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2-04-29杨卫敏王立君
杨卫敏 王立君
摘 要 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是一个世界性课题,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是农村学校改进的一条基本途径,而且也是教育改革走向深入的关键因素,因此农村教师专业的发展势在必行。本文综合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总结了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措施,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农村教师 教师专业发展 措施 反思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Talking about the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Rural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YANG Weimin, WANG Lijun
(College of Teacher Education,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inhua, Zhejiang 321004)
Abstract 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level of teachers in rural areas is a global issue,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in rural areas is not only a basic way to improve rural schools, but also the key factors for deepening education reform, the rural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s imperativ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rural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summarizes the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in rural areas, and provides a basis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Key words rural teachers;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measures; reflective teaching
1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的,自主的专业发展过程,是教师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的动态过程。专业知识能力水平的提升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是最能决定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的因素。
从“教师培训”到“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演变(即从教师职前教育(pre-service education)与教师职后教育(in-service education )到教师专业发展(professional development)、员工发展(staff development)和“生涯发展”(career development)过程说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越来越丰富,不仅要求教学工作的专门化、教师的专门化,而且要求教师的作为人生事业(career)在人生不同阶段、整体发展各个层面上因不同追求而不断成长的过程。也就是说,作为教师——这一特殊专门职业的从业者,在其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过程中要不断提高专业素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指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农村中小学生的数量占我国中小学数量的一半以上,这关系到我国教育的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的实现,也是我们教育取得较快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要想取得农村教育的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刻不容缓,然而,目前农村教师队伍现状并不十分乐观,如何促进农村教师专业的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
2.1 缺乏一批能为农村教育终身投入的教师
在调研中发现,就农村的在职教师而言,在多数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一个潜规则(有的地方甚至是明码实价),就是基层学校的教师干好了最大的褒奖就是有了调离本校到距乡镇或县城较近学校的可能,许多教师的目标是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向迈进县城,脱离农村。 这种农村学校教师发展的潜规则说明将农村教育作为毕生事业还没有成为农村学校教师发展的主导价值。
自2006年起,国家在某些贫困地区设立“特岗教师”(“特岗教师”是中央实施的一项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特殊政策,通过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县县以下农村学校任教,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义务教育工作,创新农村学校教师的补充机制,逐步解决农村学校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这给很多的师范生找了一个很好的出路。但这也给农村教师专业的发展带来了危机——很多同学参加“特岗教师”考试并不是为了农村的教师事业,有的是为了给自己下一年或几年后的考研找一个缓冲的阶段,也有同学通过关系得到这个岗位,然后凭着自己的能力找到一个更好的工作,而“特岗”则找一个“代教”……这种种的情况,给农村的教师专业发展带来了莫大的潜在危机。
2.2 缺乏农村教育的专业技能
相对于城市教师,农村教师的专业性问题长期以来一直被人们所忽视。调研发现,很多农村学校的教师好像是任何只要考试过关了就可以胜任的,有的甚至刚到农村教学就成为了农村的“骨干教师”。农村教师的专业性受到严重挑战。而且,农村教育有许多不同于城市教育的地方,有自己的特点,如果不是真心要投入到这个行业,那么在大城市上过学的师范生存有城市化、学科化的倾向,很难适应服务农村教育的需要。有些教师自认为上过大学,对知识掌握很好,但却不能很好的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教学。比如,教师的板书和讲课体态也是一种艺术,对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影响,而有些教师却认为上课是一种“糊弄”。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以为学生和自己一样理解了问题。
