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也为咱们的学生守则说几句

2014-05-28刘长兴

天津教育 2014年5期
关键词:学生守则守则学校

■刘长兴

咱们的学生守则遭到“吐槽”已有时日。诸如,“说教太多,文字死板”“针对性差,谁用都行”“规定笼统,不好评价”等。开始,还真不知就里,有点儿云里雾里。时间一长,甚至有些同行也“含糊”了。好好的学生守则,这是招谁惹谁了?后来在网上陆续看到了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的学生守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们是拿外国的学生守则来批评中国的学生守则。虽然众说纷纭,大多还算平和。这么多年,毕竟咱们是用自己的学生守则“营养”了咱们的孩子。但是,个别“发声”似乎有些难听。特别是有的人愣说咱们的学生守则是“极左的产物”,“除了假大空之外,等同于无”。这就越发让人不能不较真儿了:咱们的学生守则到底怎么了?

于是,更多的人对中国的学生守则开始了深读;于是,更多的人对中外学生守则进行了比较。其实,“深读”和“比较”就是一种深层的理性思考。大家经历这两个过程以后,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没看出来咱们的学生守则怎么了。同时,几乎又有一个共同的疑问:如果没有习惯性的情绪或是情绪化的习惯,“吐槽”的原因是否是过度追求“国际化”了?其实,中外教育始终是在各自的文化背景下形成和发展的。你怎么可能都“化”成一个版本?各国学生守则的差异,恰恰反映了这个国际大家庭里不同文化的不同解读。尽管地球很小,文化也不相同。

首先,对学生守则的内涵界定,中外就可能存在不同的解读。

经过对比以后,你不难发现,中外学生守则的最大区别在于,外国的学生守则涉及的面儿比较窄,显得微观而局限;咱们的学生守则涉及的面儿要宽得多,显得更加宏观而全面。原因并不复杂:在咱们看来,出台学生守则非同小可。在一定意义上,它是调整学生个人与各个方面关系的重要依据,而且好像“准”法规的文本。宏观一点,全面一些,理所当然。大概这就是咱们中国文化背景下对学生守则内涵的界定。也许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咱们这10条学生守则,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就品德、行为和责任三个维度,严谨而严肃地提出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努力学习、诚实守信、团结同学、尊敬师长、珍惜生命、保护环境等比较宏观而全面的要求,以此指导学生正确处理自己与学校、与老师、与同学、与他人以及自己与家庭、与社会、与国家、与自然等诸多方面的关系。确实有些面面俱到,可是哪条也不能少。然而,上面那6个国家的学生守则则不然。比如,美国、法国和加拿大的学生守则,都是围绕学生在校活动的纪律要求而制定的,尽管文本“体例”不同,条目多少各异。日本和德国与他们三家略有出入。在同样强调校内遵守纪律的同时,日本增加了应对地震、火灾的防范措施,德国增加了不准使用手机和注意交通安全的要求。日本的学生守则内容还好理解,应该与他们那里灾害频发有关。德国的还真无从考究,是否要与他们的有关法律挂钩,也不无可能。只是英国好像比较另类,纪律的事儿一句没提,反倒全是冲着保证安全和保护隐私说的。难怪有人形容他们这是“想起一出是一出”。显然,此话不仅“不恭”,也很“不公”。对学生守则的内涵,不同的国家肯定有不同的解读。咱们的内涵界定,就要全覆盖,所以就得那么宽;他们的内涵界定只是这些事儿,所以就是这么窄。自然,最后出来的文本也不可能一样,谁让世界文化本身就很多元呢?

