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钱林说家教 (四)

2012-04-29

中小学德育 2012年4期
关键词:超新星电子游戏玩具

让快乐游戏为幸福童年护航

游戏是儿童的基本需要,是儿童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剥夺儿童的游戏权利就是剥夺儿童的幸福。

故事分享:地图

孩子三四岁时,我买了中国地图拼图玩具。孩子俩很喜欢,熟能生巧,很快讲出省份的名称和位置。后来,我又买了世界地图拼图玩具,孩子俩同样很快讲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让我很惊喜。

孩子五六岁时,迷上了地图册,并从中认识了世界各个国家的地理位置、首都及其地貌特点等,从此对地理产生了浓厚兴趣。

一天,我发现孩子俩在画地图。地图上画了一个“清凉村”,村里有个湖——梦幻湖,湖中有美丽岛、甜蜜岛,湖边是快乐沙滩,还有海王星路、冥王星路、水星街、土星街,路上街上有公交车,路边有月亮宾馆、杲杳饭店……我大为赞赏。后来,孩子俩陆续画了一批地图,有主席村、火车村、政府村等。最有趣的是埭头村(我的出生地),村里有陈钱林故居、杲杳饭店分店;还有岑头村(妻子的出生地),村里有茶花(妻子名)路、陈钱林路,两条路合并的一段是情人路,还有茶花超市、杲杳饭店分店等。这些村合在一起构成瑞瑞城。孩子俩设计了瑞瑞城的总地图册,并在瑞瑞城开通了“村际”公交,将每路公交车经过的每个站点都与地图一一对应。

儿子八九岁时喜欢看《三国演义》。一天,我发现儿子在画地图,居然还是作战地图,原来儿子是用自己画的作战地图来解读《三国演义》的战争场面。为此我特别奖励了儿子。上学后,孩子俩对地理都很感兴趣。儿子上了高中,地理成绩跟数学一样拔尖,高一会考时,轻松获得高分。

家教建议: 给孩子自由游戏的时间和空间

孩子天生爱游戏。在游戏中,孩子不仅能发展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养成遵守规则和创新规则的习惯,更能获得无比幸福的体验。家长如果关注孩子的游戏,就容易掌握教育的主动权。

尊重孩子的游戏需要

孩子是天生的游戏者,即使独自一人都会玩游戏,哪怕摸摸衣角、摆摆文具、搬搬桌椅都能入迷。我觉得,游戏不只是孩子的爱好,还是儿童的一种特殊的心理需要。既然是需要,就如同吃饭、睡觉一样不可缺少。孩子每天都在玩不同的游戏,家长不一定都要弄懂孩子到底玩什么,只要是安全的、文明的,都应该给予尊重。

上学之后,孩子仍然需要游戏,这比知识学习更让孩子着迷。孩子喜欢上学,原因之一在于能和同伴玩。而家长往往更看重知识学习,一旦孩子上学了还在游戏,总觉得是贪玩,常常不自觉地给予否定。实际上,知识学习固然重要,但游戏作为儿童生活的基本需要之一同样是不可缺少的。家长不仅在家里要继续给予孩子游戏的时间和空间,还有必要了解孩子在学校如何玩,通过引导使孩子在学校玩得更健康、更快乐。

孩子俩从小就有玩不完的游戏,几乎每天放学回家都在游戏。为了更好地做到学习与游戏两不误,我特意引导孩子俩制订了作息时间表,规定了学习、休息时间。凡休息时间,他们就可自由地游戏。可以说,孩子俩的童年充满了游戏的快乐。

选择适合孩子的玩具

有一个“弄璋、弄瓦”的古代典故,说的是孩子出生后,给男孩看宝石,给女孩看纺车上的零件,表达父母对孩子不同的愿望。我觉得,在孩子出生后,家长给予什么样的玩具,对孩子的成长会有一定影响。我希望孩子以后多读书,所以孩子出生后,我最早给他们的玩具就是书。孩子俩从看书、摆书、扔书,到翻书、找书中的相同字、看故事、讲故事,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筷子玩具则是我的创新。孩子两岁时,朋友送来一个数学算式玩具,如“1+1=?”,如果填“2”,玩具就会发出鸟叫声。当时孩子俩还不会算式,但却玩得很高兴。我想,让孩子早点玩算式,会有好处,于是就用火柴梗让孩子摆数字。没想到孩子特别喜欢这样的玩具,不知疲倦地在地上玩,后来我怕火柴梗太细而影响视力,就将筷子锯成几段代替火柴梗,便有了筷子玩具。这是孩子玩得最久、受益最大的玩具。此外,让孩子着迷并产生较大影响的玩具,还有棋和扑克牌。

