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改革

2012-04-29周元花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2年4期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课程设置高职院校

周元花

[摘要]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偏底,而会计信息化是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主要应用领域,高职院校培养的对象就是面向中小企业,为此,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势在必行,由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发展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方向,是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需求。本文从课程结构、教学方法、考核体系等方面谈谈相应的改革。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会计信息化; 课程设置; 教学改革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04. 057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 - 0194(2012)04- 0095- 02

1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的区别和联系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代替部分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和判断的过程。

会计信息化是不同于会计电算化的全新理念,我国专家学者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共同的特性有:① 普遍性:会计的所有领域(包括会计理论、会计工作、会计管理、会计教育等)要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② 集成性:会计信息化将对传统会计组织和业务处理流程进行重整,实现信息的集成化。③ 动态性:会计信息化在时间上的动态性表现为:第一,会计数据的采集是动态的;第二,会计数据的处理是实时的。④ 渐进性:现代信息技术对会计模式重构具有主观能动性,但是,这种能动性的体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会计电算化是将信息技术与会计相结合而迈出的第一步,是会计信息化的基础和条件。它不仅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而且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促进了会计软件行业的发展,由单一的总账系统,发展到有固定资产、工资等模块,到现在的ERP企业级管理系统。从多个方面为会计信息化奠定了基础。会计信息化是在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对会计信息的深度利用和对会计资源的广泛应用。

2会计电算化改革的必要性

2.1政策指导和市场需求。

2005年8月,中国会计学会会计电算化专业委员会在山西太原举办年会,提出了“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概念。2009年4月国家财政部印发了《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一系列的政策和会议都将会计信息化提到了议事日程。

目前,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内容,已经从会计电算化侧重于会计信息化。2011年9—11月进行的湖北省会计信息化知识竞赛,其意义也是反映了促进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从市场需求和学生就业的角度来看,各单位在招聘会计等相关工作人员时,均对会计信息化的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具备会计信息化能力的学生今后在会计人才市场上具有更强的就业竞争力。

2.2会计电算化的局限性

会计电算化系统仍是财务部门内部的一个独立的系统,还没有实现与生产、采购、库存和销售等其他部门充分融合,彼此仍是相互独立的关系,这些显然不能适应现代企业整体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另外以会计电算化为代表的会计信息系统只是人工会计信息系统的模拟,并没有很好地发挥计算机的技术,尤其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因此,会计信息化已为会计电算化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2.3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需求

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是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在当前会计信息化发展趋势下,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不仅要具有会计、财务管理、金融、法律等相关专业知识,还能用计算机从事会计业务工作和处理常规的会计信息化问题,能为企业的会计信息化系统提供咨询、规划和维护等服务。

会计信息化课程为学生学习会计业务及胜任会计工作提供了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训练。建设好本课程,是培养新时代高技能会计人才的重要环节。

3课程改革的探讨

3.1充分认识会计信息化课程的内涵

首先,会计信息化课程的内涵丰富,并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其他管理子系统充分融合,实现企业购销存、人财物的统一会计核算和财务监控的一体化管理。其次,会计信息化课程包括数据库原理,充分利用大型数据库技术进行财务分析和决策,及时提供满足经营管理需要的信息。第三,会计信息化课程还包括互联网技术,不仅可以在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实现数据共享,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会计信息在各有关利益主体之间的共享。

在理解会计信息化课程内涵基础之上,确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企业基本的业务流程,理解会计信息化的技术环境和平台;熟悉会计系统各子系统的工作方式和基本原理;通过学习教学软件,熟练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技巧和规律,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组织与管理。

3.2调整课程设置

根据会计信息化的特点,对目前的会计专业课程要进行调整。① 增加数据库原理课,数据库系统是整个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之一,在网络环境下,大量不同的会计业务交叉在一起,再加上多用户共事数据库,对数据库管理技术的掌握,就成了会计信息系统的客观要求。② 增加计算机网络课,基于互联网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为集团型企业实现远程查账、远程报表、以及对交易事项的远程财务监控创造了条件,网络技术贯穿于财务网络系统的各个层次(通信平台、操作系统平台、应用平台),为此,计算机网络知识课程也是必要的课程。③ 调整会计信息系统本课程的教学,本课程要强调系统性,它的内容不能只是单一的总账模块,必须有固定资产模块、工资模块、往来模块及购销存模块等一系列相关内容。这样才体现了该课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也符合会计信息化的要求,使学生真正掌握财务业务一体化的流程和解决方案。从而对传统的一些理论课就要舍得摒弃,尤其是将手工处理的会计实训同会计信息化课程融为一体,可拓展出很多空间。

