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崇德崇文 有为有乐

2012-04-29张绍诚

文史杂志 2012年4期
关键词:文史楹联馆员

张绍诚

我与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颇有因缘。

1956年我从部队复员返蓉,随家母去给李铁夫爷爷拜年。老人家高兴地说他现任政府参事,“参事室、文史馆合署办公,巧得很,就在提督东街你祖父张星垣原来经营的新怡丰银号、你出生的院子里。”“文史馆的研究员,有些是你祖父的袍泽,我们一道学习,唱和诗词。”

1964年刘孟伉馆长来盐道街学校讲毛主席诗词,馆员谢慕沙教授指导教师进修,使当时作为中学语文教员的我对文史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拨乱反正”以后,我与段可情副馆长、李金彝等馆员多次接触,聆听指教,获益良多。

1995年我从大学退休,应聘担任馆员。举行仪式时,萧秧省长风趣地说:“我离任后争取当名馆员!”还走到每个参事、馆员面前递送聘书。这让我们体会到馆员的“统战性”和“荣誉性”。参加馆务活动,更感知文史馆助我学能致用,老有所乐。好多值得回忆的东西,虽然点点滴滴,却能小中见大,展示四川省文史研究馆贯彻党的“敬老崇文”政策,60年来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出的贡献,可供文史研究者参考。

一、支援教学改革培育人才

1964年,教育厅请刘馆长给我们盐道街学校教师讲解毛主席诗词(详见《文史杂志》2009年4期《说诗展示解颐才》),刘孟老只讲了三首诗,却教给我们读诗解诗的基本方法;授人以渔,使我们眼界一新,茅塞顿开,终身难忘。

刘馆长还推荐文史研究馆谢慕沙馆员来为盐道街学校中学部语文教师开业务讲座。谢老善于因需施教,绝不照本宣科,重视解答疑难,练基本功。他讲自己填词的立意构思和遣词造句,鼓励当堂提问,及时解答。我也牢记“岂有明镜疲于屡照,清流惮于惠风?”以之同样鼓励学生;纵不能立即回答难题,事后也查阅资料,再告诉他们。我是真正尝到了“学以致用”、“教学相长”的甜头。

刘馆长和谢老师具体、切实的指导,推进了我校的语文教学改革。教师备课要“咬文嚼字”,通过具体落实的语文基本训练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拨乱反正”后,我重返讲台,1980年在省委党校兼语文课,在成都大学教语文教学法。1986年我写了《对〈卖油翁〉一课的教学设想》(见《文史杂志》总第5期),提出“备课要博览约取、讲读宜对照鉴赏、练习须趁热打铁”等建议,也算是我迟交给刘、谢二位老师的作业。

上世纪50年代,馆员彭云生应邀执教重庆师范学院,80年代,李金彝、王善生、郑异才等应聘在成都大学、成都成人教育学院中文系和教师培训班兼课。孙琪华、夏顺均(我的中学校长)担任补习学校校长。不少馆员在社会团体举办的书画学习班执教,开讲座。本馆也曾办过书画培训学校,培养青少年成才,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此真可谓支援教改,不遗余力。

二、支持群众文化活动

1981年副馆长段可情和参事熊倬云、馆员李金彝、陈雁翚、陶元甘、汪潜以及李思桢、吴绍伯、廖上柯、夏顺均、张晓谷、王家祐及笔者等(均先后任馆员)参加成都风物研究会,整理研究文史资料,编写《成都风物》专著。第一辑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第二至七辑由成都群众艺术馆印行,并在《成都晚报》、《龙门阵》和《锦江》发表。段老特为此题写了《成都文物赞》诗(见《祖国颂诗词集》)。

