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种生灵,多种寄托

2012-04-29师修武

课程教育研究 2012年4期

师修武

【摘要】蝉,一种为现代人所厌烦的害虫,却为古代的一部分文人所爱,多歌之咏之颂之,来言己情己思己志,创作了大量以“蝉”为题的诗。这类诗大致分为四类:感慨时光流逝、抒发离愁别恨、抒发羁旅之苦、高洁心志。

【关键词】蝉 时光流逝 离愁别恨 羁旅之苦 高洁心志

【中图分类号】I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018-01

蝉,是一种能飞的动物,吸食树木的汁液,发出吵人的叫声,确是一种害虫。它的成长的确不易,法布尔曾说它,“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即使如此,能原谅它的当今世人还是不多。但古代的诗人却多歌之咏之颂之,来言己情己思己志,创作了大量以“蝉”为题的诗。中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七月》:“五月鸣蜩”,蜩即蝉。在《诗经》中《大雅·荡》:“如蜩如螗,如沸如羹”,朱熹评注说“蜩,螗,皆蝉也。如蝉鸣,如沸羹,皆乱人意”。庄周的名篇《逍遥游》中,也有过它的身影。在《礼记·月令》中有“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的句子,到了唐代,以蝉为题材的诗更多出现,以蝉为题的诗就有70多首,在网址http://hanyu.iciba.com,输入“蝉”,搜到与“蝉”相关的古诗词共1000首。

笔者经过筛选整理,把这些诗大致归为四类:

一、感慨时光流逝

蝉的一生是十分短暂的,庄子说它“不知春秋”,(《庄子·逍遥游》)。蝉的这一特征引起了古代诗人对个体生命的自怜与自伤。晋无名氏《鸣蜩赋》:“有嚖嚖之鸣蜩,于台府之高槐。物处阴而自惨,奚厥声之可哀?愁日凄凄兮,感时事之若颓。何时逝之是感兮?感年岁之我催!孰知命之不忧?咏梁林之有摧,生世忽兮如寓,求富贵兮不回。”作者因蝉声凄苦,渐感自己老之将至,生发出一种惆怅。初唐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六首其十二》:“玄蝉号白露,兹岁已蹉跎。群物从大化,孤英将奈何。”该诗表面上写在白露到来之时,蝉必将死去的无可奈何之情,实质上是诗人以蝉喻指自己老迈,已到了生命暮年的悲剧情怀。唐司空曙写的《新蝉》:“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便觉一年老,能令万感生。微风方满树,落日稍沉城。为问同怀者,凄凉听几声。”也透露出一种时光易逝的思绪。

二、抒发离愁别恨

秋天给人的感受是一种悲凉,蝉的鸣叫极易渲染出一种苍凉的气氛,使送别的场面更加悲凉与痛苦。

白居易的《答梦得闻蝉见寄》:“人貌非昨日,蝉声似去年。”表达了诗人与朋友分别的愁苦。唐许棠一首《蝉》:“初离何处树,又发去年声。骚屑随风远,悠扬类叶轻,报秋凉渐至,嘶夜思偏清。默守疑相答,微摇似欲引。繁音人已厌,朽壳蚁犹争,……此时吟立久,万绪一时生。” “默守”、“欲行”语义双关,既写蝉,又写人,诗人把离愁别恨寄于蝉,而蝉的孤单悲凉何尝不是诗人情感的化身,宋代婉约派代表人柳永的代表作《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冷落清秋节”已使人“难堪”,诗人开篇又以秋蝉凄切的鸣叫,为全诗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使离别更加让人肝肠寸断。

三、抒发羁旅之苦

寒蝉凄切的鸣叫,使许多游子倍感羁旅的孤独与悲怆。所以,许多诗人就把自己的羁旅之悲寄托于蝉。写这类题材的诗人颇多,如白居易《早蝉》“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渭上新蝉声,先听浑相似。衡门有谁听?日暮槐花里。”写诗人一听到蝉声就感到愁绪难平,再听这蝉声使长年漂泊在外的大诗人乡愁顿起。唐卢殷《晚蝉》:“深藏高柳背斜晖,能轸孤愁感昔围。犹畏旅人头不白,再三移树带声飞。”写蝉似乎故意与人为难,诗人走一程,蝉跟一程,并鸣叫一程,写出了诗人走一路愁一路的沉重心态。贾岛《风蝉》:“风蝉旦夕鸣,伴叶送新声。故里客归尽,水边身独行。噪轩高树合,惊枕暮山横。听处无人见,尘埃满甑生。”别人都回到了故乡,只有诗人自己还在水边独行,这时,蝉声从高树上传来,在这傍晚的山边使得客心更加浓,使得其景更加悲凉。

四、表达高洁心志

蝉的短暂一生,又加上在“难堪”的悲凉秋风中凄切鸣叫,很容易与仕途坎坷、命运不济的感伤而迷惘诗人的心灵相契合。通过诗歌形成一种耐人寻味的悲剧美,抒发文人对政治、社会、人生的认识与感受。

翻开《唐诗鉴赏辞典》,所选的第一首诗是虞世南的《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作者虞世南为人正直、学识渊博,被唐太宗重用,但其为隋朝旧臣,受着忠臣不事二主影响。作者托物言志,就以鸣蝉来表白自己是因为立身高洁而不是凭借外在的力量才被重用的。“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唐诗鉴赏辞典》)

骆宾王的《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西陆”指秋天,“南冠”指囚徒。当时,骆宾王任侍御使,因上疏触怒武后,遭诬陷,以贪赃罪名被捕入狱。颔联“露重”、“风多”比处境险恶,“飞难进”喻政治上的不得意,“响易沉”说言论上的受压制。尾联“无人信高洁”,是作者对坐赃的辩白,“无人信”而自信,坚信自己的品格是高洁的。此诗表面在写蝉,骨子里却在写自己,句句都可以找到诗人对于自己遭遇的不平和人格自信的影子。

总之,爱蝉咏蝉成了一种文化现象。蝉这种可爱的小生灵,是中国古代诗人的一种寄托,一种安慰,是他们心灵的伴侣。

①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学生经典阅读误读研究”(10YJA88017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