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父亲教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未来研究展望

2012-04-29路璐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2年4期
关键词:儿童发展

路璐

【摘要】父亲教养同母亲教养一样,在儿童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父亲教养研究正日益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本文试从研究范围、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方面分析我国目前父亲教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父亲教养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儿童发展;父亲;父亲教养研究

现代科学在探索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发现,父亲对孩子来说和母亲一样重要,只是父亲影响孩子的方式与母亲不同。著名的精神病学家、《需要父亲》一书的作者凯尔·普赖特(K.Pratt)也认为,父亲对孩子来说和母亲一样重要,只是父亲与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方式不同。现有的研究日益表明,父亲同样在孩子的成长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他们能够不同程度的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他们不仅有独特的教育经验和教育天赋,而且孩子会对他们表现出更多的依恋。研究发现,婴儿对父母的依恋程度取决于情境,例如,婴儿伤心或恐惧时最依恋母亲,而在游戏时最依恋父亲。许多婴儿在1岁末都能与父亲形成安全依恋,特别是在父亲能积极地参与抚养活动的情况下。

关于父亲教养的研究可以追溯上世纪70年代对“父亲缺席”(由于在二战中许多男性丧生,大批的孩子失去父亲)的研究,可以看出,关于父亲与儿童发展关系的研究历史还是极为短暂的,而我国关于父亲教养的研究更是刚刚起步,很多研究还只是对国外研究成果的介绍和重复验证。

一、我国父亲教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更多的局限于心理学层面的研究。目前,在我国进行父亲教养研究的还只是少数师范院校的心理系的一些的专家,他们对父亲教养的研究还只是局限于心理学层面,考察父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而教育学、人类学、社会学方面的专家对此研究还非常少。

(2)研究的范围较窄且不够深入。目前关于父亲教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父亲教养与儿童行为、认知发展、角色意识、心理健康、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关系以及对影响父亲教养的一些因素的分析,但对于父亲教养对儿童自尊、自信、自我控制等方面的影响,影响父亲角色意识的深层心理机制以及父亲教养、母亲教养、祖父母态度、社会支持之间如何相互作用以影响儿童的发展的、现代核心家庭与传统大家庭中的父亲教养有何区别等等尚缺乏相关的研究。

(3)研究对象的来源比较单一。目前关于父亲教养的研究大多选择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儿童及其父亲作为研究对象,选择青少年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的则相对较少。此外,已有的研究大多选择城市中的儿童和父亲作为研究对象,而对农村父亲参与教养情况进行的考察很少。

(4)研究方法较为单一。我国已有的父亲教养的研究中大多是采用问卷法收集数据,有个别研究辅以访谈法或通过观察录像收集资料,研究方法较为单一。

二、父亲教养研究的未来展望

(1)父亲缺失研究的文化差异。目前,西方学者对父亲缺失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值得我们借鉴。但父亲缺失的影响与文化环境是密切相关的,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体系中,父亲缺失影响的角度和程度可能存在差异。与西方更为开放的婚姻观相比,我国传统文化对单亲母亲的包容度更低,她们背负着更多的压力。因此我们在对西方学者的研究结论加以借鉴的过程中,应“批判性的吸收”,考察中国文化背景下父亲缺失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2)寻找测量父子依恋的方法。在依恋理论提出的依恋分类模型中,母亲是主要的依恋对象。实际上,父亲与孩子之间也存在依恋,虽然分离焦虑显示了大多数孩子对母亲的偏爱,但婴儿会在他们刚出生的一年里差不多对父亲和母亲同时产生依恋。考虑到SSP(Strange Situation Proceduer)“陌生情境法”是应用于母子依恋的研究方法,一些研究者质疑用这种方法去评价父子依恋的准确度。由于这一模型过于强调对母亲的依恋,使得很少有人研究父亲的作用。因此,现在非常有必要在父子关系的背景下采用SSP, 或者寻找其它具体针对父亲的依恋测量方法。也有研究者认为,有必要采用不同于SSP的方法,在强调探索与依恋平衡的前提下,来评价父子依恋的质量。

(3)探索父亲角色的跨文化研究。目前,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相关研究者对父亲教养进行了比较研究:不同国家之间父亲教养的比较、同一国家中不同种族父亲教养的比较等。另有一些研究者对中国、日本、韩国三个亚洲国家的父权的历史、三个国家的父亲形象,以及父亲角色对儿童发展不同方面的影响做出了比较研究。这一方面的研究,为我们对父亲教养的跨文化性理解提供的有利依据,同时,也为今后该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4)深入挖掘父亲角色意识的心理机制。这一方面主要关注的是父亲教养对儿童发展影响是如何从外显的行为转化为内在的心理因素的。不论在教养方式,还是在文化程度等方面,归根结底都属于外在的环境影响因素。近年来,研究者们已开始将注意的焦点从外显的、直接的影响因素转向探究形成外显行为的内在心理机制上。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关注亲子关系中的父母意识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5)重视父亲角色研究的双向性和动态性。父亲教养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已不容置疑,父亲之所以对孩子有如此特殊的影响,与父亲的社会角色、男性特征、在家庭中的地位以及他与外部环境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这些结果已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认同。但值得注意的是,父子关系本身就是父亲与子女之间交互作用的一个动态过程,忽略任何一方来探讨二者的关系是有局限性的。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应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坚持双向性的研究原则,从而在总体理论层面上,研究形成中国特色的父子关系对儿童发展影响的理论框架,为提高我国家庭教育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卢乐珍.父母教养态度的形成因素[J].江苏教育,1984,(7-8).

[2]陈陈.家庭教养方式研究进程透视[J].南京师大学报,2002,(6):95-103.

[3]桑标,唐剑.父母意识的结构与内涵初探[J].心理科学,2000,(3):279~284 .

Human Development,2004,47(4):193-219.

[4]陶沙,林磊.3-6岁儿童母亲的教育方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3):19-23.

[5]陈陈.家庭教养方式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1996.

[6]胡春雁.家庭环境创建与儿童健全人格塑造[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7]甘剑梅.关于教育起点观的哲学阐释[J].教育研究,2003,(1).

猜你喜欢

儿童发展
浅析父母不同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国内外关于同胞关系及其对儿童心理发展影响的研究
幼儿园环境与幼儿教育发展的重要性之我见
我国儿童户外游戏发展现状及国外经验的启示
家庭教育缺失对留守幼儿的影响与对策
从积极视角探讨视频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基于Android平台的执行功能评测系统设计
区域游戏活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论教辅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新定位及使用策略
民间游戏在幼儿体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