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班主任对目标管理的运用
2012-04-29李怀宗胡云云
李怀宗 胡云云
[摘要]大学班主任承担着现代大学生整体素质培养和塑造的任务及角色,班主任在完成这一任务和实现这一角色过程中必须应用相关管理理论知识和管理办法。实践表明,大学班主任在对班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合理有效应用目标管理理论,不但从方法上,而且在实际中将会给班级管理建设带来良好效果。文章试图阐述大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对目标管理理论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大学班主任;管理;目标管理
[作者简介]李怀宗,喀什师范学院教育系教师,研究方向:行政管理,新疆喀什844007;胡云云,喀什师范学院法政系在读研究生,新疆喀什,844007
[中图分类号] G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04-0097-0003 目标管理:MBO (Management by Objective) 的概念是美国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于1954年在其名著《管理实践》中最先提出的,目标管理是指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大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担任管理者的角色,班主任所管理的班级是一个符合了管理学定义上的组织,如何管理好这样一个组织,如何管理好班级,不同的老师、不同的环境可能有许多不同的方法。把大学的班级看作一个典型意义的组织,在结合大学教育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以目标管理理论为应用,通过目标管理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管理,对大学班主任管理研究具有普遍意义。
一、大学班主任目标管理内容
任何管理活动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因为管理本身是有目的的活动。所谓目标管理法是指“以目标为中心进行管理活动的一种现代管理方法。其核心是把组织的目的、任务转化为目标,并使组织的总目标与各个部门、个人的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组织、部门、个人目标方向一致,明确具体、切实可行的目标体系,它强调以目标指导行动,以成果或贡献作为管理好坏的重点,特别是强调目标实现的整体意识,具有向量性、整体性、时效性和激励性等特点”(《教育大辞典》第7卷,第251页)。而大学班主任对班集体进行管理的目标是指:班集体管理在一定时期内预达到的目的和要取得的成果,包括班集体活动的整体目标;班集体管理活动的职责范围;班集体管理的目的和评价标准的统一;一定时期内管理活动预期达到的目的和取得的成果等。
大学班主任班集体管理目标的内容一般由三部分组成。第一,目标方针。这是大学班主任对班集体进行管理要贯穿始终的中心或主题,是班集体管理目标的总的概括,其科学性和正确性决定了班集体管理的成败。第二,目标项目。这是班集体目标方针的具体化,是总方针的主要方面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德、智、体、美、劳、第二课堂等。班集体目标项目应当顾及学生成长内容的各个大方面;班集体管理的目标项目要针对本班的实际情况,既注意基础又注意到学生经过努力后能取得的效果;目标项目要求突出重点,有所侧重。第三,目标值。这是班集体目标项目的预期成果,既可定量表示也可定性表示。确定目标值既要实事求是,又要明确具体,有可行性,同时要求有实现目标值的期限和考核标准。
确定班集体管理目标是班集体管理中的一件大事,它直接关系到班主任工作的成败,当然也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方向和成长程度。所以,要十分认真地考虑各种状况和因素,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班集体管理目标。
二、大学班主任对目标管理理论的实践
大学班主任在班集体管理过程中对目标管理理论的实践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组织和带领学生设立目标或愿景
班集体管理目标并非一个笼统的表述,目标管理的精髓和要义首先在于为组织设定目标,以目标为导向进行组织的管理。这一目标是具体可行的、具有操作性的。组织和带领班集体全体学生设立目标。班集体的这一目标确立应当具有如下分类:第一,从时间上,班集体目标可设立为短期、中期、长期目标。当然,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是一个相对说法。一般来说,学生在大学度过四年(三年或五年)时光,一学期或一年的目标可视作短期目标;两年或三年的目标可视作中期目标;大学四年的目标则可视为长期目标。不论是班集体的短期、中期或长期目标,班主任都应该带领学生将目标设立明确,即到何时班集体该到何种整体效果。例如,班主任带领学生设立两年内全班所有学生通过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这是一个明确、具体的班集体中期目标。第二,从管理任务上,班级目标包括班级个人目标和班集体整体目标。班主任应当注意为班级每位学生设立目标(也可以是学生自己设立目标)。同样,个人目标也要求具体明确,应当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具体设定。同时,设立学生个人目标时设立班级整体目标,即通过努力建设和管理,整个班集体将达到什么目标愿景,何种程度和最终效果。