我反对给孩子买贵重的玩具。孩子俩小时候最贵的玩具是儿童自行车,骑车既能锻炼身体又是游戏。此外,孩子俩的玩具基本上是实用型的,如棋類、球类、布娃娃、地球仪、卡通人物玩具等。一次,亲戚送来标价好几百元的电子汽车,孩子玩了几次后,我就不让玩了。因为我觉得,孩子的世界应该是纯朴的,给予孩子过于刺激的玩具,可能会促使孩子养成追求刺激的不良习惯。同时,昂贵的玩具可能会误导孩子的虚荣心。

电子游戏是双刃剑

电子游戏需要动手动脑,对发展智力有好处;但问题是损害视力,还容易上瘾。在孩子俩小时候,我禁止他们玩电子游戏。禁止的方法很简单:家里从来不玩电子游戏;到亲戚家做客,我们都随时警惕防范并避免孩子接触电子游戏。

读幼儿园后,孩子从同学那里了解了电子游戏,也想玩。这时候的孩子,已经具有辨别力,于是我从保护眼睛的角度与他们讨论该不该玩电子游戏。孩子俩的志向是当作家、科学家,我引导说,每个人都只有一双眼睛,作家要读书,科学家要作研究,如果小时候没有保护好眼睛,长大了就会受到影响。孩子俩那时对阅读也充满了兴趣,于是表示要保护好眼睛,不玩电子游戏。只要引导得法,孩子是很讲道理的。

读中学后,随着孩子俩上网机会增多,接触电子游戏的机会也多起来。当然,此时孩子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自制力,适当玩电子游戏我不反对。印象中,孩子俩很少玩电子游戏。

参与孩子的游戏

游戏是儿童生活的重要方式,家长参与孩子的游戏,不仅让孩子感到更加亲近,也可在游戏中不断发现教育资源,从而更好地发挥引导作用。参与游戏,听从孩子的指挥是关键,如果希望主导游戏进程,或者呵斥孩子的“不当”指挥,那么孩子就会不喜欢与大人玩,结果既让孩子缺失玩伴,又使家长放弃了重要的教育渠道。

孩子俩小时候爱玩“排排队”游戏,把椅子、布娃娃排成队,有时要求我参与游戏。若不是特别忙,我都会很乐意听从他们的指挥。与孩子玩得最多的是下棋,包括陆军棋、象棋、围棋、跳棋等。每次下棋,我都先让孩子俩赢几局,等他们高兴时再让他们输几局,最后鼓励他们要争取进步。在下棋的过程中,孩子俩经历了输赢,体会了酸甜苦辣的感受,反倒激增了兴趣。后来,孩子俩不断发明新的下棋法,并以战胜我为乐,兴趣自然更浓厚了。孩子俩创新的下棋法不下十种,这时候的棋已经成为了他们创新游戏的玩具,下棋已经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游戏,而成了一种智力开发的手段。

基于游戏开发教育课程

孩子在游戏中是快乐的。但是,孩子的成长仅有快乐是不够的,还需要追求“玩中学”。基于游戏,有意识地渗透一些教育目标,通过亦玩亦学的形式,或发展孩子的智力,或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游戏也就提升为了课程。从课程的角度审视、引导孩子游戏,这也是我家庭教育的宝贵经验之一。

筷子游戏、扑克牌算“24”游戏属于数学类课程。算“24”游戏,孩子俩上幼儿园时就玩,小学时玩得最多。如:10,10,4,4,四张牌的算式是(10×10-4)÷4=24。有时,计算四张牌的不同算式,如:2,3,4,6,算式有4×6×(3-2);3×(4+6-2);3×4+2×6;(6-3)×2×4;3×6+2+4;等。后来,孩子俩用上小数点和分数来计算。如:8,3,8,3,算式为8÷(3-8÷3)=24。一些特别的算式得以解决后,孩子俩会特别兴奋。孩子九岁时,我们一家人外出旅游,在火车上姐弟俩玩扑克牌算“24”游戏。邻座的一位先生看着孩子玩得开心,就出了个题目:1,5,5,5,孩子俩思考了许久却无果。第二天,我们正在旅游,儿子突然叫起来,“(5-1÷5)×5=24”!一脸的自豪感。

演儿童剧游戏则属于艺术类课程。孩子俩自编自导自演的剧本,有“生活剧”,如演校长与学生对话;有“历史剧”,如演诸葛亮与周瑜之间的战争;更多的是“荒诞剧”,凭着想象力穿越时空,如演小狮子治理宇宙。有的剧本还配有孩子俩自主创作的主题歌、广告等。孩子俩在成长过程中创作的剧本相当多,仅有记录的“历史剧”就有从大禹治水到民国时期的近200集。

引领孩子探究未知世界的奥秘

孩子总是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家长要尊重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探究学习,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能力,也能让孩子品尝随之而来的独特的幸福体验。

故事分享:超新星爆发

儿子读高中时,因要参加全国数学竞赛,晚上要到学校参加辅导。我去接他,儿子指着天空对我说:“我发现了一颗正在爆发的超新星。”顺着儿子手指的方向,果然有一颗特别耀眼的星星。

“什么是超新星?”

