P2P网络借贷的风险和监管问题研究
浅析应收账款的产生原因和对策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