3.3选择合适的教材。

会计信息化课程既要有理论教材,也要有实训教材,二者要配套。理论教材偏重于会计信息化原理的内容,但不能将编程变成大部分学生学习的障碍。实训教材应选择案例清晰、完整、前后匹配的教材,不能使用手工会计综合实训教材,因为手工业务基础资料不规范或欠缺、或前后不匹配,会导致会计信息化课的实训效率低或从简应用,使学生的学习也是浅尝辄止。同时,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教材不能局限于会计核算软件的操作,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应变能力差,创新能力贫乏。教材应改变原有的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内容,尤其是实训教材要从纵深角度出发,考虑对软件的介绍应以著名的通用的为主,其他常用的为辅;内容要反映多个模块、不同的时期、不同的角色等。使学生通过学习达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当然,教师要对教材内容充分熟悉,并能根据课程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补充相关的练习资料,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3.4科学安排课程内容及课时

根据多年的教学,本人认为会计信息化课程可分为3个阶段(或部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拓宽。第一阶段应为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其重点为相关的概念和功能结构,本部分为纯理论内容,由于高职的学生基础稍弱,授课进程要慢一些,可用15个左右的课时。第二阶段为账务处理和报表系统,这部分内容分理论和实训,对该部分的功能结构从理论上要讲透。如,初始化的功能设置,应放在重要环节,特别是对有些用数字表示的设置,要让学生弄懂,要经过由理论到操作,再由操作体会理论,反复进行,不能生搬硬套。对于可灵活设置的内容,而又不会设置,或跳过,那就只会照葫芦画瓢,没有从内涵上理解设置的意义。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反复的现象,反复也可让学生体会到哪些是关键设置(学生在最后的实训总结报告中会有深刻体会)。所以,这个阶段大约需要90个左右的课时。第三阶段的内容为其他子系统。该内容也分理论和实训,主要内容是在学习总账系统的基础上,学习工资、固定资产等其他子系统的原理和功能结构。在本阶段的学习中,老师要引导学生不断总结各子系统的共同性,以及和总账系统的联系。尽管模块多,内容各不相同,但极有规律可循,学生能较快进入状态。课时可安排40个左右。

3.5教师要巧用教学方法

(1) 教师要详细讲解重点、难点,突破运用甁颈。教师对会计信息化课程的重点、难点要心中有数,如自动转账、报表公式编辑、工资类别管理等内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对于这些内容在教学中不能一笔带过,或轻描淡写。在实际运用中往往就是这些关键地方阻碍了应用的全面性和效果。本人曾在实践中就遇到过这样的企业,该企业用的是用友ERP,模块齐全,可总账报表还是手工编制,经了解,该企业的会计人员对报表公式的理解是一无所知。一般情况下,教师会采用详略得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重点、难点问题,通过多种案例深入剖析,让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未来的会计信息化领域大显身手。

(2) 恰当安排学生自主操作,老师答疑。在实训中多给学生自主操作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记忆深刻。如,在处理日常业务中,某一方面缺少初始设置,会导致操作进行不下去,或遗漏相应的信息。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某一个方面的操作,还要对相关业务的全面了解,熟悉互相牵制的环节。对于确实有些相关联而又不容易想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总之,要切实让学生感到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准确性、全面性、便利性和先进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

3.6改革考核体系

该课程尽量采用无纸化考试形式,比较合理和科学的考核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结合教学内容,全面考核。这种考核就是给学生资料,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做一套完整的账。可考察学生掌握的全面性、熟练性和准确性。因为初始设置的正确、完整与否,决定着能否进行日常业务操作,日常业务操作的正确、完整与否,又决定着期末业务和报表的正确与否。环环相扣,能充分检验学生掌握的系统性和准确性。目前,我校采用的就是这种考核方式。另一种是由计算机考试系统自动从试题库中抽取考题,评判考试成绩,建立公正、客观、有效的课程考试体系。目前,诸如用友等企业开展了相关的认证考核(本人知道的:人事职称考试和电大的会计信息化课程的考试都已运用),学院可与相关的企业进行合作,企业授权院校成立“某软件授权认证培训中心”的部门,一是可提高其认证的权威性和公认性;二是可提高院校的知名度,将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得更符合市场需求;三是为企业培训了大量的潜在客户。真正实现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目的。最终达到课程考试与“认证考试合二为一的目标,实现校企双赢。

以上两种考核方式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全面考核的方式内容多,考试时间长,老师评分麻烦,因为不能只看结果(即报表),还得看关键的步骤(如,转账公式定义等),而认证考核方式,内容太过单一,如,用友、金蝶开发的考试系统,考题是一个个独立的题目,类似传统的考试,所以,两种方式都需完善。对于实行全面考核的,其内容要分两个阶段完成,一个阶段是学完基本理论和总账系统,另一个阶段是考核工资、购销存等模块的内容。老师评分时,对几个关键环节的分数比重要加大,如,账套启用日期,辅助核算的设置等。这样缺乏评分的客观性。对于认证考核方式,其内容要涉及广泛性和系统性,充分体现会计信息化系统,而目前的考试内容从纵深角度都需拓展。总之,本人认为在认证考核方式的基础上改革要合理和容易一些。

4结束语

在高职院校,由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方向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领导重视,专业教师配合。无论是从课程设置、课时分配等任一方面启动,都意味着会逐步达到全面改革的目的和效果。

猜你喜欢

会计信息化课程设置高职院校
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信息化教育变革探索
加强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策略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试论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