段副馆长、馆员李金彝、李思桢、夏顺均和笔者协助成都市群众艺术馆主办“甲子迎春征联大奖赛”和“丙寅迎春征联大奖赛”,负责出句、评联和讲评等工作,推动群众文艺活动,促进传统文化艺术的继承发展。在本馆积极支持下,1986年四川省楹联学会成立,段可情任会长,李金彝、钱来忠与笔者等任副会长(1989年后,段老任名誉会长,钱来忠任会长)。馆员黄稚荃、梁伯言、遍能、吴一峰、张晓谷、高少儒、夏顺均、李思祯、赵蕴玉、周北溪、李道熙、伍中一、周浩然、王世德、傅承烈、谢桃坊、刘奇晋、冯广宏等先后任学会顾问。1989年5月四川省楹联学会受中国楹联学会委托,在成都召开楹联艺术研讨会,会长段可情和李金彝、周浩然及笔者等主持学术论文评审工作。本馆大力支持四川省楹联学会会同有关单位主编了《一代风流楹联谱》、《钢铁长城颂》、《红旗颂》(附英译联选)、《成都名胜楹联》、《迎亚运楹联集》等专集。副馆长邓卫中和馆员王家祐、王庆余等参加在都江堰市龙池御龙宫举办的大禹学术研讨会。王家祐、笔者及冯广宏等人宣读交流论文,并为御龙宫撰写楹联,为都江堰市开对联骨干培训讲座。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和四川省文联、四川省楹联学会等组织成都市迎接香港回归祖国名家书画大展,馆员孙琪华、高少儒、王子壮、方滨生、邓奂彰、向熹、杨正苞、蒋仁庵、刘玉珊、刘奇晋、侯正荣、李星武及笔者(时为组委副主任)等的诗词书画作品参展和发表;与有关单位合编了《回归颂——庆祝香港回归对联集锦》、《大业辉煌——庆祝香港回归对联集锦》、《大业辉煌——庆祝澳门回归对联集锦》等专集。

进入新世纪,学会敦聘张在德馆长担任四川省楹联学会编委会主任,唐建军主任和康济民副馆长任顾问。馆员冯修齐任常务副会长、李永晖和我任副会长,参事处处长陈琼任理事,文史处处长安山、邓小刚任会刊《天府联苑》编委,伍文任编辑。陈信远、唐建军主任和张在德馆长、康济民副馆长主持编印了《血肉长城——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楹联集》(赠送给台湾各个四川同乡会和连战等有关人士)《颂奥运扬国威楹联集》(附英译联选,赠送北京奥运会和各地体委)和《祖国颂——国庆60周年楹联集》(分送有关单位与兄弟馆)等专著,都在学术界和社会文化方面起到积极作用,获得很高评价。学会的顾问、文史馆、参事室和学会负责人都为抗震救灾积极创作对联,参加义卖(刘奇晋书写的作品售款14980元,其中“骨肉相连,血浓于水;艰难与共,爱大如天”售出两联),扩大宣传,发挥了宣传鼓动作用。四川省楹联学会荣列中国楹联学会“十军”,《天府联苑》评为全国优秀联刊。(参见《文史杂志》2009年3期《抗震救灾中的四川省楹联学会》)

1953年刘孟伉馆长在文殊院借用房舍领导馆员阅览查考文史资料,讨论研究。彭云生馆员著《望江楼志》定稿(后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1990年本馆支持组建成都薛涛研究会,馆员李华飞、任子立、王子壮、杨正苞、《文史杂志》编辑魏学峰等参加学会,李华飞当选学会理事。以后,屈义林、王世德任研究会顾问,杨正苞和我任理事。《薛涛与望江楼》刊登拙稿《论<筹边楼>诗诸家评注》和《游园歌盛世咏竹美诗人——简介《蜀江诗词》中咏薛涛和望江楼的诗词》。冯广宏和我合写《情深风雅诗美佳人——简介双流刘氏吟咏薛涛与望江楼的诗歌》,收入《薛涛研究论文集》。《望江楼楹联解读》(我与吴蕖蕊、舒泽宏合编)获得成都市社科联优秀作品奖。2009年以唐建军、张在德为主任的编委会整理印发了《刘孟伉编注薛涛诗》。四川省文史研究馆承担了中央文史研究馆组织出版的《中国地域文化通览·四川卷》的编写工作,编委会安排我撰写了《女诗人薛涛》一章。于此可见本馆对学术团体的大力支持。

三、加强学术研究与著书立说

1953年,四川省文史研究馆举行诗会,馆领导和馆员赋诗称赞“国渐开新纪,河清到眼前。多文贫士富,健饭老人难。努力春花好,来归季子贤。万花齐笑日,托始自今年。”以后历年皆办诗会,编辑了《蜀江诗词》上、下集、《巴蜀诗词》第二、三集。唐建军主任、张在德馆长主编印行《祖国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诗词集》,其中收录参事室、文史馆领导同志18人和馆员、参事221人的1000多首诗词,“对蜀中诗词仅是尝鼎一脔,……但都表达了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的强烈感情”(唐建军《序言》)。

