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初中数学课堂充满生机
2012-04-29曹飞
曹飞
初中数学课堂一直以来就充斥着机械的计算和繁杂的推理,学生上数学课时,精神紧张,眉头不展。但是一节好的数学课应该是学生能主动参与、大胆质疑,能够亲自在知识的构建过程中获得对数学定理、定义的感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自信心得到锻炼,个性得到张扬。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数学课堂因为学生的参与而变得生机勃勃,创新意识得到锻炼,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呢?
一、用心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增加数学课堂生机
数学课堂应该是生动的、鲜活的,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吸引住,让学生的思维紧跟着老师的引导进行,这样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才会激烈,才能形成一个个的教学高潮。
首先,创设具有吸引力的新课导语。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我走入課堂,放下课本,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世界上的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谁知道它的海拔高度是多少呢?”学生回答:“8844.43米。”我继续提问:“我有一张足够大的纸,纸的厚度是0.1毫米,我把这张纸连续对折30次,它的厚度会超过珠穆朗玛峰,你信吗?”学生都露出了怀疑的表情。我继续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计算0.1毫米的纸对折30次的高度。会计算了,我们就会知道是对折30次的纸厚,还是珠穆朗玛峰高。想不想学?”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我激发和点燃起来,注意力也就变得高度集中了。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和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情境,激发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欲望,形成生机课堂。如在讲解圆的有关问题时,我要给学生讲明“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的集合”这个概念,但这个概念在实际生活中较难找到应用的例子,而没有生活实际支持的数学知识,是不能引起学生学习欲望的。所以,在上课时,我精心构建了这样一个情境:我拿一个中间的旋钮松脱的圆规走进教室开始讲课,当把主要概念讲解完后,我拿起圆规说:“我们来画一个圆。”但我却怎么也画不出一个完整的圆,这时学生们便开始七嘴八舌地替我找原因……我心里暗笑,学生已开始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了。
最后,精心组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教师适时进行点拨,把问题抛给学生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如在讲解“概率和可能性”时,我手里拎着一个纸箱子,纸箱子上留有一个只容一只手伸下去的洞,我和学生们说这里面有50个乒乓球,其中只有1个是红色的,谁要是摸到红色的乒乓球,老师就满足他一个愿望。学生们一听,都摩拳擦掌,先后开始摸,但是摸到红球的学生却寥寥无几。我就问他们:“这是为什么呢?哪个小组可以解释这个现象,并告诉我摸到红球的几率有多大呢?”这样,学生们在活动参与中进入了问题的情境,也体会出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二、在练习巩固阶段,教师善于利用
竞争,激发学生的好胜心
在数学教学中,最让教师头疼的就是练习巩固阶段了,这时候学生容易疲倦,产生抵触心理,并流于单调和枯燥。因此,如何建构练习中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主动练习的兴趣,就应该是每个教师用心考虑的问题。我在构建练习巩固阶段时,把学生都分成几个小组,鼓励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协同合作解决问题。如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把若干组练习题分别用一个个宝瓶进行超级链接,起名“所罗门宝藏”。游戏要求每个小组可以自主选择所罗门的宝瓶,然后打开宝瓶进行习题解决,每道练习题对应相应的宝物,解决正确就会获得相应的宝物,解决不正确,解题权归其他小组,最后哪个小组获得的宝贝数量多,哪个小组获胜。通过这种练习形式的改进,学生参与练习的热情高涨,每个小组都争先恐后,小组成员之间也都发挥团结互助的精神,使得练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了生机。
三、教师的课堂语言的艺术性,也是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的重要一环
语言是教师和学生交流沟通的工具,教师课堂语言的艺术性决定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领悟程度,也体现着教师对学生人格塑造的效果。富有艺术性的语言,点燃着学生的活力与灵性,启发着学生的心智。
首先,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商讨式,而不应该是指令式的。教师指令式的语言,使得学生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没有自己的个性,也就没有了创新。教师应该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的基础上,运用商讨式语言,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如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这样说:“谁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难题?”“哪个同学愿意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体会?”这些语言会向学生传递出平等尊重的意思。
其次,教师的语言要风趣幽默。幽默风趣的语言,能够使紧张的课堂气氛变得轻松和谐,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情感的沟通。如善意的玩笑,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的幽默提醒等,都能使得课堂笑声不断。
最后,教师的语言要富含爱意,能够鼓励学生不断进取,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保护。
总之,教师只有从各方面去构建充满生机的数学课堂,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宿迁市湖滨新城皂河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