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2012-04-29席酉民
席酉民
考虑到人的可塑性和学习能力,理想不仅可以丰满自己的思想,甚至“理想有多大,人和事业就可能走多远”。
托尔斯泰说过:“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时间把理想主义的彩色外套剥去了,只留下了灰色的内衣。”我理解,托翁所言的“时间”,实为复杂和残酷的现实,特别是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规范缺失的现实。万通地产董事长冯仑认为,“愿景和价值观加起来叫理想……理想是墙上的美女,现实是炕上的媳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生动而幽默地道出了理想与现实的距离甚至隔阂。
然而,理想之于人生的价值毋庸置疑,即使现实与理想相去甚远,心中也一定要有理想的位置,挫折和艰难可以看作是理想实现过程中的体验,是对自己能力的挑战。
无法实现的理想未必不是好理想。然而,理想作为在预设的状态下推理出的完美结局,与在实际环境中演化出来的、必须面对的现实相比对,不如意者八九分;特别是,在这个动荡和充满变数的世界里,鲜有人能未卜先知,预设条件随时可变,现实世界永远是不完美的,让现实接近理想的唯一通途是自身的应变力和驾驭力。
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可以无穷大,如果畏惧现实而放弃理想;也可以不断缩小,如果确定了恰当理想,并不断提升自己的领导力和驾驭力,适应或改变环境,就可以接近甚至实现理想。
决定理想与现实的距离有哪些因素?首先,个人的认知和领导力,包括对自我和环境的认知及人生或事业的定位,如人生目标明确、头脑清醒、认识客观,就会树立恰当理想,未来的现实就会距离理想较近;其次,自身驾驭力或管理能力,如果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有较强的驾驭力和管理能力做支撑,则会大大缩短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再次,环境的复杂和多变性,友好的环境自然利于理想的实现。
认知、领导力和驾驭力是可以自我调整的。确立更现实的理想,或从小的理想逐步过渡到大的理想,就为自身架设了可通往理想的桥梁;不断学习、磨练、提升,走稳每一步,也容易到达彼岸。理想萌发自人的心底,经过深思熟虑,应经得起时间的流逝,道路的坎坷,是风云多变环境下人生的指路明灯,只要不断提高认识、增强能力,就可大大缩短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遗憾的是,环境不会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特别是在这样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和快变性的时代,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存在太多的缺憾,它不仅在挑战着我们的智慧,而且延伸着理想和现实的距离,甚至在粉碎着一个个动人的理想。虽然我们无力或轻易改变这个环境,但可以通过改变自己适应和影响环境,例如,乐观的心态、积极的心理、持续的学习、螺旋式的推进等,甚至反过来利用这一有缺陷的世界,演绎出更加多姿多彩的理想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