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格列酮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胰岛β细胞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2012-04-29沈杰符鸿俊
沈杰 符鸿俊
[摘要]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胰岛β细胞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方法 选择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予以罗格列酮片4 mg,每日1次,口服,如4周后血糖改善不理想者增至8 mg,每日1次,疗程共12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胰岛β细胞功能和血浆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 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患者经罗格列酮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FBG)、睡前血糖、餐后2 h血糖(2 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明显下降(P < 0.05或P < 0.01);空腹C肽(FCP)和餐后C肽(PCP)水平均明显上升(P < 0.05);血浆白介素-6(IL-6)、(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均明显下降(P < 0.01或P < 0.05)。 结论 罗格列酮在降低血糖的同时,还能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和降低炎症反应,减轻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关键词] 罗格列酮;2型糖尿病;血糖;胰岛β细胞;炎症因子
[中图分类号] R587.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32-0069-02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下降是其发病的主要作用机制和两个病理生理改变,其中保护和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是目前2型糖尿病治疗的主要研究方向[1,2]。近年的研究表明炎症因子介导慢性炎症反应可能与胰岛素抵抗并进一步发展为糖尿病密切相关[3]。罗格列酮是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是过氧化物增殖活化受体-γ(PPAR-γ)高选择性激动剂,其控制血糖和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已得到临床研究证实,目前已广泛地应用于各种2型糖尿病的治疗。近年来研究发现罗格列酮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可能还具有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和控制炎症反应过程作用[4]。本研究观察了罗格列酮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胰岛β细胞功能及血浆炎症因子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门诊治疗初发轻中度的2型糖尿病患者50例,纳入标准:符合2007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诊断标准[5],排除标准:①急、慢性感染性疾病,②严重的心、脑、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③伴有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等急性并发症。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42~80岁,平均(62.1±10.2)岁。
1.2 治疗方法
入选患者在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和健康教育的基础上予以罗格列酮片(太极集团涪陵制药厂,规格:4 mg×15片,批号080923)4 mg,每日1次,口服。如4周后血糖改善不理想者增至8 mg,每日1次,疗程共12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胰岛β细胞功能和血浆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
1.3 观察指标
采用己糖激酶法测定空腹血糖(FBG)、睡前血糖、餐后2 h血糖(2 hPG)的水平,采用高压液相法测定血浆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空腹C肽(FCP)和餐后C肽(PC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浆白介素-6(IL-6)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和HbA1C的变化
治疗12周后,FBG、2 hPG、睡前血糖和HbA1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 0.05或P < 0.01)。见表1。
2.2 患者治疗前后胰岛β细胞功能及血浆炎症因子的变化
治疗12周后,FCP和PCP水平均较治疗前均明显上升(P < 0.05),血浆IL-6、hs-CRP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 0.01或P < 0.05),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研究认为通过降低血糖,改善早期胰岛素β细胞分泌缺陷,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是目前糖尿病治疗重方向[1]。以往对糖尿病的治疗多侧重于严格控制血糖,但现有研究已证实在单纯降糖治疗基础上加强胰岛β细胞功能的保护可明显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罗格列酮是临床常用的PPARγ受体激活剂,通过激活PPARγ受体,减少游离脂肪酸合成,增加外周组织对糖的吸收及利用,减少肝糖元的输出,从而减少脂肪分解,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达到减轻胰岛素抵抗治疗糖尿病的目的[6]。近年来研究发现罗格列酮能抑制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凋亡,对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有预防作用[7]。本研究结果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经罗格列酮治疗12周后,FBG、2hPG和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血浆FCP及PCP均有明显增加,表明罗格列酮控制血糖的同时,还具有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的功能。
现已证实糖尿病是一种低度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多种炎症细胞因子参与其发生、发展过程[3]。hs-CRP是肝脏产生并分泌的一种急性时相蛋白质,是目前研究较多、较活跃的炎症细胞因子,与糖尿病血管炎症反应的程度有关,是判断糖尿病病情及活动程度的参考指标[8]。IL-6是一种多功能的促炎症细胞因子,主要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通过合成黏附分子,提高炎症细胞吞噬能力,产生局部炎症反应,通过趋化、活化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促进胰岛β细胞的病理性破坏;还可促进T、B淋巴细胞过度激活和扩增,加速胰岛β细胞功能的凋亡,造成胰岛β细胞免疫性损伤[9]。TNF-α是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其参与T、B淋巴细胞的激活,促进炎症细胞发生聚集与黏附,诱发慢性炎症反应和内皮功能紊乱,在胰岛素抵抗中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生过程也起重要作用[10]。张华珍等[4]研究发现罗格列酮能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炎症因子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轻糖尿病大血管的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本研究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经罗格列酮治疗12周后血浆IL-6、hs-CRP和TNF-α明显下降,表明罗格列酮能降低血浆炎症因子IL-6、hs-CRP和TNF-α水平,具有抗炎作用。
总之,罗格列酮在降低血糖的同时,还能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和降低炎症反应,减轻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但确切机制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赵家伟,马凤海,罗梅,等. 胰岛β细胞胰岛素抵抗的证据[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5,21(4):408-409.
[2]李蕊芳. 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及罗格列酮治疗磺脲类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疗效及β细胞功能变化[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12):4-5.
[3]李秀钧,邹云红. 糖尿病是种炎症性疾病[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3,19(4):251.
[4]张华珍,杨矫,苏言辉,等. 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J]. 华西医学,2009,24(7):1730-1732.
[5]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版)[J].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8):1227-1245.
[6]朱耀国,任叶慧,姜军权. 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机制及临床疗效[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3,22(12):751-753.
[7]黄斌,罗琳,韩文群,等. 马来酸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J]. 中国糖尿病杂志,2006,14(1):9-10.
[8]Freeman DJ,Norrie J,Caslake MJ,et al. C-reactive protein is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risk for the development of diabetes in the West of Scotland Coronary Prevention Study[J]. Diabetes,2002,51(5):1596-1600.
[9]焦桂萍,王先勇,袁志柳.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 hsCRP、TNF -α及IL-6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J]. 贵州医药,2008,32(12):1076-1078.
[10]Grigsby RJ,Dobrowsky RT. Inhibition of ceramide production reverses TNF-induced insulin resistance[J].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01,287(5):1121-1124.
(收稿日期:2012-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