另外,有调研发现:农村教学专业不对口现象严重,尤其是所谓的“副科”“小科”门类。出现一种“两少一多”的教师群体——专职教师少、科班出身少、兼职教师多。该调查还发现,某些省份大约有 10 ~ 15% 的农村初中学校仅有一名地理教师任教。
2.3 缺乏系统的专业训练
当前,许多地方的农村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由于缺乏经费、缺乏计划、缺乏规范从而导致教师培训随意性大,致使教师感觉可有可无;目前教育培训的对象主要是重点中学的一线教师,在各农村中学没有全面展开,致使农村教师参加培训的机会也不均等,总的说来是普通教师机会少、边远学校的机会少、村小及教学点教师的机会少,语数外以外学科教师机会少、参加正规系统培训的机会少。
有调查显示:对农村高中教师来说,有效专业发展方式和内容是:与同行之间的交流、探讨,共同提高(占93.3℅),浏览学习网络上的教学信息(占80.0℅),参加新课程培训或骨干教师培训等活动(占73.3℅),专家学者的理论讲座和指导(占40.0℅)……从这些数据我们也可以看出,很多教师是渴望得到培训的,希望从中提高自己所属专业的发展。
当然,也有教师对继续教育培训认识不足。康海波等得调查显示,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继续教育认识不足,觉得大部分课程设置不适用,而且认为对教学进行反思也没有必要,有42%的教师不熟悉反思教学策略。
2.4 教师专业发展内在生成意识淡薄,缺乏内在生存力的环境
目前为数不少的农村教师职业责任感淡薄,以为自己毕业于大专,进修本科毕业,教小学是足够了。对自己要求不严格,对专业不要求上进,不反思实践,对教育研究精力的投入是少之又少。这种现象在农村小学出现尤为明显。一项调研显示53.5%的受调查者认为自身自我专业发展意识不强,内部动力不足;29.6%的受调查者认为缺乏名师或专家指导。其中还显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低,自我发展动力不足,43.7%的受调查教师希望可以从事其他收入更高的职业。
有调查报告显示:高中教师对自己喜欢培训的课程内容选择有很大的偏向性,其中有“由一线教师介绍与化学课堂教学实际有关的内容(占100.0%)”“化学新课程高考复习策略(占80.0%)”,而“新课程理念等相关课程与教学理论讲座(占6.7%)”由此可以看出,高中化学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忽视,表现出对理论学习兴趣不高,所以在选择结果中可以发现老师们偏爱教学实践有关培训内容。因此,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力内容——教育专业理论却不是很受农村教师关注,这也给农村教师专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2.5 教师结构不合理,教师变动较大
康海波、王晶波关于农村中学英语专业发展的调查显示:从学历、年龄、职称上来看,教师结构不合理。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仅占15.5%,而大多说教师为专科学历(79.3%),而且又进三分之一的英语教师毕业于非师范专业,从严格意义上讲,并不预备从事英语教学的资格。
另一项全国性的调查发现,全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师资力量主要以青年教师为主,26~45岁的占80.6%。乡镇、农村地区仍有12.9%的教师未获得大专学历,基础教育阶段专任教师的专业学位水平依旧普遍较低,在农村,教师的专业学位拥有率只有10%。关于教师资格证的拥有情况显示,拥有语数外三主科教师资格证的占83.9%,而拥有科学、地理、历史、政治科目的专业资格证的教师人数较少。
该调查显示:乡镇、农村地区在三所及三所以上学校任过职的教师达到了32.8 %。这一结果也解释了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
2.6 教师职业倦怠与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功利主义
曾艳辉提出: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分外因与内因,外因即工作时间长、教学重复缺乏新颖、人际关系冷淡、工作对象的复杂性等等,内因即个人素质和能力有限。教师的个人素质和能力不足制约着教师的发展,使教师产生工作压力、职业承诺降低、自我成就感低等负面效果,而这些负面效果直接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因而,教师的职业倦怠与教师专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即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低导致教师职业倦怠,而教师职业倦怠进一步减缓了教师专业的发展。
还有调查显示: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较大。其中44.6%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压力较大,有24.6%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压力很大,2.9%的教师认为自己无压力。比较结果也显示:中等学历的教师其压力感大于高等学历的教师,初等学历的教师大多是民师转编的中老年教师,总体压力较小。教师的学历与教师专业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历的低导致压力较大,而学历低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很大的阻碍作用。
李剑指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功利主义现象具体表现在过度表演,形式雷同的公开课、优质课、示范课及功利性的教育科研等方面。功利主义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使教育活动失去其应有价值而走向异化、使教师追求和专业发展成为一种“假性”发展、影响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等方面。
3 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措施
3.1 国家的方针政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 2010年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召开了新世纪第一个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分别做了重要讲话,对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从 2010年起,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
