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家庭、教师和孩子

2012-04-29冼雪飞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2年4期
关键词:角色学习家庭

冼雪飞

摘 要 现代教育下的孩子承受应试教育的重重压力,性格多纬度,社会、家庭和教师在教育孩子时扮演怎样的角色?为何如今孩子的问题会层出不穷?为何学生的素质每况日下,心理承受能力越来越差?这是我们需要反思的问题。

关键词 教育 家庭 学习 角色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4-0091-03

我们总在慨叹如今的孩子到底怎么了?不爱学习,爱自由;不受管教,爱叛逆;不循规蹈矩,爱特立独行。语出惊人,行为怪诞,个性跋扈。这与我们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相去甚远,从长远看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目前分析不利于社会的和谐。

一、社会到底怎么了

中国现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尽管GDP总量逐年增长,甚至现已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但人均GDP仍处于低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以消耗大量原材料为代价,精神的发展让位于物质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精神压力越来越大,人们过分追逐经济利益,忽视了精神的需求。贫富两极分化严重,各种竞争日益激烈,食品安全令人堪忧,社会道德式微。工资的涨幅赶不上物价的脚步,医疗卫生、教育、住房等社会保障资源的不均衡占有,导致人们的相对贫困感和社会的不公平感,社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急功近利思想仍占高位。

二、家庭到底怎么了

历史进入21世纪,全国掀起了建设小康的热潮,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的同时,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中国传统婚姻家庭模式受到冲击,现代婚姻家庭逐步形成。

对外开放以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一些西方婚恋包括性观念传入我国,并逐渐有了市场。离婚率急剧增高,人们对离婚现象已经见怪不怪,熟视无睹,甚至变成了同情、默许和赞许。一些人认为离婚者比那些陷在婚姻危机泥潭中不能自拔的人更清醒更理智,重婚、“包二奶”死灰复燃,家庭暴力屡禁不止。在婚姻里忽视了责任大于爱,父母忽视了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他们甚至认为我爱你就要把最好的物质给你,满足你的所有要求,小孩子不应干涉大人的世界。在生活中不对孩子树立如何去爱人的榜样,不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或是教育中未能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又不重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因而导致孩子心理上“以我为中心”“惟我独尊”,任性,我行我素。再加上一些家庭不和谐因素入侵,导致孩子心理受创,找不到出路,只能以消极的方法引起大人的注意,结果却是两败俱伤。

三、教师到底怎么了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在教育,教育的基础在教师。目前我国教师队伍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二是心理不平衡,队伍不稳定,精力不集中;三是培训跟不上,知识难更新。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成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彼此重叠的,只有低级需要基本满足后才会出现高一级的需要,只有所有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出现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的行为是受多种需要支配的,在不同需要的支配下,就会做出不同的行为。如今教师待遇有所提高,但总体工资水平还相当低,区域差异较大,同一工种,不同待遇导致心理不平衡。

在信息化时代里,知识更新飞速,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要教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必须要有一桶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中学,在巩固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更新知识储备,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目前,我国的教育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阴霾。在校内,如学生的总分、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教师的“考评分”等等一类的“分”和“率”压得教师喘不过气来。又有时为了应付上面的检查,要求既抓教学又准备各种材料,一时间搞得教师人心惶惶,忙个不迭。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令教师的心理负担面临双重压迫,焦虑感、强迫症、忧郁以及偏执倾向都比一般人群高。

四、孩子到底怎么了

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多为“太子”“千金”,自我中心意识强,人际交往能力弱。学校课业繁重,竞争激烈,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使得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学生群体里也出现两极分化现象,一是高分低能生,只会考试,生活白痴;二是蛮横任性生,与家长对立,与教师敌对。

家长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家长的个人修养,家长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与否,家长错误的教育态度和方法,抑或对子女过分溺爱,抑或毒打辱骂,家庭不幸福,父母婚姻出现问题,直接造成孩子思想性格的不良倾向。加之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低级庸俗生活方式的耳濡目染,流氓团伙的吸引,以及各种有害思潮的影响,还有各种不正确的社会舆论。学生或辍学,或逃学,或小小年纪混黑社会讲义气,赌博、打架、偷、抢等形成恶性循环。

五、如何教育学生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孩子不仅是父母的希望,也是祖国的希望,更是未来的希望,对孩子的教育任务艰巨,任重而道远。

1.父母的角色

教育要身教重于言教,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是在家长的影响和教育下,在认识周围的世界中成长的,孩子就是一张白纸,家长对待人生、事业、生活以及对待他人的态度都对孩子产生重要的影响。一个曾经的叛逆少年,在混黑社会的日子里坏事做尽,但在母亲不放弃的感召下终于浪子回头,后来他问他母亲为什么不放弃他,他母亲回答说:“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不会放弃你,因为你是我儿子”。

由于学生心理活动状态的不稳定行,认知结构的不完备性,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性,对社会和家庭的依赖性等,使得他们比成年人有更多的焦虑和遭遇更多的挫折。所以家庭和社会要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同时更应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每个人都能受到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2.教师的角色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教师是集“传道,授业,解惑”于一体的角色,除了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还应培养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改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调整,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这就有利于完善学生情绪状态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3.社会的角色

素质教育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讲究方法,尊重个体差异,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根本。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正确的社会舆论和大众监督使孩子在潜移默化的社会风气和榜样作用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一个叛逆少年转变后在一次汇报中说:“‘父母在,不远游,现在我的父母还在,我还有机会孝敬我的父母。如果我还没转变过来,而我的父母已经不再了,我会恨死所有人,因为你们为什么不教我道德,不教我孝敬父母。”

整个社会的价值观、道德观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社会总的价值观、道德观是什么样的,孩子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就是什么样的。同时,社会中不同的个体行为,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青少年。要正确引导孩子的价值取向,社会必须要有良好的风气,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等社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以及历史文化古迹和革命纪念馆要坚持公益性原则,定期为中小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严禁出版、销售、播放渲染凶杀、暴力和不健康内容的文化作品,坚决消除各种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文化垃圾。

学校、家庭、社会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缺一不可的组成部分,三者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为培养具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新青年而努力,让青少年最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美)马斯洛.人类动机的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43.

[2]郑杰华.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M].长春: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 若 曦)

猜你喜欢

角色学习家庭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人力资源开发与智力资本提升的关系探析
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角色问题研究
关于动画人物角色设定中的服饰设计研究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