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2012-04-29鲁传新
鲁传新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093-01
在一次初中物理教学观摩课上:主讲老师引领学生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生进行实验时,既没有列出表格,也没有记录实验数据,某组学生向全班汇报探究情况时,只陈述了例如“在成实像的情况下,物距增大像距就会缩小”的结果,教师不仅对此默认,而且给予称赞。
学生不记录数据、不比较数据,而是由操作直接得到实验结果,实际上是把“进行实验”和“分析论证”两个环节混在一起,混淆了“证据”和“结论”的区别。科学探究的重要目的,是让学生经历、认识和理解探究的这些过程。教师认可以上学生的做法,反映了主讲教师的观点:“结果才是是重要的,过程可以舍去”。这样的课何谈创新呢?新课程要求我们物理教师要重视学生自主经历某种有价值的学习活动(例如观察、实验、解释、分析、概括、交流等)。通过该活动,在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让学生获得体验,形成意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这就强调了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是我们物理教学的重中之重,在此浅谈几点关于实验教学的体会。
一、演示实验教学
演示实验一般是指在课堂上配合教学内容由教师操作表演的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演示实验的创新,主要应突出实验的方法教学,根据实验目的及原理,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去设想、探索多种方案,优化最佳方案,使问题圆满解决。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因为实验方法是物理现象和实验结论之间的纽带,只有正确的方法,才有得出正确结论的基础。在实验中重视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只要在方法原理的基础之上就可以发挥他们的自我创新能力,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猜想,不轻易否定,要培养学生广泛的探究兴趣、强烈的创新动机和自信心。我们也可以把一些传统的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创新能力。比如在天平的使用过程中,我先把物体按左物右码的顺序测得一物体质量为52克,然后故意将物体和砝码位置放反,读得物体质量为54克,让学生来得出正确质量的方法。比较还发现物体和砝码位置放反,读得质量偏大。师生探究活动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了提高。
二、关于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
学生分组实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进行观察、操作和思考的实践活动。分组实验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手、眼、脑并用地进行有目的的探索活动。因此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鼓励学生不限于课本中的器材,将器材开放,让学生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去设计实验,鼓励学生有独立见解的实验方法,然后在课堂上进行点评,分析得出合理的器材与步骤。在教师的积极指导下获得物理知识,则会印象更加深刻,并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使得他们能对所做实验有独到见解,提出自己有创新的意见; 并且能按要求设计一些新实验或通过实验检验自己的某种设想。例如在“蒸发”一课中“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时,引出新课后,师:如何使水加快蒸发呢?同学们可以先猜一猜,议一议,然后动手试一试,你能有几种方法?顿时全班同学活跃开来,有的同学说用嘴吹;有的同学说放在太阳下,有的同学说把水的面积涂大了……接下来便是分组实验。随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各小组派代表将本组方案公布于众,看哪组的方案多且合理,从竞赛的形式激励全班同学参与,最后,全班同学达成共识,得出结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是液体的温度,液体上方空气流速,液体的表面积。
三、课外实验和小制作活动
课外小实验及小制作是课内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的补充。一般使用的器材简单易找,实验易做,现象明显,便于学生理解,巩固新学知识。所以我要求学生人人做这些实验,并要求他们能够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或者有特殊见解的方法来实验,给他们评价鼓励。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动手能力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四、加强实验习惯的培养
实验习惯是指通过训练而巩固起来的自然动作,它需要教师给学生以“先入为主”的“入门训练”,不允许学生“越轨”操作,从而使学生养成严谨、规范、尊重事实的科学品质。
1.认真做好实验记录的习惯。实验记录是指工整地记下所有原始实验数据、可能与实验有关的环境条件、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实验记录是客观事实的反映,在实验记录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分析就会得出实验结论,所以实验记录要真实、有效,这样得出的结论才科学、可靠。同时,对于实验中一些看似“离谱”的数据、“无关”的条件,不能简单处理,要从多角度深入思考。例如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时,发现实验数据与定值电阻的实验数据呈现的规律不一致,有些学生“自作聪明”归类为误差,甚至部分学生修改实验数据,使之遵循“已有规律”,结果造成与新知识“擦肩而过”。
2.严格按规范要求操作的习惯。例如在电路连接时,必须先断开开关,然后严格按照电路图顺序连接。这一习惯的养成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在家庭生活中,有时因为电流过大使电路中的保险丝熔断,在更换时,由于学生时代养成的实验习惯,就会促使学生很自然地先切断总开关,然后再更换新的熔丝。
3.随时思考的习惯。例如在“探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验中,在学生从透镜的结构特征、成像特点、对平行光线的作用三个角度得出分别用“摸”、“看”、“照”的方法去辨别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对三种辨别透镜的方法进行比较,至于“哪种方法好”,答案实际上是不确定的,除了“摸”的方法不符合光学仪器的操作规范外,对其他方法优劣的评价是随具体情况变化而变化的。这样学生不仅“做”实验,而且“想”实验。
总之,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尽力变“验证式”实验为“探索式”实验。在对学生实验技能培养的同时培养学生实验探索的能力,致力改善学生的智能结构,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