在第四部分——保障措施中提到,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包括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提高教师工资待遇等。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教师,其队伍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关于教育经费的投入,纲要提出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的3%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专项用于教育事业。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等。这些都为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专业的发展提供了优渥的条件。
国家应该加大对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尤其是那些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相关专门培训和专门研究项目的高等学校,以此来刺激大家对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关注。
3.2 学校策略
教师的成长决定着学校的盛衰,关系到学校的未来和发展。学校环境、氛围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学校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直接的外部环境。
3.2.1 师范生教育要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做好准备
现今社会各界都对师范教育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求高等师范院校培养出来的师范生要有专业的教育知识与熟练的教育技能,更要有高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对师范生的需求已从单纯数量的增长走向质的提升。对农村教师教育更关注这一点,因此,要实现高等师范院校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比如,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打破单一的“师范性”课程成立培养师范生综合能力的“综合性”课程。专业知识类课程设置上要求公共课程门类多样和增加教育类课程比重等。
大力促进大学与中小学联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2001年4月,首都师范大学与丰台区的4所中小学校合作建立了首批教师发展学校;截至目前,这类发展学校已增至50余所。教师发展学校为全体师范专业的学生提供了鲜活而生动的课程资源,同时也为各中小学校的教师发展提供了平台。
而针对农村的具体情况,师范院校更要为农村的教育建立一支符合规范的师范毕业生教师队伍,为农村教育提供质量上的保证。
3.2.2 农村学校要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平台
对教师展业发展而言,教师教学策略的形成与改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校展业氛围”,因此要建立“校本教研共同体”,打破局部生态效应。“校本教研共同体”是以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在同伴支持和知识共享的基础上,通过对话、分享、协商、反思等实践活动,以达到有意义学习为目的,促进个体和群体发展为旨归的组织形式。另外,要积极开展适合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培训。
构建多互动的平台和学习型组织,增加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的机会。虽然有调查显示有些教师对培训等模式的学习并不重视,但这可能是培训模式不恰当等,而且也有调查显示很大一部分教师的渴望通过培训、交流这样一个平台提高自己,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组织适合新课改条件下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讲座,作为前来培训者而言,要站在农村教师的立场来看教育理论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对农村教师的真正需求进行调研,找到他们真正想要的,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培训的质量,不至于是一场“催眠秀”。
在农村学校营造终身学习氛围,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使其明白职后教育连续化和教师资格认证多次化是今后教师专业发展的大势所趋。进而提升教师自我发展的自觉性,自觉地去寻找学习机会,成为“自我学习引领者”(self—directed learner),以适应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3.2.3 加强农村教师的精神文化建设
教师成长的核心是重视教师的精神处境,促进教师精神世界的丰富。教师精神文化是教师文化的内核和灵魂,影响和决定着教师的精神面貌,是教师发展的精神动力。教师精神文化的构建,能使教师有意识地把追求理想的专业发展成为自觉行为,并始终保持自我更新的发展方向,为真正实现教师的自主专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虽然农村教师的信息量远比不上城市的多或者信息相对滞后,但学校可以在有限的条件下为教师的学习和专业的自我更新提供最多的信息,这样,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文化资源主动的构建自己合理的知识结构,努力构建既有现代文化内涵、又有农村地域文化特色的农村教师文化,以适应农村教师自身的发展和农村教育发展的需要。
3.2.4 构建开展教育研究的反思机制,完善教师发展性评价机制
美国教育家波斯纳 (posner,1989)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并指出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受到限制。发展性教师评价作为一种评价理念存在,其核心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它强调尊重教师的人格和个性,强调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争取对教师工作的各个方面做出完整评价。
与教师反思并行的另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是课程叙事研究。所谓的课程叙事研究就是采用叙事的方法进行课程研究,并用叙事呈现研究结果。具体指研究者以讲故事的形式述说自己或别人经历过的课程事件并诠释其中的意义。课程叙事研究不仅有助于教师个人实践知识的显性化和课程观念和行为的改变,而且还可以激发教师参与课改和教学的热情,使其成为真正的研究者。因此,学校要合理的进行课程叙事研究,并鼓励教师的参与。