其次,对学生守则的表达方式,中外也可能出现不同的解读。

经过对比以后不难发现,中外学生守则的明显区别在于,他们使用的文字比较通俗,显得具体而直白;咱们形成的文本则“文”得多,比较原则而简明。原因也好理解,作为文化要素之一的语言表达习惯,各国同样各有不同。特别是在内涵定位有宽有窄的情况下,表述方式的反差肯定更大。如果非要让咱们这10条学生守则都用他们那样的叙述风格,就会因“具体”而导致文件的冗长;也会因“直白”而失去文件的庄重。难怪有人在讨论时说:要是咱们像他们那样细致入微,学生守则非成“长篇小说”不可。此话虽属玩笑,倒也非常现实。然而,上面6个国家的学生守则不然。他们的表达特征正好契合了另一种行文规律。非“直白”不能保证“具体”,要“具体”必须说得“直白”。比如,“尊敬师长”,美国和德国都列出了“总是称呼老师的尊姓”“有事要举手”。你说,难道尊敬师长就这么两件事儿吗?再如,英国可能出于对安全的关注,就列了6条要求:不喝陌生人的饮料,不吃陌生人的糖果;不与陌生人说话;遇到危险可以打破玻璃,破坏家具;遇到危险可以自己先跑;不保守坏人的秘密;坏人可以骗;等等。你说,别的情况就不会发生了吗?不是在这儿矫情,具体而直白固然有利于指导,但是也难免挂一漏万。正因为如此,咱们又采取了两手抓,以保证“原则”与“具体”的统一,“简明”与“直白”的结合。一手是“硬”措施:及时跟进了分学段、很详尽的行为规范,“托”着学生守则。另一手是“软”措施:要求学校联系实际,指导学生举一反三。记得,曾经对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作过随机访谈,主题是怎样做才是“热爱祖国”。结果很是令人感慨:“升旗时要站好、行礼”;“唱国歌要大声,要想着前进(可能指歌词——向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到外国旅游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排队不加个儿,过马路不闯红灯”;“在墙上不刻名字(可能指‘到此一游’类)”……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把“原则”而“简明”的规定表达得同样那么“具体”而“直白”。仿佛他们是在庄重地宣示。其实,这正是上面一“软”一“硬”两个措施的综合效应。时下,咱们的学生守则教育的中国特色,大概就在于此。

最后,对学生守则的概念定义,中外可能更有不同的解读。

“守则”这个概念,现代汉语的定义是“共同遵守的规则”。那么,中小学生守则自然就是“中小学生共同遵守的规则”了。按照咱们的习惯,既然已经称为《中小学生守则》了,它的文本就应该是一个文件。这个文件虽然也有提供学生阅读学习的功能,但也不能不按“文件”的基本要求编制。然而,上面这6个国家好像对“学生守则”这个概念的定义与咱们的理解相去甚远。他们那儿的“学生守则”如果说是“温馨提示”或是“注意事项”倒很合适。你要是非往一块儿“拉”的话,充其量也就算个并不规范的“行为规范”。之所以他们这些文本到了咱们这里也被“套”上了“学生守则”的标题,大概与翻译不无关系。很可能人家原来的标题根本不叫什么“学生守则”,用的就是“温馨提示”或“注意事项”一类的词语。很可能咱们的翻译先生们为了类比汉语,就把它“归”入了“学生守则”。很可能他们还认为并无大碍,虽然“信”和“达”有点儿“就和”,可还不失为“雅”。但是,大概就是这些“很可能”,连他们自己也没有想到,竟会引起歧义。虽然这样推理有些近乎想象或是猜测,可也未必完全不沾边儿。被翻译带“翻”了的事儿,谁没见过?尤其在这些年。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这是中外学生守则存在差异的源头。咱们最重要的事,是用好自己的学生守则,教好自己的学生。但是,如果有人以此诟病咱们的“学生守则”是“假大空”,就离谱儿了。因为,10条当中没有一句是空话,也没有一句是大话,更没有一句是假话。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的公民,今天用这些基础的要求,怎么就成“极左”了?怎么就“等同于无”了呢?

当然,这绝对不是标榜咱们的学生守则那么十全十美,也绝对不会拒绝人家的“学生守则”那些可取之处。说真的,起码6到18岁用同一个文本,操作难度大了一些;叙述方式接近“成人”,情感因素少了一些;有的规定比较宽泛,要求指向多了一些。包括咱们设计的行为规范,也要不断适应新的情况。比如,德国“不准使用手机”这一条,当前就需要认真思考。尤其是当前手机正在普及化,也在玩具化。如何避免它的负面作用,已是当务之急。可喜的是,今年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的工作要点,提出了“修订完善中小学生守则”的任务。不管朝哪个方向修改,反正学生守则与时俱进,不断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不断适应人的发展需要,已是一个大的趋势。以下附上中外学生守则部分条款。

美国的《小学生守则》:

