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元认知水平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2-04-29曾美英
曾美英
摘要 创新是现代人应用最为广泛的一个词汇,是新时期人才培养的目标。社会需要创新,国家需要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的动力。所以培养创新人才是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目标,也是基础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人具有创新能力的标志是求异性和逆向性,能够从不同角度,打破常规式的思考。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需要后天培养和锻炼的。
关键词 元认识;学生;创新能力
首先小学生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就是创新意识形成的基础,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要从基础开始,从教学的一点一滴开始。下面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体会。
一、采用开放性课堂的形式培养创新精神
新课改的重要理念是关注学生的能力提高,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凸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温故知新,把新旧知识进行整合,并把新知识观念纳入到学生已有的认识体系中来,然后再找寻内在的某些联系,形成新的知识图式,烙印在学生的头脑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的教学设计,不局限教材内容,适当地延伸和拓展教学内容。活用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新的发现,在发现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发现的快乐,就会养出质疑和求异的习惯,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晋升就会形成了。教师应该善于从各种教育资源中选取与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的素材进行教材的创新。
例如在进行乘法分配率的教学时,我做一个决定,要把练习题的设计超越教材,让学生形成创新的能力。用三种符号代替具体的数字,出了一道练习题:(△+○)X□和○X□+□X△是否相等,并说出根据来。这样的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发散起来,从而形成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创造性思维
儿童心理学表示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短,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延长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兴趣成为一切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有了兴趣的学习会是一种乐趣,兴趣会让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和愉快。因此,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形成应该从培养兴趣入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是思维形成的最基础的前提。学生具有探索的意識,就是数学学习的生命线,也是创新意识形成的诱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是在教师对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让学生能够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一步一步的富有强烈的吸引力,使学生欲罢不能,必须随着老师引导的思路前进。同时,老师教学的语言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法宝,妙趣横生、幽默睿智的语言,可以始终保持学生学习的热情,让他们沉浸在愉快中,沉浸在趣味中。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时,我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教师节期间,某商店打出一则促销商业广告,教师在此期间购买的所有商品一律“八折”优惠。结果我去商店相中了一件商品,原来的价格是130元,八折优惠后,这是便宜多少呢?谁能帮助老师计算一下,我可以便宜多少?学生被老师的例子调动起了积极性,设疑,解疑,成为这个事例的目的,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这种事例生活化,离学生的生活很近,学生更加容易接受,也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挖掘习题中的创新因素
数学练习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练习的设计,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思考,获得不同的答案和结果,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习惯。在学生进行练习的过程中,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形成了一定的创新能力。老师可以给学生设计一题多种算法的练习,使每一个学生的思维能力都能得到培养,人人都能学到有用的数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数学的学习和练习后,数学能力有一个很大的发展。练习题的设计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既不能太深奥,也不能太浅显。比如在教学加法交换律的内容时,我利用班级的实际情况设计了练习题,我们四年组有男生241人,女生232人。我们班一共有多少人?电影院里有两排座位,左排有510个座位,右排有490个座位,一共有多少个座位?让学生口答列式,看看有几种方法?得数会相同吗?你能说说为什么吗?然后进一步提出问题,加法交换律可以用来验算计算结果的正确与否。再如《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内容学习中,我设计了一个小品:妈妈去超市买生活用品,一只水杯15.5元,一带洗衣粉6.3元,妈妈交给收银台25元,应该给妈妈找回来多少钱?这样生活化的练习题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可以激发学生编制出类似的练习题,实现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是未来数学学习的基础,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形成创新思维品质,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巩固习题,让学生在兴趣的引领下积极发散思维,活用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学好数学,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贯彻新课改的创新理念,是小学数学教师永恒的课题,我们要加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