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功利主义的出现与中小学教师评价功利性导向和自我反思有着直接联系。对教师专业的评价方面,应该重视教师的自我评价,关注教师的情感表达;加强质性评价,走进教师生活、关注教师的道德、尊严、人性等方面的评价;从教师专业发展的长期性和可持续性来认识教师,加强教师未来发展的评估。在关于评价机制中,应该逐步加大教学学术在学术评价中的比重。也就是说,将教师的科研成果的高低作为教师综合测评、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的一个指标,这样可以提高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
新课改下,中小学中科研存在的问题之一是支持环境乏,科研氛围弱,这种现象在农村学校尤为突出,因此,作为教师生活的主要场地——学校要为教师营造浓厚科研氛围,组建联合攻关团队,使教师不仅是“教书匠”,更是科研的主力军。
3.2.5 学校的行政、科研与农村教师专业的发展
校长领导力与教师专业发展关系密切,教师专业发展是校长领导力发挥的沃土,而校长领导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校长运用其领导力,通过提升教师主体的发展动机、加强物质和心理支持以及健全培养机制这三种策略,可以有效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创建“博客群学习共同体”。由于城市经济相对发达,农村学校和教师在信息占有率方面明显处于弱势,因此,可以借用媒体,建立某专业的城乡教师博客群,为农村教师提供学习进步的更广阔的空间。
在农村学校确立“科研兴校、强师、惠生”县域生态科研理念,并用生态学的理念审视教育科研,用生态学的原理考量教育科研,用生态学的方法实践教育科研,通过生态科研让生态教育、生态和谐、生态平衡、生态发展,实现教师、学生、学校可持续发展。所谓的生态科研即学校的师生员工要在研究中工作、在研究中学习,通过研究实现教育教学、学校管理和各项服务的科学化、现代化,最终实现学校教育的最优化。这样把教学与专业的发展紧密的结合起来,使教师专业在实践中得到发展。
3.3 教师自身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措施
3.3.1 加强对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自我认同
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自我认同是教师依据个人专业经历所形成的作为反思性理解的自我,主要集中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性研究,强调教师对专业发展内涵的合理辨识与主动建构、教师对专业价值、身份与角色等的合理辨识与主动建构,强调教师对专业经历与专业经验进行深度叙述与反思性理解。只有合理的自我认同才能够更好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要在教师专业发展中不断的合理辨识自我、定位自我、有效的规划自我、反思调适自我等。加强重视积极心理机制的培养,不仅培育教师自我的羞耻感和自豪感、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而且可以激发教师的创造性,因此,教师要重视加强自我认同,避免认同危机。
3.3.2 教师自我反思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复杂的教学实践及其行为背后的理论进行主动的、不断的审视、探究与分析,改进自身的教学行为,从而实现自身专业发展,其立足于教师真正的教育实践,同时也是教师教育生活的应用内容。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校开展的教学反思活动或自我有规律的对自我教学进行反思,是自己真正实现“经验型”向“专家型”、“技术型”向“研究型”的反思性实践中角色转变,从而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终身化。
教师还可以利用所创建的博客群学习共同体和其他教师进行交流,使自我形成一个“思考—交流—实践”循环圈,并在其中不断探索、进步,从而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由于农村教师结构的不均衡,使农村教师年轻化(教龄偏低且教学经验较少),因此,年轻教师要谦虚的向年长教师进行学习,重视年长教师和自己的从教经历并对其进行反思从而提升自我和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3.3.3 重视培训课程和交流平台,充分利用资源
积极参与有关的专业培训,认真对待。国家一直在探讨关于农村教师的培训问题,希望能够找到一个适合我们农村教育的培训模式,因此,关于培训课程的发展还是比较乐观的,要积极的参与学习。有关交流平台,在交流的之前,一点要找到问题,立足于自我的教学经历,从其他成员哪里学习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
积极参与科学学术研究,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教育改革方案。这样不仅可以在研究中取得成绩,同时也提高自我效能感,可以有效的克服教师中的“高原现象”。
3.3.4 加强自主学习,不断提升自我
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大多数教师属于功利性阅读,只阅读直接与课堂教学相关的教学类专业期刊。但要讲好一堂课,需要的不仅仅是本专业的知识,因此,教师应该增大自己的阅读范围,用其他学科的知识丰富本专业课堂,充盈自己的大脑。知识本来就是一个体系,学科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这就要求教师在掌握、精通本专业知识的同时,要丰富自己的大脑,提高自己教学艺术,使课堂生动有趣。在这样一个循环的过程当中,教师不断的提高自己,从而促进了专业的发展。
教师应该加强自我导向学习。自我导向学习由于自身的自主性、反思性和超越性本质,隐含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体现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的自主权;凸显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途径;反映教师通向专业发展的生成历程而教师的内在改变和外在支持是实现教师自我导向学习的有效途径。
3.3.5 积极寻找合理科研之路,提升科研能力
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应用,作为农村中小学教师,应该从自己的教学经历出发,反思教学过程,提出合理的科研课题,并大力推广研究成果。因此,农村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能提供的资源,积极主动的查阅相关文献,解决自己发展中的问题,使之形成文章,从而推动教师专业的发展。
虽然农村教师结构不尽合理,但是,年轻教师和年长教师要充分的结合,取长补短,共同促进专业发展。例如,年长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历,这无疑是科研的一大财富,而年轻教师的理论和研究技术(如查阅资料的方法等)可能会相对较新,获得科研信息较多,如果教师科研能够组成一个团队,那么既可以克服以往科研的独立单干、联合攻关少的特点,还可以在合作的过程当中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提高自我效能感和幸福指数,在无形中给教师专业的发展铺好了道路。
3.3.6 增强心理素质,提高抗挫能力
