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途径与方法探讨
2012-04-29包俊丽
包俊丽
一、从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的学习为切入点,开启基础性养成教育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缺乏是非明辨能力,很有必要先让学生进行熟记、理解规范条文的训练,利用晨检时间和班会课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定期指导学生理解贴在墙上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并人手一份,让学生拿回家,让家长指导、训练、督促学生执行行为规范。开展有针对性的行为训练,如“不骂人,不打架”“在操场楼道不乱跑”等日常行为要求,做好奖惩规定,做好记录和月总,月评选出榜样。为让学生形成“升国旗肃立,唱好国歌,行注目礼”,与教师“见面行礼,主动问好”等习惯,学校通过每周举行一次升旗仪式,每天的两操和大课间活动,让学生通过经常性操练,定期比赛,不断巩固提高。同时,把学生个体执行条例的好坏与班级文明建设和评定相联系,使个体置于集体教育之中,从而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
二、建设和谐的班集体,全面推进养成教育
一个好的班集体对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非常重要。学校应该注重班集体的建设,努力营造优良班风,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一个个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会组成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当一个班级具有了良好的班风,那些个别的行为习惯差的学生自然就会向好的方面发展。如果班级风气不正,习慣好的学生也会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向坏的方面发展。
三、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提高养成教育效果
儿童时代是模仿力最强的时期,他们的学习从模仿开始,由于他们的认识能力、分辨是非能力非常有限,因而榜样对学生具有更大的感染力。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作出榜样,以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身教重于言教。教师从拾起一片废纸、扶正课桌椅等这些小事做起,会使学生受到这种行为的影响,并使他们自觉地坚持学习并积极地行动起来。教师要注重方法引导,要大力表扬同学中的好人好事。凡是学生行为习惯好的、有进步的、改正缺点快的,均给戴上小红花、上光荣榜,以促进其互相模仿行为。
四、开展各项活动,实施活动育人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通过主体参与实践活动,能实现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所以,我们应让孩子们主动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去亲身感受和体验,从而强化良好的行为,最终形成为习惯。学校要经常组织开展汇操比赛、拔河比赛、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献爱心活动、校运动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每次活动都有针对性地重点培养学生一两种行为习惯。同时,在每次活动总结时,及时地将表现出好的行为习惯的个人和班集体进行表扬,能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
总之,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德育工作者要不断探索,通过多种途径和采取各种方式,持之以恒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抓好它,这样才能使一棵棵小树苗在我们的辛勤浇灌下成长为栋梁之材。
(丰宁满族自治县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