1956年,根据社会需要和馆员特长,省文史馆建立学习委员会和10个业务组:文物古迹组、古籍校勘组、杜甫研究组、近现代史组、书画组、戏剧组、医药组、图书组、文字改革组、社会服务组开展活动,为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做了大量的文史研究工作,取得成就,编辑出版了《杜甫诗集》和《杜甫年谱》(曾应各界要求再版)。1959年,在馆长刘孟伉主持下,馆员彭云生、刘东父、李思纯等编撰整理《成都城坊古迹考》,记述成都“城”、“坊”、“水道”等沿革变迁及名胜古迹、寺庙、学校的历史状况,为有关部门提供城市建设和历史研究的参考资料。

1982年,本馆编辑出版的《四川大事记》、《四川军阀史料》、《广释词》、《四川保路运动史》和《刘、邓、潘起义与蒋介石的川西决战》,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三·一三前国民党左右派在四川的斗争》获三等奖;《四川币制混乱的贻害》获四等奖。1987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成都城坊古迹考》,2006年巴蜀书社出版该书修订本。

我进馆后参加雷喻义、陈信远、唐建军主任、隗瀛涛、张在德馆长先后主持编写的《巴蜀文化与四川旅游资源》、《治蜀史鉴》、《成都城坊古迹考》修订本(分别由四川人民出版社与巴蜀书社出版)的编撰工作。文史馆和参事室主编的《巴蜀文化走进千家万户丛书》已经巴蜀书社出版五辑,其中收录我编写的《巴蜀趣联解读》、《锦里街名访旧》、《巴蜀方言浅说》和《巴蜀竹枝琐议》等四册。

文史馆一贯努力帮助名胜景点提升和丰富文化内涵,兹举撰书楹联一端而言:1966年以前,刘孟伉、林思进、向楚、谢无量(后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毛书贤、刘东父、冯灌父等曾为江油太白祠、眉山三苏祠、成都文化公园、桂湖升庵祠、杜甫草堂和白帝城题写过楹联。改革开放以来,黄稚荃、徐仁甫、梁伯言、遍能、隆莲等20余位馆员为省内外一些名胜景点、纪念馆、寺观、陵园撰书近300副楹联,除刻制悬挂外,还收录于有关书刊资料。这也是本馆领导同志和馆员为弘扬传统文化作出的贡献。(参见《祖国颂楹联集》)

《文史杂志》是四川省文史研究馆、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室主办,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播世界文化精华为宗旨,面向具有中等文化程度以上的广大读者,以知识性为主,兼融学术性、思想性、趣味性的公开性双月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1985年出版季刊,1987年改为双月刊。2001年获“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荣誉证书和标识)。隗瀛涛、李有明、邓卫中、李殿元、屈小强先后担任主编,魏学峰、秦彤、陈雅荣、查常平等任编辑,部分馆员参加编委会工作,大家结成文字之交。我为《文史杂志》撰稿,发表过《从俚语窥民俗》、《雅士名厨黄敬临》、《农禅并重一诗僧》、《评〈古代旅游作品选〉》、《宋代阆中陈氏的家教》、《游园歌盛世咏竹美诗人》、《音容宛在风义犹存——馆员刘佛澄、吴俟庵、马德斋、杨培之简记》、《刘刚甫、刘田素馆员的故事》、《孔凡章先生谈对联》、《老诗人心系邓小平》、《语文训练是根本》、《〈蒙训〉教人聪且明》《军人·商人·文化人——共产党人车耀先》、《重看史料说四川的抗震救灾》、《重建武侯祠的故事》、《〈最后一课〉的译文和注释》等专稿和一些短小的补白,共41万字。

四、真诚友好地交流协作

四川省文史研究馆保持了相亲相近、如切如磋的学术风气,馆室领导、馆员、参事都能全力协作,共同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出贡献。成都市府南河综合治理工程启动,张惠昌、阚家骆等撰写《迈向现代化建设的成都市和府南河的综合治理》,向外报道,在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台湾宣传。省楹联学会举办《河清颂》征联,王子壮、杨正苞、蒋仁庵等撰写诗联,笔者主持出句和评审工作;刘奇晋等组织青羊艺术学校和民进育才学校书法班少年学生以书法习作参与庆功宣传。本馆还先后和省文联、省政协报、省楹联学会等单位组织96“金雁杯”全国征联大赛、“丙戌”海内外大奖征联赛,先后聘请本馆遍能、高少儒、刘奇晋、王世德、冯广宏等任顾问,张在德任组委会主任,李永晖、冯修齐与我任评审委员会副主任。笔者与冯修齐、刘奇晋等参加主持黄龙溪古镇楹联创作书写活动。副馆长、党组书记雷喻义与馆员高少儒、赵蕴玉、周北溪、冯修齐、刘奇晋、冯广宏及笔者等为被誉为“成都私家园林明珠”的易园规划设计,命名题匾,撰书楹联。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管理处给撰写对联的馆员颁发纪念证书。《千年古刹鹤林寺》收录馆员遍能、黄稚荃、白允叔、洪志存、隆莲、周浩然、赵蕴玉、冯广宏书写的匾联墨迹和评论文章。本馆和省书协合作编印《新编德育对联选》(繁简字体对照本,附壬申春联、对联常识谈),以配合贯彻《纲要》,宣传“以德治国”。何天谷馆长主编的《百年辛亥百年保路纪念册》收录李永晖、刘奇晋、王世贵等馆员的诗联书画作品。

