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筑光音乐会”对抗日战争的贡献

2012-04-29李再强郑琼

文史杂志 2012年4期
关键词:贵阳音乐会抗日

李再强 郑琼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向宛平守军开火,发动卢沟桥事变,掀起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全国各族人民奋起抗日。一场收复失地,打击侵略者的全民族抗战,在神州大地展开。

一位贵州学者说过这样一句话:“不敢说是一条规律,但事实确实如此:天下太平,贵州视乎不足为道;而在多事之秋,它的地位便被抬升起来。”由于华北、华东、华中、华南的相继失守,整个中国就剩下西南、西北两个边远的角落。重庆成为陪都之后,川、黔、滇、桂四省成为抗敌的大后方,贵州便从一个偏僻的省份,一跃成为大后方交通枢纽。1939年顾君谷在《贵州杂记》中写道:“真梦想不到抗战以后,贵州会形成西南诸省交通的中心枢纽,民族复兴的重要根据地。”

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争取最后胜利”的号召下,地处抗日战争大后方的贵州各界民众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在中共贵州地下组织的团结、引导下,“筑光音乐会”等文化团体成为贵州抗战文化运动的中坚力量。

一、抗战初期的“筑光音乐会”

1.抗日救亡音乐会的兴起

“筑光音乐会”原名“筑光音乐研究会”,是1937年4月成立的公开音乐团体,初由《友联俱乐部》和《萌芽月刊》社成员李家才和青年谢奎等人发起组织,会址设在四川会馆。“筑光音乐会”成立之初,主要属于娱乐性团体。

七七事变后,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贵州各地的抗日救亡蓬勃兴起,中共贵州省工委根据这种形势,决定利用杨森号召对音乐有兴趣的青年参加“筑光音乐会”的机会,发起部分中共党员和党影响下的进步学生参加“筑光音乐会”,以便将这个得到官方认可的“合法”组织,改造成党领导下的抗日救亡文艺团体。贵州省工委选派一些党员和进步学生参加“筑光音乐会”,还介绍上海音乐专业、与地下党关系密切的音乐教师常学镛(1938年5月入党)担任艺术指导,并建立了中共筑光党支部,从而使这个单纯的娱乐组织化为抗日文艺团体。

在贵阳各界纪念“九一八”六周年的活动中,由于“筑光音乐会”中的中共党员的积极推动,“筑光音乐会”赶排出五支宣传抗日救亡的歌曲在街头演唱。其中的《九一八》歌,用悲壮的曲调叙述了中华民族被宰割受凌辱的痛楚;《义勇军进行曲》、《牺牲已到最后关头》、《救亡进行曲》等歌曲,也极富感染力。会员们第一次在贵阳公开唱出无产阶级的战歌《国际歌》,引起听众的共鸣。1938年2月19日,贵州学生救国联合会(简称学联)被破坏,省工委采取果断措施,将大量学联成员以及部分中共党员转入“筑光”,进一步充实了“筑光音乐会”。

2.为庆祝大捷演出

1938年4月,中国军队在山东台儿庄歼敌二万余人,捷报传来,群情激奋,万众欢呼。“筑光音乐会”的会员们手拉手、臂挽臂,参加游行,引吭高歌“起来吧,五千年被压迫的奴隶、牛马……,用我们最后的一滴血,争取我们的自由……踏向真理的战场,向着光明的路上走”。游行队伍经过大十字、小十字、铜像台等闹市区,围观群众挤得水泄不通。“筑光音乐会”会员们满面笑容,齐声歌唱,观众也为歌声所感染。高昂的歌声,夹着演员及群众喊出的“庆祝台儿庄大捷”的欢呼声响彻贵阳上空。