“一种是白矮星,在引力作用下爆发;一种是中子星,黑洞吸收过多能量就会爆发。”儿子从小对天文比较感兴趣。

“你怎么知道那就是超新星?”我禁不住问。

“最近报纸报道美国宇航局观测到有史以来最强的超新星爆发。我发现这颗这么亮的星,极有可能就是超新星。”儿子自信地说。

回家后我看了《温州都市报》上关于超新星爆发的报道,报道称“美国宇航局(NASA)钱德拉用X射线太空望远镜以及地面光学望远镜观测到有史以来最强的超新星爆发”,根本没有提到肉眼能看得到超新星。

我说:“肉眼看不到超新星,估计你错了。”

儿子却反驳:“绝对是!我用的是反证法。如果它不是超新星,就应该是比超新星还要大的新闻。而目前没有其它的报道,只有关于发现超新星的报道,所以证明这就是超新星。”

我表扬了儿子,建议儿子请教老师。

过了几天,儿子对我说:“老师说那不是超新星,是火星。近期火星离月亮较近,所以特别亮。”话语中多少带了点没有看见超新星的遗憾。

家教建议: 基于好奇心引导孩子探究学习

孩子对新鲜事物,往往爱提“是什么”“为什么”等问题。有时候,仅仅提问满足不了好奇心,就会动手探究。这是教育的契机,家长应该基于好奇心引导孩子探究学习。

尊重孩子的探究心理

孩子都喜欢提问,家长应该给予重视。如果家长嫌麻烦,忽视孩子的提问,这是对孩子的不尊重;而如果当孩子有问题时,一律给予标准答案,也并不有利于孩子成长。我对孩子俩两三岁前的提问,总是以他们能理解的方式给予解答。稍大些,当孩子有疑问时,我一般都会叫他们想想看,大概会是什么原因。当孩子的猜想接近真相,我就给予表扬;当孩子的猜想离题万里,或者令人发笑,我一般不会马上给予纠正,而是引导他们再想想。面对孩子的问题,我经常说的话是“这个问题把爸爸也难住了,以后慢慢研究”。

爱探究的孩子引导不好,会变成调皮鬼;面对调皮的孩子,从习惯上来说当然得纠正,但不能因此打击他们的探究欲望。特别是当孩子调皮做了“坏事”时,家长要分析“坏事”是否属于孩子探究的结果。外甥彬刚转学到我家时,有一次他把味精、糖、酱油弄到地上玩,我非但没批评,还表扬他有探究精神。此后,他就跟我亲近了许多,让我掌握了教育引导的主动权。

为孩子创造动手的机会

动手能促进大脑发育,希望孩子“心灵”,可以从“手巧”开始。动手,并不一定都需要玩具,只要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如幼儿时让他们自己穿衣服、折衣服、盛饭、拖地等,都是探究。如果家长喜欢包办代替,不仅容易养成孩子依赖的坏习惯,而且还会影响孩子的探究欲望。孩子俩常常跟着妈妈拖地。让年纪小的孩子拖地,原意是希望培养劳动意识,后来发现,与其说他们在劳动,不如说在游戏,实际上也是探究的过程。

孩子俩动手最多的是摆筷子,其次是摆积木。积木是孩子们普遍喜欢的游戏,富于创造性的游戏,本身就是一项探究活动。此外,拼图玩具也较大程度上满足了孩子探究的欲望。杲杲十分喜欢拼图玩具,记得有一个由几百块图片组成的拼图,要花两三天时间才能完成,但他却乐此不疲。杳杳则更喜欢做纸飞机、纸椅子之类的手工。记得杳杳读小学时,曾花好几个星期的时间,做了一张玩具类的小木桌子。

孩子俩十分喜欢拆装东西。每年夏天,我父亲都会把家里的电风扇拆开清洗。孩子俩对此很感兴趣,与爷爷一起拆了装,装了拆。一次,孩子俩发现饮水机里有蟑螂,结果他们与爷爷一起拆饮水机——这也可谓一种探究活动。

探究要与兴趣相结合

对未知世界的探究,要基于孩子的兴趣。孩子俩从小探究最多的是天文类、动物类课题。孩子俩很喜欢宇宙,还看了许多相关书籍。为了表示支持,我专门给他们买了望远镜。1998年,我家搬到瑞安城关,买房时特地选择了有露天阳台的房子,以便于观察天象。每当报道关于日食、月食、流星的新闻,孩子俩总是兴奋不已。记得有一年天文奇观,因瑞安天气不好无法观测,我们便专程赶到上海,可惜上海天公也不作美,让孩子俩倍感遗憾。