总是称呼老师职位或尊姓。

按时或稍提前到课堂。

提问时举手。

可以在你的座位上与老师讲话。

缺席时必须补上所缺的课业,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如果因紧急事情离开学校,事先告诉你的老师并索取耽误的功课。

所有作业必须是你自己完成的。

考试不许作弊。

如果你听课有困难,可以约见老师寻求帮助,老师会高兴地帮你。

任何缺勤或迟到,都需要出示家长的请假条。

唯一可以允许的缺勤理由是个人生病、家人亡故或宗教节日。其他原因呆在家里不上课都是违规。

当老师提问且没有提定某一学生回答时,知道答案的都应该举手。

英国的《小学生十大宣言》:

平安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许别人摸。

生命第一,财产第二。

小秘密要告诉妈妈。

不喝陌生人的饮料,不吃陌生人的糖果。

不与陌生人说话。

遇到危险可以打破玻璃,破坏家具。

遇到危险可以自己先跑。

不保守坏人的秘密。

坏人可以骗。

日本的《小学生守则》:

在学校生活部分提出以下要求:

1.不迟到;进校后不随便外出。

2.听到集合信号时,迅速在指定场所列队;进教室开门窗要轻;在走廊和楼梯上保持安静,靠右行。

3.上课铃一响即坐好,静等教师来;听课时姿势端正,不讲闲话,勤奋学习。

4.遇迟到、早退、因故未到等情况,必须向老师申明理由,有事事先请假。

5.严格遵守规定的放学时间,延长留校时间要经老师许可。

6.上学放学时走规定的路线,靠右行,不要绕道和买零食。

7.遇地震、火灾等紧急情况时不惊慌,按老师指示迅速行动。

此外,守则还对礼仪、服装、发型、进校携带的物品以及家庭生活、校外生活等作了规定。可以看出日本人是比较严格的。由于日本地震比较多,学生守则中特意加入了地震防护的一些内容。

德国的《小学生守则》:

1.总是称呼老师的尊姓。

2.铃响后,进入教室。

3.要有10小时的睡眠,以保证精力充沛。

4.上课时,不要和同学说话,有事可举手,可以坐着和老师讲话。

5.当老师提问时,知道答案的应该举手。

6.如果你听课有困难,可以约见老师帮助。

7.缺席时,向老师索要资料和请教。

8.如果因紧急事情,事先告诉你的老师并索取耽误的功课。

9.所有作业必须是你自己完成的。

10.做完作业后,按照第二天的课程表将书包整理好。

11.考试不许作弊。

12.如因生病和其他原因不能到校,请电话通知学校的秘书,之后出示家长的请假条。

13.如必须提前离开学校,要有家长和监护人陪伴。

14.学校不允许使用手机。

15.注意交通安全。

加拿大的《小学生守则》:

1.互相尊重,尊重自己,尊重学校和学校财产。

2.出色完成我们要做到的和应该做到的。

3.接受自己也接受别人。

4.互相关心及在乎别人的感受。

5.在别人需要时帮助别人。

法国的《小学生守则》:

第一部分:我不应该

——取笑他人

——伤害他人

——侮辱他人

——闲言碎语

——影响他人学习

——玩学习用具

——损害自己、他人和学校学习用品

第二部分:我应该

——上课好好学习,课后认真复习

——认真听讲

——尊重师长,团结同学

——举手发言

——倾听他人讲话,轮流发言

——端正姿态

——进教室前安静放置个人物品

——正确使用学习用具

第三部分:我有权利

——学习

——犯错并寻求帮助

——在尊重同学言论的情况下自由表达自我

——完成学习后自己支配和管理学习用品

——课间休息时自由放松

中国的《中小学生守则》(修订)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

2.遵守国家的法律,增强法律意识,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学校纪律。

3.刻苦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

4.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锻炼身体,积极参加有益的文体和科技活动。

5.热爱生活,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生活习惯文明健康。

6.积极参加劳动,生活俭朴,消费合理,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7.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国际交往,注重礼节。

8.热爱集体,维护集体的荣誉,团结同学,乐于助人。

9.明辨是非,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

10.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猜你喜欢

学生守则守则学校
森林守则
退休者七个理财守则
雾霾天健康守则
学校推介
国外学生守则需遵守什么
小学生守则的回归
新“学生守则”一删一改获好评
四个国家的《小学生守则》比较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做好祖父母的九条守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