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探析

2012-04-29崔丽敏

中国市场 2012年35期
关键词:体育教育高职院校教学模式

[摘 要]大学阶段是学生体育意识和终身锻炼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本文从体育教育的发展背景入手,分析体育教育的作用,阐述体育教学的基本模式,并选用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两个专业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改革试点追踪调查,旨在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35-0087-02オ

根据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全国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与要求,体育课程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为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改革提出新的要求。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建立的,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每一步教学程序都是学生按教师的指令运作的。而国内外出现的种种现代教学模式,其发展的趋势之一,就是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注重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强调教学着眼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这是现代教学的时代特点。因此,作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必须落实到提高学生知识质量的基点上,从而达到使学生最大限度的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和锻炼身体的教学目标。

1 高职教育发展特征

11 特征

高职教育有两大本质特征:一是“高”,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二是“职”,是职业教育。体育教育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全面能力为核心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应把发展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作为传授其未来可能从事职业所需的特殊体育知识、技能,即体育教学。为了使学生能适应未来职业工作的需要,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育需要改变原有的传统课程模式,开设体育课程,增加与各种职业相应的体育教育内容,为准职业人的健康素质打下扎实基础,引领终身体育。

12 理念

在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中,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是核心,多年以来,各高校结合各自的特点,对高校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实验研究。这些模式都是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健康快乐为目的。高职院校的教育是根据“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就业为导向,坚持以育人为本,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有较强动手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因此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也必须围绕这一目标,以健康教育思想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健康第一”、引领“终身体育”、全面发展素质的现代教育观,积极创设课内外、校内外一体化的体育课程结构,在增进学生健康、增强体质和培养体育素养的同时,积极推进创新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学就是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和未来可能从事第一职业的特点与需要,培养与未来职业人职业技能、身体、心理有关的体育知识、一般身体素质、职业特殊素质和终生体育锻炼能力,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2 体育教育的作用

21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ヌ逵教学要完成的任务,不是仅仅以技能为中心,而是以包括身体、智力、思想、情感、态度在内的全面教育。通过体育课学习,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拼搏精神、文明行为习惯,增强他们的组织纪律性和团队精神;改善学生的神经系统机能,提高神经细胞活动的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记忆力、灵活的思维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为智力开发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还可以让学生充分领略体育运动健与美的魅力,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因此,体育教育是把德、智、美、劳有机结合起来,全面促进学生发展。

22 培养学生职业体育素质

每个专业都有明确的职业能力要求,比如:造价类专业学生从事工作多属“伏案型”,所以对颈部、上肢以及腰腹呈现较多发展要求;设备专业类学生呈“站立型”特征,因此对下肢腰腹部位的发展需求较高,学生对身体素质发展部位要求体现出较强的“职业性”。不同的专业在社会适应能力、抗挫能力、社交能力、礼仪服务等方面也要求不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有利于学生各种职业体育素质的培养和拓展,有效地减轻工作倦怠和亚健康状态。

23 学校体育要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

体育课程结构与内容应进行改革,要把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内容纳入体育课程体系,把课内和课外体育联系起来,把现实目标与未来目标结合起来,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和未来可能从事的第一职业特点,贯彻“健康第一”教育指导思想,在学生成长的黄金期,使他们养成体育兴趣,掌握运动技能,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健康。

3 体育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有好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体育教学模式是指根据学校体育教学条件、学生身心条件和学生未来职业特点,设计并实施的体育教学过程和内容模式。

31 教学目标

体育教学必须配合育人的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产学和德育、美育、专业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实现体育课“课内外一体化”,创造条件达到体育课程“校内外一体化”,使学生在学习中既注意体育能力的提高,又重视体育意识、健康意识和体育兴趣的形成,完善他们的人格和个性。

32 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它的主要内容集中在岗位所需要的能力培养上。因此,体育教学应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强调基本体育素质教育与职业体育素质教育的结合,突出专业性和特色性。

33 教学课程设置模式

根据高职院校办学特点,认为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学制可确定为两个学期(“1”代表一个学期),课程按以下模块设置:“1+1”模式。入学第一学期先学习一学期体育基础课,然后再学习一个学期的体育选项课,也就是说根据自己所喜爱的体育项目来选定项目进行学习。这种模式是新学制背景下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强调体育教学的实用性,是培养“准职业人”岗位体育课程比较理想的设置模式。

34 教学方法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教育效果不仅体现在生理、心理的变化上,还要体现在综合体育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与形成,重视对学生体育兴趣和能力的培养。由于体育教学授课时数的相对减少,学生在校期间接受体育教学的时间有限,可采用以下几种模式开展教学。第一,“班级授课制”模式。一种是由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时间、授课教师的管理模式,其特点是在自主选择的学习时间内,学生可根据自己爱好、兴趣体育基础和阶段性进行学习;另一种以教学班为单位,学校安排好指导老师,在固定时间内,学生接受统一教学内容。这样便于学校管理,但不利于培养学生个性教育,体育项目局限、单调。第二,“课外体育运动制”模式。一种以提高学生运动成绩和训练竞技水平为目的,不受授课节时数限制;另一种是以人为本,针对学生的不足或特点开设各类学习班,其特点是注重增强学生体质,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但对学生管理难度大,实际操作受制因素较多。第三,“课外体育俱乐部制”模式。随着学院管理教育的发展,系部之间有能力成立各项目的俱乐部。比如:篮球俱乐部、乒乓球俱乐部等,推行各系部课外体育俱乐部制,可以充分利用校内的体育资源和教学资源,达到资源共享。

4 实践应用与反馈结果

对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2010级造价专业、设备专业(80个人,每周2课时)按照体育教学课程设置的“1+1”模式,运用“班级授课制”与“课外体育运动制”进行教学改革试点。学生实习期满返校,对这两个专业的毕业生进行关于体育教学影响“准职业人”健康素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因素的问卷调查。发放问卷表1、表2、表3各160份,每种表各回收141份(表略)。

表1说明不同专业的学生由于所授课程时数、课程设置模式不同,体育教学对“准职业人”身体健康因素影响明显不同,是学生促进身体健康素质最主要的因素。

表2说明体育教学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但差异不显著。

表3说明不同专业的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要求不一样,因而体育教学对社会适应能力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同时也说明体育教学是培养他们社会适应能力的一条主要途径。

5 结论与建议

调查结果显示,准职业人员认为体育教育对健康素质在职业工作中的作用很重要,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身体体能和机能有特殊的要求,表明在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同时,结合岗位职业对身体体能、机能特殊需求进行体育教学,并且与各因素的需求相结合,提高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质量,体现出高职体育教学特色。本文所设想的课程设置模块和教学方法模块,可以单独或结合应用,根据高职学生所学专业开设,实用性强。但是体育课程具有一定局限性,需要随着高职院校课程设置改革不断变化而改进。

ゲ慰嘉南祝邯

[1]余卫平逼胀ǜ咧疤逵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刍议[J].高教研究,2002.

[2]戴文忠,等毙率兰吞逵科学学科展望[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12).

[3]翁惠根碧逵教育改革与探索[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豹

[4]赵苏喆,余卫平备咧霸盒H绾喂岢埂度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J].体育学刊,2006(5).

[5]张文静碧逵教学价值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6]张细谦碧逵课程实施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7.

[作者简介]崔丽敏(1964—),女,汉族,河北枣强人,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体育教育高职院校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现状及改革设想
中学体育教育现状的若干思考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探寻体育教育的精神内核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