孩子俩也特别喜欢研究小动物。一段时间,他们迷上了养金鱼,坚持每天观察、做记录。一次,他们买了两条金鱼,其中有一条眼是瞎的。于是,孩子俩研究眼瞎金鱼是如何吃食的?几天后,又有了新的研究课题:眼瞎金鱼吃食时运动量大,说明锻炼身体多,会不会比眼不瞎的金鱼寿命长?后来,眼瞎金鱼果然多活了近一个月,孩子俩兴奋极了,似乎有了重大科学发现。

有位家長曾问我,孩子探究的课题要不要考虑全面性,如孩子研究动物,家长要不要引导孩子研究植物?孩子探究的结果出现差错怎么办?我觉得,没有必要考虑全面性,孩子喜欢什么就让他们研究什么,也不要在乎是否找到标准答案,以孩子的理解水平来探究就可。探究并不是以学知识为目的,更重要的是从中激发兴趣、发展能力。我发现,孩子的探究有这样的特点:幼儿时,孩子探究的课题五花八门;上学后,孩子的探究课题常常与学校课程相结合。任何探究都是孩子的自由,家长都要给予鼓励和帮助。我对孩子俩的语文、数学作业要求相对低,儿子从小就不做作业,女儿读中学之后也只是选择部分作业,但孩子俩对探究类的作业却情有独钟——因为这就是他们的兴趣所在。

以科普知识引领探究

孩子俩从小爱看《十万个为什么》,以后陆续看了《地球探索》《动物探索》《科学探索》《历史探索》《200个鲜为人知的未知世界故事》等书,这些书伴随孩子度过了一段探索时光。读中学后,杳杳迷上了霍金的《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等。孩子俩阅读科普书籍时,并不满足于书中的分析,常常对感兴趣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记得孩子俩曾对“人体自燃之谜”“飞蝶事件追踪”“海水的身世之谜”等课题进行探究性学习,查找了大量的资料,研究的热情让我也自叹弗如。

孩子三岁后,我引导他们观看科普类电视节目。我提前从《电视周报》里选择适合孩子的动画节目、科普节目。记得2001年的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东方儿童”栏目播出的动画片《蓝猫淘气3000问》,孩子俩特别着迷,看了足足一年。之后,孩子俩常看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走进科学》节目,这个节目也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俩的探究活动。

孩子俩读中学后开始接触网站,我引导他们浏览科普网站。如中国科普网设有“神秘宇宙”“美丽极光”“世界之最”等栏目,图文并茂,还配有动画解说,深深地吸引了孩子。

做孩子研究的帮手

探究是个综合的学习过程,孩子开始探究时往往异想天开又期望过高,结果常常会力不从心且半途而废。如果家长能做孩子研究的帮手,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特别的亲情,更能激发孩子研究的热情。

孩子俩做研究时会碰到一些困难,常常会叫我帮忙。我很乐意做孩子俩的帮手,并且从不干涉他们的研究进程。我觉得,尊重孩子探究的独立性很重要,如果大人总是干涉孩子的研究,他们大多是不喜欢的。孩子俩的研究内容广泛,仅2003年至2007年期间的动物研究,有记录的就有蚂蚁研究21次、苍蝇研究2次、蝗虫研究5次、金鱼研究7次。我印象比较深的是2003年11月3日开始的名为“一一三”的蚂蚁研究、2007年2月名为“金金二世”的金鱼研究等。

孩子俩研究之后会加以分析和总结,每当有“成果”时,我都会给予特别奖励。有时候,我也引导孩子将研究成果写成文章。杳杳读小学六年级时研究洗洁精的毒性,她选择了不同品牌的洗洁精进行比较,并把蚂蚁、蟑螂、树叶放在洗洁精溶液里观察,最后得出“洗洁精对小动物有害,对人的身体健康也有影响”“选用颜色浅的洗洁精为好”等结论。后来我引导她把研究结果写成文章《洗洁精对人体健康危害性的研究》,还获得了瑞安市级奖项。

责任编辑颜雪梅

猜你喜欢

超新星电子游戏玩具
超新星大爆炸之康坎
超新星大爆炸之·罗淑欣
超新星大爆炸之罗淑欣
数学电子游戏
沉迷电子游戏的小熊
打电子游戏是浪费时间?对那些获得电竞奖学金的人来说并不是
从玩具到电子游戏“乐高”为何能如此“笼络人心” ?
平衡玩具
丢失的玩具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