农村教育作为教育中的特殊部分,有不可忽视的特点。第一、农村的孩子虽朴实,但也更加调皮。随着经济的发展,出外打工的年轻父母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加,他们的教育对教师的教学和教师素质的要求更高;第二,部分农民不能理解教师的教学。经济利益驱使下,使很多的家长追求的是一个结果,对孩子不好的行为表示简单的归结为“你当老师的怎么教的呀”,因此,教师要在体谅他们心情的同时能够很好的与家长沟通,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自我素质的提高;第三,教学条件相对较差。条件差不仅给教学带来阻碍,给教师科研带来了更大的压力,教师在选择了合理的科研条件下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完成科研项目,促进自我和专业的共同发展。
作为农村教师,要有耐心,针对不同的背景的儿童给予细心的教导;有宽容心,理解家长,理解学生,给所有人阳光的教育;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为自己选择的岗位,为自己的科研开辟道路。要综合增强自身的心理素质,提高自我幸福感,做幸福教师。
另外,对农村家长的继续教育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发展的有效措施。家长和教师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当这三者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时,为教师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 柳海民.当代教育理念专题[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肖丽萍.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述评[J].中国教育学刊,2002.
[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2011-02-15].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1667143.htm.
[4] 林健.当前我国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几个问题[J]. 重庆教育学院报,2011.
[5] 白玲.农村初中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成人教育,2011.4.
[6] 殷春婧.农村高中化学教师专业发展需求调查研究——以吉林省S区为例[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7] 李自天,徐中仁.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内在生成力现状与对策[J].教师教育,2011.3.
[8] 康海波,王晶波.试论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J].民营科技,2011.3.
[9] “全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调查”项目组.中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调查与政策分析报告*.教育研究,2011.3.
[10] 曾艳辉.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职业倦怠[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
[11] 肖第郁,钟子金.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学月刊,2010.1.
[12] 李剑.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功利主义现象及其消除思路[J].教育探索,2011.2.
[13] 张耘.终身教育理念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检视[J].探索与实践︱继续教育,2011.1.
[14] 马焕灵.校长领导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与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1.3.
[15] 张琪.试论生态学习观取向下的教师专业发展[J].教学与管理,2011.2.
[16] 孙二军.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自我认同[D].陕西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9.
[17] 赵晔.试论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J].南昌高专学报,2011.1.
[18] 敖翔,张晓亮.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J]. 现代阅读,2011.1.
[19] 冯玉红.指向专业发展的农村教师文化建设探析[J].教育探索,2011.2.
[20] 张永秋.对鲁西南某县农村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调查研究[D].2010.
[21] 王守纪,杨兆山.美国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及启示[J].外国教育 研究.2010.4.
[22] 构建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模式[N].中国教育报,2008-11-24:(3).
[23] 李中国.从附属到联盟:教师专业发展场域[J].教育发展研究,2011.2.
[24] 李清臣.基于专业发展的教师精神文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 论文,2009.
[25] 司福亭.论发展性教师评价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8).
[26] 张世威.张伟.彭狂飙.创建博客群学习共同体——统筹城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新途径[J].四川体育科学,2011.3.
[27] 鲁林岳,张寿松.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几个关键时段的调查研究[J].教 师教育研究,2011.1.
[28] 刁成海.扮靓县域生态科研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M].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1.2.
[29] 高祥,赵静.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反思策略研究[J].2011.2.
[30] 王晓燕.关于农村教师能力培训的创新模式研究——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M].江苏教育研究(理论版),2008.6.
[31] 朱晓民.教师关于教育类专业阅读状况的调查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1.1.
[32] 陈晓新.论自我导向学习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师发展论坛,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