随后,“筑光音乐会”又在贵阳民众教育馆组织了百人大合唱,演唱了《流亡三部曲》、《游击队歌》、《最后胜利是我们的》、《歌八百壮士》等抗日歌曲。“当中国不会亡……宁愿死,不退让,宁愿死,不投降,那八百壮士做榜样”的悲壮歌声响彻云霄时,唱者与观众无不热泪盈眶。台儿庄大捷的庆祝活动振奋人心。当一批伤员抵达贵阳图云关陆军医院时,“筑光音乐会”会员立即前往医院慰问,唱起了慰问歌:“你们是为我们老百姓,……负了极名誉的伤,……帝国主义为了逃脱那深刻的恐慌,他们是那样的疯狂。今天杀死了我们的同胞,明天又烧毁了我们的村庄。……我们拼着最后一滴血,保卫我们的家乡。”会员们唱着歌,自己留下了激动的泪水,伤员们感动得紧紧握住拳头。这发自内心深处的慰问歌声,激发了军民齐心团结抗日的热情。

3.联合音乐演奏会

为了扩大救亡音乐的影响,团结发动更多的人参加抗日救亡歌咏活动,1938年5月28日,“筑光音乐会”、“黄钟音乐会”、“贵阳医学院歌咏队”、“达德中学歌咏队”、“贵州联合口琴队”、“儿童联合歌咏队”等六个音乐团体的群众在贵阳群新电影院举行联合演奏大会。

儿童歌咏队有120个小朋友登台演唱。孩子们用稚嫩的歌声,唱了《孩子进行曲》、《练壮丁》、《打日本》等三首歌,使听众看见了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黄钟音乐会”会员大都是学过音乐专业或爱好音乐艺术的社会人士,是由任虹发起建立的爱国音乐团体。会员们演唱的抗日歌曲有《振兴中华》、《新中国进行曲》、《抗敌歌》和《旗正飘飘》等;另外还演唱了一些艺术性强的世界流行名曲《阳春时节》、《嘿!嘿!知更鸟》。

“筑光音乐会”是这场演奏会的主力军。它联合“贵阳医学院歌咏队”和“达德中学歌咏队”共300人演唱了《保卫大中华》、《义勇军进行曲》、《保卫中华民族》、《冲锋号》、《为祖国战争》、《快乐的人们》、《保家乡》、《搬夫曲》等。演奏会聚合社会各方面人士,表演者达四五百人,可以说是贵州音乐界抗日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一次大会。

4.为保卫大武汉而斗争

日本侵略者在攻占安庆、九江后,拉开了进犯武汉的序幕。1938年8月初,日军正式发动了以夺取武汉为目标的进攻。为了支持前方军队保卫武汉的战斗,“筑光音乐会”与另一个抗敌文艺团体——沙驼业余话剧社在贵阳组织起“保卫大武汉”的示威游行。游行在悲壮沉重的气氛中进行。会员们手持火炬,沿贵阳市中心道路一路高呼“誓死保卫大武汉”等口号,并高唱爱国歌曲:“大武汉!大武汉!它是铜墙铁壁,它是中国的凡尔登……”游行到民族教育馆广场时,“筑光音乐会”会员还开展了群众性的抗战歌曲教唱活动。会员们把歌词写在报纸上,一人拿一张,引导群众注目而唱。由于教唱工作组织得十分严密,形式也极为特殊,学唱的群众很快掌握了歌曲的唱法。悲壮的歌声震响了整个贵阳城。

二、“筑光音乐会”的蓬勃发展

1938年夏天,“筑光音乐会”已拥有相当数量的中共党员,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中共文化支部(1938年8月,中共贵阳县委成立后,“筑光音乐会”中共文化支部改为党小组),从而迎来了“筑光音乐会”的蓬勃发展时期。

在中共党组织的领导下,“筑光音乐会”除通过音乐会、电台广播、街头演讲和集众教唱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宣传抗日救亡外,也演出抗日戏剧、绘制抗日宣传画、举办木刻展览、张贴救亡情报。当时“筑光音乐会”的会员“几乎唱遍了三十年代的全部抗日歌曲”。他们的活动,对于鼓舞贵阳人民起来抗战,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筑光音乐会”也深入农村下乡演出,每年寒暑假还组织会员到农村宣传。他们经常到清镇、平坝、息烽等县和贵阳的乌当、青岩、花溪等地演出,扩大了活动的范围和影响。

