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顺其自然”同行
2012-04-29朱家华
朱家华
候机厅里,在我儿子的引见下,我见到了她。这是一位宁波爱心人士,大约四十多岁,中等身材,一身深蓝色的套装,齐耳短发,端庄、秀丽,脸上洋溢着温柔的微笑。她先向我行合掌礼,然后我们相互问候,她轻轻地叫我:“朱爸爸,你好!”当天晚上,我与她同行,代表宁波百川爱心志愿团到四川省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出席由她捐资建造的百川爱心桥的竣工典礼。
飞机深夜十二点到达成都,前来接送的内江市东兴区永东乡的领导同志已经在机场门口等候。当晚,我们在成都的一家宾馆住宿,第二天中午到达内江市区。当地市、区、局、乡的有关领导设宴为我们接风。下午,我们被安排去参观范长江故居和当地新农业示范区,晚上安排在当地最好的宾馆住宿。住在高级宾馆,她对我说:“太阔气了。”宴请时,满桌的美味佳肴,她只吃几个蔬菜,悄悄说了句“太浪费了。”后来她不止一次地对我说这样接待太奢侈,没有必要。对此,我也有同感,但我当着主办方的面,只能表示感谢并希望他们别太破费之外,真的无话可说。因为这类接待、宴请,早已见怪不怪,即使在经济不发达地区,也都习以为常了。
到内江的第二天上午,永东乡政府,在闻家冲村“百川爱心桥”桥头,举行了隆重的爱心桥竣工揭碑仪式,该村周围四个乡镇的乡亲们一大早就赶来了。灰水河畔,人头攒动,彩旗飘扬,鞭炮齐鸣,礼花绽放,人人喜气洋洋。一位村民说比过年还热闹。有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当天一大早在桥栏上用红漆写了一首诗:“修桥行善有公德,家家户户都喜欢,千秋万代看得见,甲子两轮在人间。”字写得有点歪斜,其中还有错别字,但老人的真诚,对善举的褒扬,令人感动。在庆典现场,当地的父老乡亲都想让捐资造桥的宁波爱心人士讲几句话。本来她是打算讲的,甚至在来之前叫她秘书写好了讲稿,但她看了讲稿不太满意,现在她该讲什么呢?也许是沉浸在这激动人心的热闹场面中,面对着孩子们热烈的欢呼声,她竟然一时不知说什么好,于是悄悄地对我说:“朱爸爸,还是你说吧。”我只能代表宁波百川爱心志愿团,作了即兴发言。当时听着一遍一遍的感谢声,我说:“内江的父老乡亲们,应该感谢的是你们。感谢你们,让我们实现了奉献爱心的意愿,完成了一次生命的升华;感谢你们,让我们宁波人的善举又一次走向了祖国的大西南;感谢你们,让我们宁波人的爱心传递,送到了更多人的心田,让这里的孩子们感受到了感恩的情怀……”我讲完了,但乡亲们仍然要求她说几句,她于是上前一步,对着话筒,停了一会儿先向大家行了个合掌礼,在热烈的掌声中,她只说了一句:“这是我应该做的,谢谢大家!……”就再也说不下去了。
她低调、谦逊,不想接受一声声的道谢。她曾经对我谈起自家的经历,她老公原是一位中学教师,改革开放后,下海办公司,公司发展很快,有数百名员工。生意越做越大,每年她都要捐很多善款报答社会。她说没有改革开放,就不会有他们今天的辉煌。这次能到四川来,是因为这里乡亲们的盛情无法拒绝,她也想见证一下自己的善举能给他人带来的快乐,表达一下对国家、社会的感恩之情。
她真诚、诚信,坚守人格的高尚,心灵的美好。记得在团里讨论筹建爱心桥的善款时,她承诺六十万元,由她一人出。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不久,她先生的公司出现了巨额亏损。为了盘活资金甚至打算抵房抵车,大家想能否让她少捐些,但她说,她说过的话,一定要做到,她仍然按时捐出了全额造桥款,并且在来四川前,当她了解到这里还有七十个贫困生要资助时,又当即表示该项任务由她去完成。
地区、乡政府领导和我们一起为爱心桥的竣工剪了彩。她和我一起为桥碑揭去了红绸布并与身边的乡亲和孩子们一起在桥上合了影。下午,我们到永东乡小学参加由我们宁波百川爱心志愿团捐资组建的第五十八个“和谐之光爱心助学基地”的授牌仪式,向该校的贫困生发放了资助款。仪式结束后,我应邀为全校师生和部分家长作了题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开启幸福人生”的讲座。也许我能结合自身的经历和体会,讲座内容比较吸引人,大家给予了我很多鼓励。她也对我说你讲得太好了,以后到她公司给职工去讲讲。明天一早她要先走了,因为公司事情多,老公要到市里开人代会。记得在她离开内江的早晨,一位女乡长陪着她去成都,临别,仍然向我行了个合掌礼。在当天夜里,我收到了她平安回到宁波的电话,听到她那亲切、真诚、和藹的声音,眼前仿佛又看到了她洋溢着温柔微笑的面容。
她是谁?她不愿我公开她的姓名,她一再对我说,如果媒体要报道,千万不要报道她的名字,做人还是低调些好。她一直很低调,捐善款,不留姓名;做好事,不图回报。她感恩社会给他人带来温暖,也让很多人受到感动。她是“顺其自然”吧?我曾经问过她,她没有正面回答。其实,不论她是不是“顺其自然”,这并不重要,但她确实是宁波众多爱心人士的典型代表,在宁波曾经出现过造桥女孩严意娜,现在还有更多像她那样捐资、造桥、助学、帮困而不留姓名的“顺其自然”。是他们在平凡的人生中,默默地书写着不平凡的年华;是他们让我们宁波人的爱心,传递到了祖国的四面八方;是他们在为塑造宁波这座现代文明城市的形象添砖加瓦,而不留下自己的足迹;是他们传承着中华传统美德,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