在确定班集体管理目标时,班主任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要根据主客观条件,既要符合社会对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又要符合学校管理目标的要求;既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又要考虑到客观条件,否则容易陷入盲目或不可行。因此,确定班级管理目标要有以下具体的依据:依据社会对教育的总要求和学校的总要求;依据社会背景和社会、学校的客观条件;依据对学生的全面的、科学的分析,讲求针对性;依据班集体的特点(学生组成、状况和条件,任课教师状况等)、办学条件(财力、物力、学校所处的地位)等。
(二)对目标的实施及控制
班主任带领班集体设定了学生个人目标和集体目标之后,接下来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实施。任何目标、理想、愿景的设立,如果不付诸实践最终的结果会是零,也就也失去了本身的意义。班主任在目标实施这一环节上要做的工作很多。首先要做好组织工作,使学生在实现班集体目标中各得其所、各施所长,使每个学生都意识到自己对自身和集体的责任、义务,使每个学生都能为实现班集体目标去努力,使每个学生都参与目标实现的过程,对目标付诸实践及行动。其次,要做好教育指导和引导工作。在班集体管理的实际上,在实现班集体目标的过程中,不可能大家齐步走,这就需要对有差距的学生进行引导教育,使他们尽快达到目标要求。其实目标的实施过程,就是一个教育引导的过程,这个过程要靠大量的教育指导,不论对班集体或是对学生个体,都是这样,这一过程也是班主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展示管理智慧的过程。再次,目标的实施还要做好协调工作。班集体内学生之间的各种协调,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学生与任课教师的协调,班主任与家长的协调,班主任与学校其他部门、其他组织的协调,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班集体目标管理的过程又是一个不断协调的过程,离开协调,班集体工作往往很难开展。
在班集体整体及学生个人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因为各种因素难免会出现有些学生、在某个阶段的行为会与既定目标有所偏离,或目标实施的停滞,甚至手段和方向错误。在这样的状况下,班主任就应当及时发现问题,运用目标管理理论,对班集体目标实施的过程进行控制。要对学生加以引导、匡正、约束等,使他们少走弯路和错路,尽快地达到目标要求。如果班主任失去对目标的过程控制,最终的结果很可能不尽如人意甚至与原定目标大相径庭。
(三)目标评估
目标评估是班主任对班集体管理的第三个环节,这也是目标管理理论循环过程的一个终结。目标评估可以时间为界限进行近期、中期和长期目标进行评估。例如,可以一学期的结束为时间段进行近期目标的评估。评估的重点当然是设定目标的完成的结果和程度,即考评学生个人和班集体整体是否达到了当初设定的目标,如果未达到,就要找出原因和存在的问题。班主任带领班集体进行目标评估的重要意义在于:要达到肯定成绩、增强信心的目的;要使每个学生通过考评都能有成功的体验和获取成果的满足感;也要通过考评总结经验教训,激发学生的进取感和奔向新目标的决心和行动。
也应当认识到,目标评估只是班集体目标管理过程中相对的、暂时的终结,而非永远终结。班主任对班集体管理的过程是不断带领和引导学生向下一个更高目标迈进的过程,即从一个目标迈向新的目标,完成一个目标,再设立新的目标的循环过程。
三、大学班主任运用目标管理理论的意义
美国哈佛大学于1953年曾做过这样一项调查,即询问当年的毕业生是否对未来有清晰明确的目标,是否有着达成目标的详细计划,当时只得到不到3%学生的肯定答复。20年后,哈佛大学再次访问当年接受调查的学生,发现有着明确目标及计划的学生,其事业成就、快乐及幸福程度上都高于其他人,其财富总和还大于另外97%学生的财富总和。一个人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能成就辉煌的人生,一个班级是由许多人组成的一个整体,更需要有一个共同目标。上述案例表明了目标管理理论的实用价值。现在的大学班主任对目标管理理论的应用还具有以下意义:
(一)为班主任管理提供了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大学班主任对班集体的管理可以有很多种方法,而且各种管理方法都是权变的,因各种不同因素而异。目标管理法作为其中一种管理方法在班集体这样的组织中运用,易于为班主任掌握,操作容易,实施简单,只要根据实际情况在实践中坚持运用,必然取得预期良好效果。
(二)目标管理法在实践中能取得显著效果
通过在实际中对大学班主任运用目标管理法管理班集体进行调查研究,并与那些未在班集体管理中采用目标管理法的班集体进行对比研究,可以发现,在管理环境和因素大致相当的状况下,采用目标管理法的班集体在同一时期内比未采用目标管理法的班集体能产生和取得更明显的效果。这种效果和成果既有学生个体的在各方面的提升,也包括班集体组织整体发展和提升。
对于当代大学班主任而言,目标管理理论不失为一种有用和实用的管理办法,这还有待于班主任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杨祥智,陈转娥.浅谈班主任工作的目标管理法[J].中国学术研究,2008,(1).
[2]赵海霞.班集体建设智慧与策略[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耿书丽.班主任能力修养[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陶海林.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智慧与技巧[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陈立民.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
[6]褚宏启.中国教育管理评论[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
[7][美]彼得·德鲁克.[M].齐若兰,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