贵阳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山城,劳动人民惯用山歌对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根据这种民风、民俗,“筑光音乐会”在创作节目时,将抗日救亡的内容融会在山歌粗犷泼辣的格调和健康生动的方言中表现,使听众感到分外亲切。1938年夏,由会员高言志、谢凡生、李良广等深入贵阳市郊北衙地区,在采写山歌曲调的基础上编写的山歌剧《送郎打日本》,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该剧通过一名农村女子在大敌当前的情况下,毅然放弃家庭幸福,送郎上前线的事迹,表现了中国农民的自我牺牲精神和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操。剧中有段歌词这样写道:

男:月亮弯弯照高阁,日本鬼子来搜索,银钱财粮都拿光,二八佳人难打脱。

女:太阳落坡又东出,哪家都是亲骨肉。杀了牲口杀了人,男女老少都不留。

男:太阳落坡又东升,我国来了东洋兵,烧杀抢掳都干尽,不去当兵就不行。

女:月亮钻云黑一堂,人家有郎我有郎,我家送郎去当兵,人家把郎挂身旁。

这出山歌剧,在贵阳街头和乡间广泛演出,每次都受到热烈欢迎。有时会员们在演出中还邀请苗族青年吹木叶伴奏,使少数民族观众倍感亲切。

1938年12月,经中共贵阳县委同意,“筑光音乐会”在贵阳举行义卖音乐会。贵阳群众热烈支持为难民举行的义卖音乐会,连续两场演出,座无虚席。音乐会的主题歌——女生小合唱《募寒衣》,歌词恳切哀惋,旋律娓娓动人。当演员们唱到“募寒衣,请捐助,要募寒衣千万数;寒衣募给难民穿,难民冬天无衣裤”时,全场沉浸在肃穆悲切的气氛中,唏泣之声可闻。台上台下感情交融,唱到激昂处,全场观众起立,担任指挥的常学镛转过身子,指挥全场齐唱。

1940年初夏,“筑光音乐会”收到由外地寄来的全本《黄河大合唱》,立即组织排练、演出,极大地激发起群众的爱国热情和抗战决心。“筑光音乐会”的影响越来越大,许多学校都有“筑光音乐会”的成员在活动,这就为国民党当局所不容。1940年6月18日,“筑光音乐会”到惠水演出回来,顺便游览花溪并在灵山小学演出。演出开始不久,就被国民党员、三青团员包围,强诬“筑光音乐会”未经县党部批准,聚众私开秘密会议,攻击政府,抓走了“筑光音乐会”的总干事文三传。次日,国民党贵阳县党部登报,诬蔑“筑光音乐会”进行非法活动,勒令解散。为应付这一突发变故,“筑光音乐会”地下党组织紧急决定,召开会员大会,及时将部分党员、会员进行疏散隐蔽。

此后,“筑光音乐会”会员纷纷以新的形式重新投入战斗。他们“咬定了真理,辨明了是非,铁一般地顽强战斗前进”。以筑光会员文宗秀等为骨干的大夏歌咏队和以筑光会员兆骏等为骨干的黔邮歌咏队,继续活动到1942年。转移至外地的筑光会员们,在各个不同岗位仍继续高唱抗日歌曲。

三、结语

贵州是抗日战争的大后方。从日本帝国主义开始侵略中国之日起,贵州各族人民就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其间作为文艺大军的“筑光音乐会”更为抗战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半个世纪前,贵阳人口不到20万,大中学生不过几千人,中共贵州省工委和贵阳县委领导的以中学生为主的抗日救亡团体“筑光音乐会”,却拥有会员400多人。抗日歌声使沉睡的城市苏醒,救亡乐曲把闭塞的人们唤进民族解放斗争中。“筑光音乐会”对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的贡献,历史不应忘记。

作者李再强:西南大学历史文化民族学院(重庆)研究生

郑琼:重庆市大足中学语文教研组教师

猜你喜欢

贵阳音乐会抗日
搞砸的音乐会
抗日小英雄杨杨
彭明治驰骋抗日战场
失败的音乐会
找朋友
贵阳分店
寻味贵州——贵阳
海底音乐会
春天的音乐会
抗日英烈马威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