馆员、参事中有我多年承教的祖辈世交李铁夫、马德斋、余中英,父执伍培英、熊倬云、张采芹、陈雁翚、高少儒、王维明,师长遍能、夏顺均、徐仁甫等,同馆都是良师益友。我经常向蒙默、向熹、王世德、曾绍敏、徐志福、谢桃坊先生请教,曾在本馆与西华大学合办的蜀学研究中心刊物《蜀学》上,发表过评介扬雄、黄崇嘏、遂宁张氏、阆中陈氏和刘沅《蒙训》的文章;与冯修齐、李永晖、冯广宏、江苹、刘道容请益切磋,协助办好《天府联苑》和《巴蜀诗书画》;与洪志存、祁博文、方滨生、周浩然、刘奇晋、何崝、侯开嘉等合作为武侯祠园林区、文殊坊、灵犀渚、永陵公园、成都人民公园、仙女山、宝光塔陵撰书诗词对联。上海馆、南京馆、陕西馆、新疆馆都有我们合作赠送的诗联。经阚家骆老前辈推荐指导,我在加拿大《加京华报》发表介绍前贤文采风流和庆祝香港、澳门回归的诗联文章十余篇。我在王善生和向熹先生的指引下,配合屈小强主编从事“析文酌义匡谬存真”的校勘考证,先后为《中国古代文学拾珠丛书》、《中国人学系列丛书》和张岱《夜航船》(汕头大学出版社)及中小学语文课外读物作过校勘;在《文史杂志》发表《〈东京梦华录笺注〉校勘记录》、《玄奘法师〈谢高昌王启〉校勘记》等。2011年雷观明先生向文史馆求援,请校勘他外祖父尹仲锡老人的《玉清宫记》。馆员冯广宏、冯修齐、处长陈沫吾和我对字迹漫漶的碑文反复八次校勘考证,纠正后人笔录失误,恢复原文(湖南馆馆员余德泉和省楹联学会顾问文伯伦也曾贡献意见)。何崝、冯修齐和我协力研究中外文献,考证“阿弥陀佛”的读音(见《大慈》杂志)。我们还参加在上海举行的“中华诗词大吟唱”馆际活动,何崝、傅承烈获优秀奖,冯广宏、冯修齐和我获创作奖;参加“长安雅集”诗词吟唱活动,重庆馆童明伦、安徽馆许孔璋、广西馆苏运钦、黑龙江馆丁广惠和我联句为颂,徐志福和我分别获奖,作品刊载于《陕西诗词》。我亦在《文史杂志》撰文评介云南馆馆员周锺岳老人的诗章;在湖南馆的《文史拾遗》撰文,考证成都贲园门联,评介湖南馆馆员、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余德泉创作的诗联。

担任馆员17年来,在馆室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我与同馆们同心协力,研究文史,著书立说,深感文史馆贯彻党的政策,崇德崇文,我们也能生活充实,丰富多彩,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我承担编辑四川省文史研究馆50年大事记时,曾赋诗二首:“群星朝北斗,国运益兴隆。明道知天命,称觥唱蜀风。”“辉煌五十春,敬业为人民。百叟输丹慊,新新日日新。”今欣逢60周年馆庆,再续两首:“六十春秋思树立,三千耆宿颂繁荣。喜看文苑百花放,乐借燃藜勤笔耕。”“崇德崇文逢盛世,有为有乐颂尧天。春秋六十风华茂,共铸辉煌年复年。”

作者:四川省文史研究馆(成都)馆员

猜你喜欢

文史楹联馆员
《文史春秋》征订启事
《文史春秋》征订启事
《文史春秋》征订启事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孔府的年节楹联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文史春秋
浅谈图书馆青年馆员职业生涯规划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
我与楹联缘不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