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非“左”即“右”,中国就没希望

2012-04-29郎咸平

中外管理 2012年3期
关键词:整体利益斯密亚当

我从大学就开始接触马克思理论了,可一直无法领略其思想本质。

读硕士研究生的时候,我修了一门资本理论的课程,却震惊地发现,那位教授竟然用多变量微积分解释《资本论》,而且把马克思的理论当成经济理论教学,他在课堂上告诉我们,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经济学家。可我也不过进一步了解了《资本论》可以用数学来解读。

进入沃顿商学院后,我经常在经济系修一些经济学的课,但还是只能对马克思理论进行技术性数学化的理解,完全无法参透其中的玄机。等我拿到博士学位的20多年后,整个学术理论体系逐渐成形,我对于马克思的理论精华也渐渐地开始理解了。

替《资本论》导出新结论

我当时已经了解了三卷《资本论》的理论,这些理论几乎在1950年之后都得到了西方经济学家的证实。一定出乎读者意料,现代经济学竟证明了马克思三卷《资本论》理论的正确性。

在《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揭示了剩余价值是如何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资本家则无情地占有了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现代经济学基本证明了这个观点的正确性。马克思接着证明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必然导致社会矛盾加剧并最终孕育出自己的掘墓人:无产阶级。

《资本论》第二卷指出资本逐利的天性一定会导致再生产失衡和经济危机,这个观点后来也被经济学家证明是正确的,而且资本主义确实也发生了危机,例如1929年经济大恐慌和2008年的金融海啸,但这些危机绝不足以说明资本主义必然崩溃。

《资本论》第三卷指出资本家必然进行越来越多的资本密集型投资而导致利润率的必然降低,这个观点也在日后被证明是正确的。不过,在现代社会,持续地创新可以享受高额利润率,直到更多人跟进模仿,然后行业利润率才下降。美国就是通过不断创新,例如互联网,维护美国资本主义霸权地位的。

因此,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必然崩溃的说法只存在于《资本论》第一卷。可是馬克思并没有意识到他过世之后,资本主义通过进一步的民主与法制保护了工人的利益,从而避开了《资本论》第一卷的诅咒。因此,在我与杨瑞辉教授合著的此书中,我们想重塑一个马克思的思想,也就是用唯物辩证法分析《资本论》所谈到的欧洲历史,以解答为何资本主义能持续领导世界。我们详细分析了欧洲1000多年的历史后,替马克思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那就是:现存所有社会的历史都是通过提高民主和法治水平来遏制腐败的阶级斗争史。

幼稚的“左”右争论

我们又比较了马克思和亚当•斯密的理论之后,发现两个伟大思想家的思想竟然如此类似。马克思通过“民主和法治”打击权力的腐败,而亚当•斯密是透过“看不见的手”打击权力的腐败,他们的终极目标都是追求一个理想社会,在马克思称之为“和谐社会”,而亚当•斯密称之为“社会整体利益”。

请问,这两位学者到底谁是右派,谁是“左派”呢?看来,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所谓的“左”和右的争论,是多么幼稚可笑!“左派”把共产主义的手段当成了目的,造成了改革开放之前无民主、无法治的错误,导致了整个社会的僵化,破坏了社会和谐;而对于改革开放之后横行了30多年的新自由主义的右派而言,他们把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当成目的,否定政府的一切干涉,忽略了社会整体利益。政府则全面退出公共产品部门,从而造成了房改之后住不起房,教改之后上不起学,医改之后看不起病的社会不公现象。

必须打破这种非“左”即“右”的二元思维模式。以现实意义而言,我们应该以“追求公平”为现阶段的执政目的,只有在公平的基础上才能追求效率。更具体来说,就是应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是其他人不能更贫穷。只有这样做,才能达到马克思的和谐社会和维护亚当•斯密的社会整体利益。

(本文是对郎咸平教授新书序所作的摘要,未经作者本人审阅)

责任编辑:王 缨

猜你喜欢

整体利益斯密亚当
论经济法对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方式
亚当·卡罗拉的十大珍藏
浅谈我国经济法对社会整体利益维护的积极意义
语言层次
亚当·斯密道德理论的核心是什么?——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题解
试论经济法对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
经济法与社会整体利益关系分析
需求、天性与产业发展——来自亚当·斯密的启示
从原始情感到道德基础:关于亚当·斯密同情理论的思考
开车时别发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